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尉氏县农民刘军献——水中求财“豆腐刘”

2013/8/21 14:50:17 点击数: 【字体:


    在尉氏县洧川镇,提起“豆腐刘”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该镇花桥刘村的刘军献。1月10日下午,笔者慕名来到了刘军献的豆腐生产厂。

    在这个豆腐生产厂大门上方,一面十分醒目的银色牌子上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洧川豆腐制作技艺”的文字赫然醒目;生产厂房里热气腾腾,磨浆机、自动上料机、供水器、冷库、真空包装机等一应俱全。

    刘军献说:“要说这磨豆腐呀,从俺爷那辈说起,有百十年的历史不成问题,我都快五十岁的人啦,俺孩子这一代都算是第四代了,你看看院子里那用过几十年的石磨……”笔者顺着刘军献指点,走过去看着那两盘“退役”下来磨得光溜溜的红色石头磨,可以断定,这两盘石磨留有他家几代人太多的辛劳和汗水。

    “俺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能有一口饭吃,从小就跟着爷爷、父亲他们推石磨磨豆腐,卖完豆腐,家人只能用豆腐渣来充饥。做豆腐是水中求财,所以一开始就离不开水,豆子经浸泡24个小时后,才能上磨。村里通了自来水,修了路,改造了电路后,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变好啦,这才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小打小闹的磨豆腐法儿。”刘军献说。

    说话间,只见刘军献的妻子刘桂莲端起漏盆捞豆子,浸泡过的黄澄澄的大豆从直径一米大的水缸中被一盆一盆捞出,盛到硕大的铝制容器里。刘军献则备好自动上料机,拧开供水器阀门,自动上料机将黄豆从铝制容器徐徐运至磨浆机,白花花的豆浆便倾泻而出,然后经水泵抽入过滤晃单过滤后再被抽入锅内进行熬制。

    笔者看到整个生产过程如此合理、顺当,便问起正在一边忙碌的刘军献妻子:“这套设备是谁给设计的?”

    “为了这套机器,孩子她爹可没少动脑筋,仅画图纸都有上百张,还多次找人请教,你看这大管子连着小管子,麻烦着哩,由于他祖辈都从事磨豆腐,又肯钻研、动脑筋,人们都称他是‘豆腐刘’……”刘桂莲很有情趣地告诉笔者。

    “这套设备差不多花了十五六万元吧,这全靠党的好政策和镇、村干部的帮忙支持,他们既帮助筹资金,还亲自给俺做规划、画图纸,可没少操心。过去,俺一天只能磨个四五十公斤,骑个车子游乡卖,现在一天都能磨300来公斤,都是用小汽车往外送,还有外地车来拉的,连那城市里的一些超市、饭店都用上了俺的豆腐啦,哈哈……”说起自家磨豆腐的事情,刘军献如数家珍。 (王水田)【原标题:尉氏县农民刘军献——水中求财“豆腐刘”】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2013-01-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