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汉魏故都奋起捍卫特色文化

2013/9/3 14:30:02 点击数: 【字体:


    6月13日上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落户河北省涿州市。正当涿州市为此大张旗鼓地庆祝时,这一消息在汉魏故都许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并由此引发了我市文化界和旅游界关于如何保护和开发许昌知名文化品牌的讨论与反思。

    涿州,一个很多许昌人可能还一无所知的城市,却在突然间成了名正言顺的“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这不能不令许昌人感到惊愕和遗憾。看了在互联网和多家媒体上登载的这则消息,很多人在问,为什么拥有80多处三国遗迹、遗址,有着1800多年三国文化历史,享有“闻知三国事、每欲到许昌”美誉的许昌没能成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8月23日,记者从许昌市文联获悉,为及时保护许昌独有的文化资源,我市已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提出了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申请,同时,提出申请的还有“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在痛定思痛之后,一场捍卫城市特色文化品牌的“保卫战”在我市正式拉开帷幕。

    河北涿州抢“花冠” 汉魏故都引震动

    2006年6月13日,河北省涿州市被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同时,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也宣布定址于涿州。就在这一消息通过网络发布的当天,我市在许昌招商网上重点推介了许昌三国文化旅游景点合作开发项目。该项目中有河南省首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汉魏故城遗址”、“毓秀台”、“愍帝陵”、“汉张公祠”、“三姓柏”、“白马冢”、“徐晃墓”、“郄虑墓”等,一期总投资2000万元,将按《许昌县志》记载“古城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的规模,重现汉代都城的风采。河北涿州率先被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消息,对正在加大三国文化遗址、遗迹开发力度的许昌来说,引起震动是毋庸置疑的。

    一位网友在论坛中说,他可以在许昌找出多于涿州数倍的历史典故。他认为,能够代表后汉以及三国时期最高文化成就的只有“建安七子”和曹氏父子。而许昌在三国文化的影响下,应理所当然地成为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震动很大!”市文联主席谢玉好告诉记者。河北涿州被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先后对此作出了批示。

    “相比涿州来说,咱们许昌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条件更加优厚。”谢玉好说,在《三国演义》中,有51回与许昌有关,有172处提到许昌,许昌有80多处遗址、遗迹。在许昌,有关三国的典故和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但许昌没能最早获得“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荣誉称号,其原因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意识薄弱。

    据了解,“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是由中国文联下属的中国民协命名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保存和开发民间文化。目前,在市文联的牵头下,我市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材料已经报送到中国民协,同时报送的还有“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蜡梅文化之乡”。

    谢玉好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申报晚了,但中国民协认为我们的材料内容比较翔实,符合条件,原则上同意申报。我们成为第二个‘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还是很有希望的。”

    文化底蕴极为丰厚  三国之乡当之无愧

   “说曹操,曹操到。”这是流传在许昌地区的一句口头禅。其意是说,正当人们谈论某人时,某人却适时地出现在面前了。在许昌,你稍加留意就能听到很多像这样有关三国时期的口头禅或民俗故事。譬如:“哭得像刘备一样”、“扶不起来的阿斗”等。而有关这些口头禅的民俗故事或历史典故,很多许昌人均如数家珍。

   “说三国,离不开汉魏;论汉魏,离不开许昌。”时光追溯至公元196年,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曹氏父子雄踞许昌25年,“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无数威武雄壮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曹氏父子在此兴文学,展文功,创立建安文学,一大批许昌籍才子聚集在曹氏周围,为建安文学的发展推波助澜。有诗文典雅的阮瑀,书法深妙的邯郸淳,文美辞丽的繁钦,才华横溢的蔡文姬,字画绝世的钟繇等。这些先贤圣哲成就了汉魏故都彪炳史册的三国曹魏文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这首《七步诗》更是成了千古绝唱。许昌不仅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曹魏集团赖以同吴、蜀抗衡的军事基地;同时,也给许昌留下了独有的、极为灿烂的曹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郭沫若曾说:“三国名胜古迹河南最多,河南中许昌居首。”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在我市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材料中这样叙述。国内其他地方三国真迹遗存不多,而许昌的三国遗迹、遗址有80多处,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汉魏故城、春秋楼、灞陵桥、毓秀台、射鹿台、华佗墓、张公祠……每一处遗迹都有数不尽、道不完的三国故事。

    为继承发扬三国文化,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目前,我市正在策划、拟建和打造与三国文化有关的景区、景点,一系列大手笔的规划已眉目清晰:在原址上重建曹丞相府,在汉魏故城遗址上兴建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以建安文化为主体的建安大型公园,在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新建大型主题公园曹魏三国苑和以华佗墓为主体的华佗康体养生园等;三国文化研究会、建安文化研究会和关公文化协会先后成立;《许昌三国大观》、《三国文化概览》、《三国胜迹神游》等书籍相继出版发行,这无不显示出许昌这座古城三国文化丰厚且流传广泛、深远。

    数十年来,许昌三国时期的地面文物得到了科学保护,三国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挖掘、整理和抢救,三国文化在许昌得以传承和延续,得以发扬光大。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有关专家经过论证认为,命名许昌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具有充分的依据,并将对推动原生态文化、原产地的保护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化保护已迈步  开发利用当深思

    8月23日,市文联副主席、市民协主席刘平告诉记者,由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等称谓是对当地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威认定,是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虽然河北涿州已率先成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但这并不影响我市的申报工作。因为,“文化之乡”的命名不是唯一的,多个地方可以同时用一个称谓。如果此次申报成功,我市将成为全国第二个“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并不是比谁是第一,而是看谁的文化底蕴深厚,谁更加重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刘平这样认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许昌错失了率先成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机会呢?市文联主席谢玉好坦言,在此之前,许昌并不知道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事宜,他们也是从网上知道河北涿州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成功的。但这对于许昌来说,并不是错失机会的主要原因,其根本原因是目前许多部门、许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认为这些都是无形的,是虚的,因此对历史文化和文化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大。

    在此之前,我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史友仁曾多次通过媒体呼吁,要重视保护许昌的三国历史文化品牌,但很少有人响应。史友仁认为,虽然许昌有许多关于三国的名胜古迹,但多是一些遗迹、遗址,“有说头儿、有听头儿,没看头儿、没玩头儿”,观赏性都不强,而一些文物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保护力度和意识也没有跟上。

    谢玉好告诉记者,目前,我市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发掘和保护,像大禹文化、钟繇文化、吴道子故里、具茨山神秘符号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发掘和整理后,能涵盖我市地域文化的不同特色。“吸取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教训,我市将对上述几项内容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开展申报工作。”谢玉好说。

   “申报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怎样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谢玉好说,如果我市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成功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无形中必将为许昌的经济、文化带来一系列的品牌效应和链条效应,将对全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至少全国各地都知道三国文化的根源在许昌。仅从这一点上说,届时,我市的旅游、餐饮、服务、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等都会随之快步发展。”【原标题:汉魏故都奋起捍卫特色文化】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许昌晨报 2006-08-25 作者:王现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