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馍是尉氏县洧川镇以及周边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小吃。
传说在明朝,洧川有个叫黑娃的小伙子,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劳朴实,很受乡邻的称赞。他的父亲因病卧床,黑娃每天除了到地里挖野菜以外,回来还要给父亲做饭。天长日久,他便练就了一手不俗的烹调技艺。后来,洧川在修建城门时,需要征用民工,黑娃便替父亲去了工地。工地上,由于人多活重,饭食也得不到保障,民工们困苦不堪。有一天,黑娃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窝,放上自己的头盔,把面和匀放在头盔内用柴火烧烤。过了一会儿,他从头盔内取出馍一尝,没想到酥脆可口,味道非常好。黑娃高兴极了,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同伴。一传十、十传百,这种风味独特的制作方法便流传了下来。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里的人们对锅盔馍制作方法进行了不断总结和改进,对和面、揉捏、火候、烘烤等都进行了改进,把原来的柴火烧锅改成了用煤炭烧锅,由小锅变为大锅,从而使锅盔馍在色、香、味、形上有了很大改进。
后来,人们把原来的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杠压面,把面揉到一定的分寸,使蒸制的锅盔馍色更白、味更美。
在制作锅盔馍时,不仅和面压擀是关键,而且在蒸制时要做到浅锅慢火,这样在它熟后才能雪白泛金黄色,正面松软可口,背面黄焦酥脆。
当用手掰开锅盔馍时,你会发现它层次分明,层与层之间撒有薄薄的一层五香粉与芝麻盐,食之则越嚼越香,耐人回味。真正优质的锅盔馍,可分10层左右,且长时间放置不会变质。制作锅盔馍的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精粉,没有化学添加剂。因此,它不但是一种美食,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绿色食品。
近几年,为使这一特色传统食品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洧川镇专门成立了锅盔馍协会,产量比以前提高了10倍以上,不仅提高了锅盔馍的知名度,而且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据了解,2011年,洧川锅盔馍被评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王水田 时佳)【原标题:洧川锅盔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