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重阳文化情况简介
2013/8/27 16:53:5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重阳镇基本情况
重阳镇位于西峡县西部,距县城23.5公里,乡域面积232平方公里,区位、交通、资源、生态优势明显,文化厚重。312国道、宁西铁路、宛坪高速公路贯通东西,重阳至黄沙公路连接南北,交通便利。近年来,该镇立足实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猕猴桃、香菇为主的菌果业,以集镇香菇市场为平台的干鲜菇交易的商贸业;以大白山羊和蛋鸡为主的养殖业。境内金红石、钾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电力能源充沛,通讯网络健全。境内的5000亩水域面积的重阳水库,东连近千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西接重阳集镇,青山环抱,碧水长流,年均气温16℃,四季分明,生态良好。梅家峪万余亩野生猕猴桃资源,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华猕猴桃的活标本”。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建成以重阳老街为主的生活居住区,以佛爷山、重阳寺为主的重阳文化游览区,以重阳水库为主的休闲旅游区,以千亩猕猴桃基地为主的生态园区,以庭院经济为主的工业园区,以新安街为主的商贸经营区,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
重阳镇文化厚重。辖区清顺治末前称重阳保,民国时属内乡县西四区,1948年5月西峡解放置重阳乡至今。2003年国家地名办调查,全国以“重阳”命名的乡镇只此一处。同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就选在西峡的重阳乡。2006年重阳节,首届“重阳文化论坛”论证出:“中国重阳节发源于西峡县重阳镇”。再加上该地有关重阳节的美丽传说、登高台遗址以及以“重阳”命名的重阳村、重阳寺、重阳水库、重阳河等地名和大量文献资料记载,进一步佐证了这里是中国重阳文化的发源地。
二、重阳、重阳节及其主要活动内容
“重阳节”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源渊流长。它语出《易经》,月日均为阳爻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西京杂记》云:“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是重阳节求寿的最早记载。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饮。”这是重阳节作为民间活动的最早记载,也是今南阳(南阳古属荆楚地)一带重阳节活动的确凿记载。重阳真正作为节日,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据西汉《长安志》记载,西汉京城长安近郊有一座小高台,每到重九之类的良辰美景,达官贵人们就登台观赏、游玩,非常热闹。因登的是高台,就被称作“登高”。有民俗学者认为,这就是重阳节登高的肇始。不过这时的重阳节仅限于在社会上层中进行,充其量是京城中居民过重阳节罢了。重阳节自京城、宫中传到民间并漫延至全国,始于东汉。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时宫中李娘娘受闫氏所害,不远千里跋涉,逃至洛阳以西的豫陕交界地带(我们认为就在今天的西峡县重阳乡一带)。民间传说她当时自身性命难保,却心系百姓,忠于朝廷,身住重阳寺庙,施医舍药,救助灾民,惩恶扬善,安定一方,并将重阳节引入民间,推动了“重阳节”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纵观各地重阳节的习俗都离不开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吃重阳糕等活动。今天在我国民间,甚至在东亚、南亚等受中华文明启蒙的国家和世界其它华人聚居区影响很大,是深受这些地方人民推崇和喜爱的民间节俗活动。1989年国务院正式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久久”长寿之义,尊老、爱老成为全社会的义务。特别是2006年随着国务院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弘扬重阳文化,关爱老人的各种活动。
三、弘扬重阳文化的必要性
1、符合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要求。徐光春在省八次党代会的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为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西峡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初步探索出了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以恐龙文化、生态文化、老子文化、哪吒文化、菊花文化等支撑的“山、水、龙、园”特色文化。作为起源于西峡,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重阳文化是正在发掘的西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挖掘它一定会像历史悠久的自然历史文化——恐龙文化一样,将成为西峡文化名扬全国、甚至世界的有效载体之一。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包括桐柏、南召)均因在每年重阳节举办重大庆典活动而声名远扬,但他们举办的这些活动大都与重阳文化源渊甚少。
2、符合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要求。影响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文化一贯倡导“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重阳文化的重要内涵。关注老人、关爱老人、关心老人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已经成为老人们共同追求和期盼的目标。弘扬重阳文化,就是要引导全社会让老人们都能秋游赏景,登山健体,临水玩乐,给桑榆晚景增添无限乐趣,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增添社会的和谐音符。就个人来讲,在重阳节及秋日携长辈到重阳节发源地游玩、登高、尽孝,既是对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也是对长辈养育之恩的回报,更是自己心灵的一种满足。
3、重阳节与其它传统节日在内容、形式、意义上有质的区别,更有新的时代内涵。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自不必说。清明节又叫“鬼节”,是以扫墓祭祖等家族活动为主,具有个体性。端午节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虽有部分群众活动,但有地域性。中秋节是古代帝王秋季祭月的礼制,后来演变为家庭团圆节,但缺乏团体性、社会性。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主要有登高健身、插茱萸、饮酒赏菊对奕、食重阳糕、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等,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具有开放性,整体性,不拘泥于地域限制的社会性和迎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时代性,意义重大。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正式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一年一度的“敬老节”。2006年国务院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四、西峡弘扬重阳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
1、西峡是重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主要依据有:⑴重阳节的各项活动及习俗在西峡均有出处:西峡有重阳寺和登高台;我县民间一直沿袭着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群众善做重阳糕;西峡自古盛产山茱萸,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山茱萸之乡”,民间盛行插茱萸避邪去灾的习俗;丹水有菊花山和菊山潭。⑵确切文字资料考证: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宋苏辙在《九月园夫献白菊》诗中道:“南阳白菊有奇功,潭(指西峡菊花潭)上居人多老翁;叶似皤蒿茎似棘,未宜放入酒杯中。”唐代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诗中写道:“行之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通过对苏、孟二人的经历,可以反映出当时西峡已经作为全国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地,再加上这里秀美的山川,曾吸引了无数人,包括当时社会的名流也要特地赶来实地亲身感受重阳节的氛围。沈榜的《宛署杂记》载:“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 这是对重阳糕用料、做工、用途等的确切文字记载。⑶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国家邮政局2003年重阳节发行的《重阳节》特种邮票1套3枚,首发仪式就选在我们重阳乡举行,这说明专家学者也认同重阳文化就发源于重阳乡。⑷民间传说: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在我们西峡境内流传很多,家喻户晓,有的曲折动人,有的美丽感人。流传较广的有:“薛礼灌河斩妖”的传说和“李娘娘落难白云庵(重阳寺原名)生重阳公主”的传说。
2、弘扬重阳文化的难得机遇:①国家邮政局于2003年重阳节期间发行以登高、赏菊 、饮酒对弈为题材的《重阳节》特种邮票1套3枚,首发地就选在我们重阳乡。②长影集团决定以西峡当地流传的重阳寺美丽传说为题材,以弘扬重阳文化为主题,以惩恶扬善、教化人心、尊老助老为主旨,以西峡秀美的自然实景和古老淳朴的民俗为主,拍摄电影《重阳寺》,充分展示西峡美丽醉人的自然风光和介绍山茱萸等名优土特产品。目前电影剧本正在修改审定中。电影开拍新闻发布会已于2006年10月30日在南阳梅溪宾馆召开,各大媒体均有报导。③2006年重阳节我县已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重阳文化论坛”,与会民俗专家、学者和资深研究人员都一致认同“重阳文化发源于西峡县重阳乡”。上述三条都为我们弘扬重阳文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综上所述,对照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西峡有重阳节活动的现实载体,全民健身强体活动方兴未艾,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在全社会广为传承,再加上以弘扬重阳文化为主旨的电影《重阳寺》的开拍等活动接二连三的开展,对我们大力弘扬重阳文化,提高西峡知名度影响深远。
五、当前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成立领导机构。注册成立西峡县九九重阳文化研究会和西峡县九九重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专门机构组织和企业实体来具体负责重阳文化的传播、开发、保护。
2、申报国家命名。正在申请注册“九九重阳”商标,对重阳节活动专用产品进行商标保护;申请注册“重阳乡”行政区划专属名;正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3、对重阳文化进行总体策划设计。参照外地举办节日经验,已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从虚实两方面策划、设计弘扬“重阳文化”的重大活动及主要活动场所,规划书正在制作。
4、精心打造。计划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对必要的硬件设施进行打造。一是打造重阳文化中心景区,包括重阳寺、养生苑、对弈厅、饮酒亭、登高台、重阳寺塔林的修筑、开发,以及登高台遗址沿途山茱萸、菊花的大面积栽植。二是规划合适的重阳文化主题广场。三是与中心景区有关联的重阳菊花洞、菊花圣母修缮和丹水菊花山、菊花潭的改造。四是引导企业研制生产与重阳节活动有关的产品,如:重阳糕、菊花酒、菊花枕、手杖、茱萸囊等。
5、筹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正在筹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主要活动有:①组织专题文艺演出;②组织登山、赏菊、饮酒对奕、佩茱萸活动;③举办第二届 “重阳文化论坛”;④组织国家级老干部、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开展专题互动活动;⑤开展覆盖面较大、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通过弘扬重阳文化,使西峡成为全国尊老爱老、孝敬老人的最佳典范,成为文人、学者闲暇健身游玩、赏菊、对弈的最佳地,成为全国人民体验重阳节实地、实景、实物活动的最佳场所。【原标题:西峡县重阳文化情况简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2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