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铁门刘岭有一绝 灯明马跃九连灯

2013/8/23 9:20:40 点击数: 【字体:


铁门刘岭有一绝 灯明马跃九连灯

铁门刘岭有一绝 灯明马跃九连灯

   
    新安县铁门镇刘岭村,400余口人几乎全姓王。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有一个王姓家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表演绝活,叫九连灯。

  据说,清乾隆年间当地在宫中工作的一王姓人,把九连灯的表演技法从宫中带回家乡刘岭村。它有地地道道的“皇家血统”,当地老百姓戏称它“从天而降”。

  近300年来,曾经的“阳春白雪”经过岁月的演变和十几代人的传承,已成为地地道道的“下里巴人”——民间社火。

  1991年,九连灯第一次走出新安,参加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喜获“河洛一绝”荣誉称号;2008年2月,九连灯走上央视七套《乡土》栏目。

  2009年,九连灯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疑问:铁门刘岭人,为何都姓王

  我们驱车去刘岭村,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脑际:明明是王氏一脉传承的九连灯,它咋扎根刘岭村呢?

  当今的九连灯表演者之一——42岁的王保伟介绍说,刘岭,昔称刘家岭,在铁门镇政府南8公里处。

  据传,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为光复汉室,刘秀曾在刘岭安营扎寨,战马就拴在村北大柏树上。只可惜,当年的大柏树在大炼钢铁时被伐掉了。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此地成为刘家人的封地,刘家岭因此而得名。李自成农民起义,明朝灭亡,清军南下,战火波及中原大地,当时的刘姓后人为避战火南迁。

  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今刘岭村王姓先祖——王琯携妻儿从山西省高平县迁居刘岭,至今已有300个年头,繁衍生息1000余人,今定居于刘岭村400余口。

  这就是今日刘岭村王姓的由来。

  2 传承:一脉延续独一家

  80岁高龄的王汉宾老人是刘岭村九连灯的传承人,2008年被授予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称号。

  王汉宾耍了一辈子九连灯。他8岁跟叔父学习九连灯,18岁开始端灯——这是九连灯表演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王汉宾说,清代时刘岭村王姓家族有人在宫中任职,且主管宫廷舞乐。后来,此人告老还乡,把九连灯带到了刘岭村。此后,九连灯一直在刘岭村王姓本族中世代延传,至今相传十几代人,有近300年历史之久。

  按照规矩,九连灯不仅不传外姓,更不会传外村外族。

  3 社火:众人表演九连灯

  九连灯豫西地区独此一家,被誉为“河洛一绝”。

  王保伟介绍说,九连灯之所以叫绝,主要绝在它出身贵族,它来自宫廷,由“天”而降;绝在它推陈出新,紧跟时代发展,经过近300年的流传,演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社火表演。

  那么,九连灯是怎么样的一种表演绝活?它究竟咋表演?

  王保伟告诉我们,它是一种群体舞蹈,由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参与的民间社火表演。在社班器乐的配合下,在总指挥的引领下,在彩马的配合之下,由9个端花灯的人表演不同曲牌的乐舞。

  九连灯有规定的组成结构和表演程序。作为一个表演社团,它有自己的门旗,即旗号。门旗走在表演团队的最前边,下来是鸣锣。锣声一响,表演者随着锣声前进,并在前进中表演舞花灯的动作。

  锣鼓声响,表演开始。这是民间艺术乃至曲艺演出的前奏。九连灯有一二十人组成的社班来演奏各种乐舞的音乐。社班的乐器包括鼓、镲、铙、钹、笙、笛等,一应俱全。

  演出团体包括一名执扇灯的总指挥,9名端灯者,其中一人端4盏孔雀灯,8人端莲花灯,左右手各端两盏,共32盏莲花灯。此外,还有8名表演者骑8匹彩色竹马配合花灯演出。竹马以竹子为骨架,外糊彩纸,做成五色的马匹。表演者装扮成“秦琼”、“罗成”、“程咬金”等。他们的上半身从竹马身体内预留的空当探出,一手执鞭,一手赶马,做奔腾、旋转、厮杀等动作。

  名义上是人骑马,事实是马骑人。王保伟说:“这就需要‘活人骑死马,死马要骑活’,更需要灯马相扣,互相配合!”

  4 配合:灯明马跃相得益彰

  九连灯因其讲究边走边演,形式独特,所以对参与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要求尤为严格。

  最精彩、最大气的是广场表演,夜间表演最好不过,能更好地展示花灯的舞动效果。

  表演开始,仪仗、乐队环围四周。鼓乐齐鸣,在扇灯的舞动指挥下,32盏莲花灯齐舞。八马、八灯为主体,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灯明马跃,交相辉映,灯、马穿插,队形多样,其名曰:“过街路”、“蛇蜕皮”、“翻大马”、“剪子箍”、“辘轳把”、“莲花盆”等,在灯、马的映照下,战马嘶鸣,奔腾飞跃,显示出战场嘶杀的激战情景。

  5 绝器:蜡烛不怕风

  我们知道,一般的蜡烛都怕风,但九莲灯所用的蜡烛不怕风。

  一般的灯火怕风,蜡烛不暴露在外,用灯笼等遮挡。但九连灯不同,蜡烛暴露在外面,风再大也不会熄灭。

  制作这种蜡是一项很精密特别的技术,要用牛油、羊油加入部分中药熬制后再放入石蜡,并用食盐、食油按比例掺入,然后用蜡芯卷棉花一次次淋蜡,最后成型。

  王保伟说,这是祖传秘方,是九连灯的一样“绝器”。

  6 绝技  无心造就“踢灯叫好”

  九连灯表演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对字。就是端灯的人通过不同的位置变化,将手中端的花灯“对成”不同的字,达到表演的高潮。

  王保伟说,相传清朝时期刘岭村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九连灯表演的总指挥,他经常带领村民们外出表演。

  那是一次在盐镇集会上的表演,街两边全是观众。在表演的最关键环节——对字时,一位手持花灯的年轻人——总指挥的弟弟,由于太紧张而将“天下太平”中“太”字的一点对歪了方向,这可急坏了这位总指挥,要是演砸了,那可是砸牌子的大事。

  总指挥只好来到灯阵前纠正。咋纠正?他佯装表演一个动作,右脚用力去踢弟弟手中的花灯,没想到力道过大,一脚踢在了弟弟的手腕上,弟弟顺势就力将花灯抛向了空中。巧合的是当花灯再次落回弟弟的手中时,“太”字的一点也不偏不倚对准了方向。不明就里的观众拍手叫好,拍案叫绝。

  刘岭村九连灯名声大振。“踢灯叫好”就这样成了九连灯表演艺术中真正的“绝”技,村里百姓津津乐道。

  传承:紧跟时代步伐

  可以说,“对字”这一表演环节紧跟时代步伐。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建国初期,“红五星”成为社会改革变迁的重要标志,刘岭人将花灯对成了“红五星”;随着时代的变迁,九连灯对字内容从民国时期的“官高一品”、“五谷丰登”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计划生育政策好”到如今的“和谐社会”。

  九连灯在传承人的带领下紧跟时代步伐,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本报记者 陈小伟 实习生 杨硕 文/图)【原标题:铁门刘岭有一绝 灯明马跃九连灯】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11-01-1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民间舞蹈—九莲灯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