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芦氏烟花的历史起源、发展、传承历史情况
西芦氏村老人说,鞭炮烟花技艺是先祖明朝洪武年间从洪洞县移民通许时带来的。祖上流传下来的规矩是3年一小放,5年一大放。燃放烟花多达几十种,民国时最有名气的烟花有“天女散花”、“大姑娘荡秋千”、“龙抓熊氏女”“小猴逗马蜂”、“连珠炮”等,花费由各家村民兑粮食、大户人家出的多。全村70%的村民从事烟花鞭炮加工,腊月至元宵节为销售高峰。为确保安全,村里的熟手从事有药加工;老人、大姑娘、小媳妇从事无药加工,如糊炮筒、装土、粘杆等,也有做鞭炮、月旅行之类的简单小烟花的。其采用的原料多是安全的黑火药,用火硝、硫磺、柳木炭配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芦氏村的烟花技艺再次迎来一个鼎盛时期。
“土改”后,西芦氏村村民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将烟花技艺发扬光大,农闲季节,烟花爆竹的生产加工红火起来。
1955年5月1日,北京举行庆祝国际劳动节盛会,西芦氏村烟花艺人吴祖尧、于兆林、吴荣根、李文彬等6人被邀请,6人赶着3辆马车拉着器具,日夜兼程,到北京、北戴河为各国来宾、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施放大型烟花,节目有“天女散花”、“老师教学”、“炮打小日本”等精彩节目,当庆典进入高潮时,一道红光升空炸响,半空中突显一条漂浮的彩带,上书“开封烟花艺术团”。其中“大火箭”俗名“大起火”获得第一名。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称赞,当时被首都各界人士称为中华“起火王。节后,6人在北京参加座谈会,与全国各地的烟花技艺高手切磋技艺。
1958年5月1日,西芦氏村烟花队被邀请到郑州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文革”时期,西芦氏烟花生产被冠以“资本主义尾巴”,老艺人被戴上高帽游街批斗,烟花技艺进入低沉时期。
十年动乱结束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西芦氏村烟花技艺恢复生产,刚开始是家家户户手工作坊单干,由于烟花制作工序繁琐,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还存在安全隐患;几年后自发形成联合体,有药加工作坊搬到村外田野中,原料加工、生产工序进行了合理分配,并开始引进小型机械,代替繁杂的手工劳动,如“卷筒机”取代了手工“推子”,“装土机”取代手工压土,工效提高上百倍,质量更好。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逢“十一国庆节”、元宵节,西芦氏村烟花队多次应邀到通许县城施放烟花。
西芦氏村通安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有员工200多人,高级技术人员5人,中级技术人员10人,是集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的专业化烟花制造公司。工厂的设计和设施规范齐全,2012年1月通过了省安监局的验收,系我省烟花行业的安全示范企业,生产工艺严格按照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许可证号(豫)YH安许证字[2009]000008要求,产品质量达标,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
西芦氏村通安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双响礼花、双响礼炮、扇形烟花、礼花弹、组合造型盆花、架子烟花、冷光烟花、混合烟花、玩具烟花等1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个省区。通安烟花公司是2010年国家行业整顿清理后所保留的百家达标企业之一。
通安烟花公司的产品按升空高度可分为高空、中空、低空类,七彩缤纷,又是流星雨阵阵,尤如天女散花,疑是人间仙境!造型类有“火树银花”,把一棵3—4米高的树枝缠满烟花,点燃后,树枝“呈开”七彩的花朵,令人击掌赞叹。还有奔马、山景、飞瀑等造型,流光溢彩。还有带字母、汉字的烟花,有带降落伞的烟花,有“啾—嗵—啪”带响哨的烟花。施放短者半小时,长者1小时。也可根据客户要求而定。
1996年4月19日在山东荷泽“国际牡丹花会”燃放,受到国际友人称誉。2007年5月23日,通安烟雾弹在开封预备役师燃放试验成功。近年来,在兰考县焦裕录烈士陵园、驻马店确山县“盘龙之夜”、开封清明上河园、开封翰园碑林以及在北京、石家庄、西安、郑州、许昌、信阳、济南等数十几个大中城市,进行了精彩的燃放,
二、西芦氏烟花制作技艺禁忌
由于制作烟花、鞭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有一些禁忌:
1、不得在灯捻下装炮药、按炮捻(古代至上世纪60年代农村晚上都点油灯)。
2、制作时不得说“烟、火、着、爆、炸、蹦、烧”等字眼,不然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3、白天装药、擀捻一次只能取半斤左右的炮药。
4、炮坊严禁外人、小孩进入。不准带火种进场等,
5、不得穿化纤服装进车间;搬运时不得拖拉物品等,确保安全生产。
西芦氏烟花现有1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按燃放效果分,主要有12大类:鞭炮类、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小礼花类、造型玩具类、组合烟花类、线香类、小礼花弹等。
大型烟花,主要为大型焰火晚会欣赏而制造。主要种类有焰火字幕、礼花弹、盆花、火箭、喷泉、架上烟花几十种。烟花弹规格有10多种:2.75寸、3寸、4寸、5寸……最大者为12寸。
西芦氏烟花制作技艺2011年定为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2012年7月申报开封市第三批非遗名录。
西芦氏烟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吴荣根、吴荣田、李文彬、李文堂、于兆林、吴逢林、吴运科、吴运平、吴运贵、吴逢胜等。【原标题:通许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西芦氏烟花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