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针灸铜人像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国家馆内,最让国际游客感到神秘和喜爱的,当数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的明代针灸穴位铜人。铜人被塑造成一个古代童子的形象,童子高86.5厘米,面目神态安详;左手上举,右手下垂,右腿直立,左腿屈膝跪于柱上,赤身裸体,全身遍布几百个密密麻麻的腧穴和经络。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我国的传统医疗方法,最早记述于《黄帝内经》,距今已有2000多年可考的历史。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扎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条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北宋时,针灸非常盛行,但关于针灸穴位病理以及施针之法等却众说纷纭,其中还有不少谬误,以至于医疗事故频发。针对这一情况,时任翰林医官的王惟一受宋仁宗的委派,对人体解剖、穴位、经络循行、针灸主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撰写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在编绘此《图经》的过程中,王惟一发现,平面图谱很难详细阐述穴位经脉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决定铸造一个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模型,来标示穴位和经脉的位置以及它们与内脏的关系。
王惟一是北宋著名医学家。他亲自设计铜人,与工匠同吃同住。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攻关,两个针灸铜人终于面世了。它们的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能够打开,可以看到腹腔内的五脏六腑,其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与真人基本相同。在铜人身体的表面,刻着人体十几条经络循行路线,各条经络及穴位名称都详细标注出来。每个穴位留有针孔,针孔里注有水银,用蜡封住。只有当针准确刺入穴位后,水银才会流出。
王惟一铸造的针灸铜人,轰动一时,被视为国宝。一尊放在太医局供学生们学习使用;一尊放在大相国寺仁济殿中供人参观。北宋败亡时,两尊针灸铜人在战乱中失落。
到了明代,明英宗下令铸造一尊铜人,当时还有官府和民间也仿造了几个北宋铜人,这些都被称为明代针灸铜人。世博会上露面的,就是一尊明代针灸铜人。
在我国历史上,除了北宋铜人、“正统铜人”、“光绪铜人”这一脉相传的铜人之外,明清两代的官府和民间还铸造了一些针灸铜人。如嘉靖铜人、高氏铜人、蜀府铜人、半跪式铜人、乾隆铜人、雍正铜人、锡制铜人,等等。这些也都是我国中医界的传世国宝。
起源于中国的针灸医学,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世界医学界普遍公认,针灸现在可以治疗的病症已达800多种,治疗效果显著。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针灸非常喜欢,同时也特别好奇。此次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针灸铜人,将进一步增加世人对针灸术的了解,使中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原标题:针灸铜人显千年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