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命途多舛 稀世铜人在乱世中神秘消失(3)

2013/8/21 15:43:06 点击数: 【字体:



  随后,专家们又发现,日本的这尊针灸铜人与周密在《齐东野语》中的描述还是有着较大的出入,《齐东野语》中记载,天圣针灸铜人身上的穴名,是先刻凿在铜人身上,再涂上涂料,而东京博物馆这尊铜人身上的穴名,则是用涂料书写上去的。而且,自从宋天圣针灸铜人铸成后,后世各朝铸造了各种各样的针灸铜人模型,并绘制了图谱,从这些绘制的图谱中我们可以发现,铜人手的造型大多为五指平伸的姿势。但是东京博物馆里的这尊铜人,左手姿势是掌心向后,拇指、中指扣成环型。很显然,它并不是宋天圣针灸铜人。

  那么,它究竟是谁铸造的呢?日本江户医学馆一个医官的墓碑上面,有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这个医官的名字叫山崎子次善,他曾经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奉医学馆之命做过一个铜人,后来他死后,墓志铭上就具体记录了他这一段经历。而且为了制作这个铜人,医官还专门写了长达十卷的铜人会考。于是这段史料发现以后,日本学者就提出东京博物馆的针灸铜人,不应该是中国传来的,应该是日本自己制作的,时间大约在1792年到1800年之间。

  南博昔日藏品明代铜人掺有不少黄金

  明代一共复制了多少尊针灸铜人?这些针灸铜人去了哪里?万俐笑笑说,这个很难计算,明清时期铸制的铜人有正统铜人、嘉靖铜人、高氏铜人、蜀府铜人、半跪式铜人、乾隆铜人、雍正铜人、锡制铜人、乐家药铺铜人……有些是官方铸造的,有些则是私人铸造,远的不说,南京博物院就曾经珍藏过一尊明代针灸铜人。那么这尊明代针灸铜人是何时何地铸造的?它如何会来到南博?又经历过什么样的遭遇?

  万俐给记者看了一张针灸铜人的照片,它高大的个头,头上绾着高高的发髻,身上布满一个个小洞,小洞的边上写着仿宋的繁体字。万俐介绍说,照片上的针灸铜人是他根据原件复制的,加上基座,铜人足足有2.06米高,身上一共有365个穴位。

  万俐说,南博曾经收藏的那尊明代针灸铜人,所用的铜是枣皮红,是宣德炉里烧出来的。中国青铜制造有两次高峰,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就是明代宣德年间。明宣德炉里烧制的铜制品,技术非常独特,除了放置铜铅锡等金属,还在里面放了适当的黄金,而且对于黄铜的表面技术处理也已经相当成熟了。明宣德炉烧制的作品,颜色可达100多种,枣皮红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尊铜人是如何来到南博呢?如今它又在哪里?“这尊铜人曾经随着国家的命运几经辗转,先是于1925年移交故宫博物院,1933年春又随同第三批文物南迁,移交南京博物院。这尊铜人和南博许许多多的文物一样,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还是回到了南博,被一度存在朝天宫的库房里。不过,如今这尊铜人已经不在南博,1959年,建国10周年的时候,这尊针灸铜人和司母戊大方鼎被一起送到国家历史博物馆,被国博收藏了。”

  “我也是在国博的展柜里看到这尊针灸铜人的,而且也是隔着玻璃看到的。”万俐说,南京博物院曾经珍藏的这尊铜人,其构造别具匠心,由四个部件拼接而成,分散开来可以很方便地搬运,组装之后浑然一体。铜人体貌端正,神态安详,似乎永恒地洋溢着孩童般的微笑。

  复制之路困难重重

  从明清时期,一直到现在,针灸铜人在不断被复制、被“克隆”。为什么人们对针灸铜人的兴趣千年不减呢?是因为现代的学医者依然要靠针灸铜人来练习,来做考试的道具吗?还是另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万俐说,经过他的手复制的针灸铜人就有6尊,一尊是给北京中医药大学复制的,一尊是给山东一家中医药学校复制的,还有一尊是给德国针灸所复制的。“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在大家看来,针灸是没有副作用的,所以,针灸现在依然非常盛行。不过,如今国内外复制针灸铜人,功能已经和宋代不一样了,不是用来练习,而是作为中药史博物馆的一个陈列展品。因为,针灸铜人是中医药上的一个神话,针灸医生无人不晓。”

  那么,万俐复制针灸铜人遇到了哪些技术难题?现代人复制的针灸铜人,真能和古代针灸铜人达到100%的相似度吗?万俐指着办公室玻璃窗外,在一大堆的器材中,记者看到了两截石膏人,“那是我10多年前复制针灸铜人时候留下的,一直放到现在。尽管现代冶金技术已经很高超了,但是要达到100%的相似度几乎是梦想。”万俐说,南博收藏过的那尊铜人光铜人的“肤色”,就是一个难题。枣皮红是明代青铜器特有的色彩,在明代是如何烧制成这种颜色的呢?除了另外掺杂了黄金,他还发现,古代主要是靠植物酸来处理的。“枣皮红这种技术处理已经失传了。我通过研究发现,很可能是乌梅、梅子、食醋以及一些中药物质掺和在一起,让铜器表面发生变化。产生枣皮红。”

  万俐说,遗憾的是,明代冶铜技术里需要的一些中药材,如今在一些中药房里也已经不见踪迹了,他复制铜人时,用的一种药材硇砂,就是在江苏省中医院托人购买的。“现在在色彩处理上,都是电镀法,但色彩没有宣德炉的理想。”

  解决了铜人的肤色问题,铜人是如何铸造起来的呢?“现代人浇铸的铜制品,都比较厚,而明代针灸铜人的厚度只有2cm-4cm,我采用了古代苏州民间的贴蜡法。我先用泥做范,然后用石膏做成人的模型,用古代贴蜡法进行浇铸。在处理模的时候,一般是采用水溶法,但是如果水温控制不好,蜡就会在水里被融掉,于是我采用了稻草,把稻草点燃,一点点把蜡均匀烧掉。”

  经过前前后后几个月,万俐终于把针灸铜人复制成功了。

  神奇针麻是否真有效?

  万俐复制的针灸铜人,是否也有“针入汞出”的神奇功能?他又是如何攻克这个难关的呢?万俐坦白地笑了:他复制的针灸铜人只是一个外壳,没有内胆,并没有五脏六腑,所以,针入汞出的这项技术,他并没有尝试去攻克,因为现在人们已经不需要在针灸铜人上做实验了。

  不过,针灸在现代却是非常热门的。“针灸很神奇的,以前曾代替麻醉剂使用。”万俐说。记者在《黄帝内经》中也看到了类似的记载。唐代《集异记》中这样描述了针麻:狄仁杰用针麻给一小儿镇痛去鼻上之瘤。

  而全球临床进行针刺麻醉的第一人,是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尹惠珠。“那是1958年8月30日。患者叫沈纪根,扁桃体肿大需摘除。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在他两手的合谷穴各扎一针,没打任何麻药,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上世纪70年代,针刺麻醉技术已经走向了世界。据介绍,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谁想随团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雷斯顿得了急性阑尾炎,经药物麻醉后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他又因腹痛接受了20分钟的针灸治疗缓解疼痛,自述效果非常好。基辛格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地提及此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特地去观看了针麻,百思不解,为之倾倒。

  有数据显示,到1980年,全国已经累计有200万例针刺麻醉的病例,涉及的病100多种。可为何又突然低落了呢?金陵“神针王”王宁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针刺麻醉迅速消失,除了有其他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针刺麻醉本身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一定的人群、一定的病症范围内才能起效用。”王宁生称,首先,个体差异太大,效果难以保证。“如果一名病人根本不相信针灸,那他很难会被针灸所麻醉。”其次,对有感觉、无痛感的针麻患者来说,针麻的关键并不在麻醉,而是主刀医生的技巧,这无疑是对医生水平的一大挑战。再次,患者适应针麻难以把握,测定患者耐痛性是每次手术的第一道关,每个人对疼痛的忍耐是不同的,测定这个颇费周折,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针麻,因此针麻逐渐被“降温”了。

    不过,王宁生强调,针麻镇痛效果是不错的,这在两千年前的《八十一难经》中也写得很明白,用针刺“俞”位,即可止痛。古代中医总结出的四总穴歌,至今被奉若圭臬——“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只要扎对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应部位的疼痛即可针到病除。【原标题:命途多舛 稀世铜人在乱世中神秘消失】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现代快报 2009-04-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