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晚报:二十五磨豆腐 香喷喷好幸福
2013/8/21 14:57: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春节磨豆腐,是豫东地区的传统习俗。昨日是腊月二十五,按照传统,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推石磨做豆腐。“豆腐”与“头富”谐音,寄予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家常豆腐、麻婆豆腐、五香豆腐、脆皮豆腐、三鲜豆腐、臭豆腐……记者走进磨豆腐和买豆腐的人中,听他们讲述与豆腐有关的故事,品味那浓浓的豆腐香……
现代技术的鲜美
春节临近,刘军献一家格外忙碌。
窗外寒风瑟瑟,屋内热火朝天。
刘军献是洧川镇花桥刘村人,现年45岁的他是老浆豆腐的第三代传人,他做出的豆腐以鲜香、嫩白等特点远近闻名,颇受欢迎。
“平时我的豆腐都供不应求,现在更是得提前几天预订,就这样还不一定订得到。”正在调试机器的刘军献累得满头是汗,却顾不上擦一下。
“现在俺家是昼夜不停地生产,就这还供不上货。”在旁边捞豆子的女儿刘珊接上了话茬。
“妥了。闺女,你加上料试试。”刘军献放下工具,松了一口气。
刘珊端起一盆泡好的大豆,倒进磨浆机那硕大的铝制容器里,刘军献拧开供水阀门,合上电闸,嗡嗡的机器声和着流水声,白花花的豆浆便汩汩流出。
看着白花花的豆浆,刘军献打开了话匣子:“俺家做的豆腐为啥受欢迎?就是因为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就说这豆子吧,俺家用的豆子都是从东北运来的优质大豆,宁可每公斤豆子多花上几毛钱,也不要劣质大豆。就这还得精挑细选,用电动筛子将碎瓣的、虫咬的、发黑的豆子和杂物全都筛出来,然后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食品安全也有俺的一份责任,哈哈。”
墙上挂着的红灿灿的“鞭炮花”与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将年味烘托到极致。
“过年了,老百姓都想吃点豆腐。虽说现在生活好了,但是大鱼大肉中间还是少不了豆腐不是?”刘军献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得意劲,“现在俺一家全部上阵,人手还是不够,于是又招了6个工人,就这还得日夜倒班生产。”
“这一天能磨多少斤豆腐?”
“平常每天能磨个六七百斤。现在快过年了,需求量实在是大,每天得磨个1500斤靠上。”
操作间里,刘军献一家和工人们各司其职。妻子和儿子负责操控磨浆机和豆渣过滤,刘军献和几个工人负责大锅熬煮,女儿则来回跑腿。经过半个小时高温熬煮后的豆浆经细网过滤后,流到大缸中,刘军献此时便端出老浆倒入缸里。据刘军献介绍,用老浆点制豆腐是个技术活,老浆不能倒多也不能倒少,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最好。剩下的工序就是“装盒”和“挤压”了,“挤压”很简单,就是把装在盒里的豆腐用重物压上,使之成型。刘军献说:“在挤压过程中,水质至关重要,水质不好,很难做出好豆腐,水一般以中性为佳。”他对每块豆腐的挤压时间都超过40分钟,确保豆腐有一个标准的硬度。
经过这一系列程序,一块50厘米见方的洧川老浆豆腐正式成型了,一轮程序下来能做好20块豆腐。
正说着,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
“来拉豆腐的?”
“不是,这个时候应该是拉豆腐渣的。磨豆腐的过程中生产出的都是宝:豆腐可以吃,豆浆可以喝,豆腐渣还能喂猪、喂牛。一斤豆能磨出六七两渣,每斤渣能卖好几毛钱。你算算,光豆渣我一天能收入多少?”刘军献说罢哈哈大笑,转身招呼工人装车了。
古老石磨的醇香
就在刘军献日夜忙碌的同时,离他3公里远的张厉害也没闲着。
张厉害是洧川镇东街人,40多岁的他是为数不多的使用石磨磨制豆腐的人。而他的那句“谁要豆腐,石磨豆腐……”也为附近村民所熟知。
“磨浆机的磨豆速度太快,磨的豆腐没有咱的石磨豆腐好吃。”他说,石磨磨出的豆腐水分少、硬度高,味道醇香。
“唉,现在用石磨的人不多了。”老张的话带着淡淡的惆怅,“石磨豆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俺一直舍不得丢。”
踏入老张的豆腐作坊,进门右手边是座农村传统的大灶台,里面嵌着一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锅,锅上面用4根木棍撑起一条白色的细网纱布;左手边则是传统的石磨,暗红色花岗岩制成,分上下两片,重近500公斤,一根皮带将它和电机相连,上面斑驳的石纹向人们讲述着它的历史。
“豆子泡好了,开始磨。”老张冲着门口喊了一嗓子。
“来了,来了。”儿子一路小跑过来帮忙。
老张合上电闸,磨盘开始徐徐转动,儿子则端着盆将泡好的大豆慢慢倒进石磨的孔中,雪白的豆浆便从上下磨盘间缓缓流出。
“这一天能磨多少斤豆腐?”
“咱这石磨豆腐的产量比不上机器磨的,一天也就200来斤,都是卖给乡亲的。乡亲们都爱吃,俺家的豆腐剩下不了。快到年关了,不用推到街上卖,乡亲们都是来家买。”
约莫两个小时,泡好的豆子磨完了。
张厉害将收集到的豆浆一股脑地过滤到大锅中,然后在灶膛里烧上柴火。不一会,锅中开始热气升腾,屋子里烟雾缭绕,豆香弥漫在整个房间。而老张还是不断地往灶里填柴火:“这豆浆得猛火熬,越熬越香。”
“虽说现在生活好了,俺家的二层小楼也盖起来了,但是这磨豆腐的手艺不能丢,既充实了自己又让乡亲们吃上了放心豆腐,一举两得,多好。”张厉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不畏路远买豆腐只为那份情
张厉害的作坊外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
“张师傅,今天的豆腐磨出来没有?”一阵脚步声伴着说话声由远而近。
来人是县城一家饭店的老板,从县城驱车20公里专门来洧川买正宗的石磨豆腐。老板姓石,个子不高的他看起来很壮实。
“石老板,大过年的你还亲自为饭店采购啊?”
他冲记者摆了摆手:“不是饭店用的,过节了买几十斤豆腐走亲戚。豆腐营养丰富,既健康又吉利。”
不断地有人来买豆腐。
“钱先给你,给我留块好的。”不一会,还没做好的豆腐就被预订一空。有的人怕豆腐被别人先抢去,索性就站在门口等,小小的作坊热闹了许多。
“都别争都别吵,按照先来后到,头几块豆腐我全包了。”石老板抽了根烟,对着人群喊了一嗓子。
“豆腐哪里都能买到,又何必亲自开车来呢?”
石老板摇了摇头:“你不明白。我小时候就爱吃豆腐,但是家里穷,也不是想吃就吃的。每回吃豆腐,心里就攒着一股劲,想着以后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豆腐’这俩字,寄托了我当时多少梦想啊。”【原标题:汴梁晚报:二十五磨豆腐 香喷喷好幸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20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