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杨氏沙园膏药:医者仁心 杏林佳话

2013/8/27 10:23:00 点击数: 【字体:


杨氏沙园膏药:医者仁心 杏林佳话

吴建丽在配药。

杨氏沙园膏药:医者仁心 杏林佳话

杨秀清在摊制膏药。
 
    “肿痄腮、生疮、长疙瘩,贴西关杨氏膏药。”很多上了年纪的洛阳人都知道这句话。

  清乾隆版《嵩县志》中对杨氏沙园膏药有明确记载,说杨氏沙园膏药主治各种痈疽、疮疡等外科疾病,疗效显著,闻名于世。

  2010年9月,杨氏沙园膏药被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2月,入选“河南老字号”。

  1 名满河洛:大国手义传仁里

  我慕名去老城金业路西关杨氏沙园膏药店采访,一走进店内,淡淡的中药味扑面而来,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为一个患了痄腮的孩子贴膏药。她就是杨氏沙园膏药第八代传人、76岁的杨秀清老人,边上给老人当助手的是第九代传人、杨秀清的女儿吴建丽。

  我说明了来意,杨秀清老人笑着说:“杨氏沙园膏药的创始人杨瑞生在清初,老家在现在的伊川县葛寨乡沙园村。”

  老人拿出了一摞摞家里代代相传的“宝贝”。我仔细翻看,大部分是患者为感谢杨氏治病之恩赠送的牌匾的文字资料,赠送者以普通百姓居多,但也不乏官宦富商。牌匾的内容有“厚德载福”、“艺比鹊陀”、“妙手回春”、“神膏普济”、 “术精变法”和“大国手义传仁里”等。

  其中“术精变法”匾额是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蓝翎五品、山东宁阳县主簿蔡文光为感谢沙园杨家为其家人治病之恩赠送的。

  “大国手义传仁里”就更值得一说了。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河南府嘉奖各行当艺精德高之人,杨氏沙园膏药传人榜上有名。因感杨氏传人悬壶济世,当时的河南知府为杨氏传人题写了“大国手义传仁里” 牌匾,一时传为佳话。

  2 意外机缘:沙园膏药出深山

  今年56岁的杨宗臻是沙园村人,原任伊川县文联主席,曾参与杨氏族谱的编修,也很关注杨氏膏药。

  杨宗臻介绍说,杨氏传人能走出沙园村到洛阳行医治病,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民国时期,洛阳城里最大粮行的老板的母亲得了一种病,到处求名医诊治,数年不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当时名贯河洛的杨氏沙园膏药传人杨守铭。杨守铭不负盛名,1个月的时间就把老太太的病给治好了。

  除了感激之外,粮行老板还给杨守铭建议:这么好的医术,应该去洛阳行医,让更多的病人解除疮痈之痛。他愿意尽其所能资助杨守铭开诊所。

  想想人家说得很有道理,杨守铭也有意让杨氏沙园膏药造福百姓,就这样,杨氏传人带着沙园膏药来到了洛阳。

  3 配方独特:膏药贴上病患除

  膏药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祖国中医药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外科用药剂型之一。

  杨氏沙园膏药采用祖传秘方,配方独特,由五六十种中药经过多重工序精心熬制而成。

  吴建丽说,要想膏药好,选材很重要。他们做膏药的药材都是专门到药材产区采购上好药材,运回后分类存放,该切的切,该碾的碾,然后在香油缸里浸泡。熬制工艺就更复杂了,温度要达到300℃以上,然后将不同的药材分段分批入锅,一直要熬到能“挂丝”才算好。

  接下来是下丹。下丹可是个技术活,凭的全是经验。膏体要不老不嫩,老了膏药在身上贴不牢,嫩了膏药会散流。

  最后是摊膏药,摊膏药的标准是“铜锣边,菊花心”,说的是要把膏药摊出一个圆圆的花形来。

  吴建丽说,熬膏和摊膏的技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她也是跟母亲学了多年才能拿捏准。

  4 医者仁心:华夷愚智皆平等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吴建丽说,几百年来,这已成杨氏传人看病行医之道。

  今年69岁的张润生是洛龙区水磨村人,幼时得病,双肋生疮。张润生父母将张润生带到西关找杨守铭诊治时,其双肋部位已经化脓腐烂,有些地方骨头都露出来了。

  杨守铭给他贴了膏药,数月之后,张润生奇迹般地好了。

  张家人千恩万谢,可家境贫寒无以为报,就决定把家中用来搞运输挣生计的一头小毛驴送给杨家。秉承家训的杨守铭坚辞不受。杨守铭的理由很简单:有钱治病,没钱也得给治,这是杨家的祖训。

  张家感激杨先生的大恩大德,遂把张润生认给杨守铭做义子,50多年来,两家你来我往,成了一家人。

  西关杨氏诊所门庭若市,千里之外来洛求医问药者不计其数。“施药不如传方”,为了治病救人,杨守铭还写了很多膏药的配方及熬制方法,散发给人们,造福百姓。

  5 河洛名医:高风亮节捐秘方

  在过去,像这种远近闻名的行医世家,家规非常严格,传男不传女自不必说,外人是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膏药制方的。

  到了杨守铭这一辈,他不仅改了传男不传女的规矩,还把祖传秘方捐给政府,培养徒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凡小孩子们得痄腮,父母就会把孩子带到西关杨氏沙园膏药店贴膏药,膏药一时用量很大。这时杨守铭已在当时的西关卫生所当医生了,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做膏药。到了1970年,膏药已经供不应求。

  适逢洛阳市当时成立西关膏药厂,政府安排杨守铭进厂负责膏药生产技术,膏药名为“活血消肿膏”,西关膏药厂以后并入了洛阳市中药厂。杨守铭带着祖传秘方进厂,在膏药厂培养徒弟,还把女儿杨秀清带到厂里工作。

  杨秀清从小受祖父、父亲熏陶,深谙“简、便、廉、验”的膏药制方,和父亲一道承担起了膏药厂的技术工作。

  1986年,退休之后的杨秀清总想再做点事,想把杨家传承了300多年的沙园膏药发扬光大。很快,杨秀清中医诊所在西关开起来了,她带着女儿看病行医,治病救人。

  2001年,由于在中医药行业的突出贡献,洛阳市中医学会授予杨秀清“河洛名医”称号。

  现如今,杨氏沙园膏药传统技艺由杨秀清女儿吴建丽继承,她是杨氏膏药第九代传人。杨氏膏药第十代传人百俞锦目前正在中医学院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相信这枝民间医药奇葩会在河洛大地上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原标题:杨氏沙园膏药:医者仁心 杏林佳话】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11-03-04 作者:陈小伟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