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泥绣球终成大制作

2013/8/20 16:05:09 点击数: 【字体:


泥绣球终成大制作

周素珍制作的精美绝伦的泥绣球吸引了儿子贾志亭,最终成为泥绣球制作工艺的第二代传人。

泥绣球终成大制作

周素珍老人制作泥绣球一开始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结果一不留神从“玩票”变成了专业。

    周素珍母子一口气玩了几十年“吉祥球”

    一不留神从“玩票”变成了专业

    眼明手巧

    周素珍把“响蛋”做成了艺术品

    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中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泥绣球是在绣球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在河南新密一带,叫泥绣球为“响蛋”。响蛋是农村孩子玩儿的一种球形玩具,材料是泥巴手工捏成的,外形是个空心儿大球,里头还有一个实心儿的小球,经过烧制后,拿在手里摇动或在地上滚动,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响蛋的大小一般多如现在的健身球,也有较大或较小的,大小不一,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小时候许多伙伴们都有一个响蛋,上学课间比赛着玩儿,看谁的声音响亮。放学割猪草来回的路上,也时不时地拿出来摇动。响蛋声声,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缓解了劳作艰辛压在孩子们身心上的苦痛。

    中原文化厚重,民间艺人聪明智慧,除了一般玩耍的响蛋,民间艺人在不断精致手艺的时候,一层又一层、不同镂空造型的泥绣球成为了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周素珍说,她最多能套到六层。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做好。1934年,周素珍出生在洛阳偃师。对黄河边居住的人们来说,胶泥是一种很常用的材料。周素珍奶奶的一个侄子,泥绣球做得好,远近村里的人都找他要。聪明伶俐、眼明手巧的周素珍便也跟着学会了。她制作的泥绣球很受小孩子们欢迎。十四五岁的时候,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周素珍和姐姐离开家乡,上了免费的洛阳西工军政学校。泥巴的记忆就此搁浅。

    也许正是这种要强的性子,周素珍才能把泥绣球制作技艺学得炉火纯青,并且几十年不忘。1991年,已经几十年没有碰过泥巴的周素珍闲来没事,突然想给孙子做一个泥绣球玩儿。她找来需要的黄河泥和工具,没想到做成的泥绣球竟然很受孙子喜爱。于是,周素珍的退休生活就此打开了一扇窗,她又开始做泥绣球了,而且花样越做越多。

    2010年度“爱馨杯”郑州市老年手工艺大赛、河南省首届老年艺术大赛、郑州市首届老年艺术大赛上,周素珍的泥绣球都引起关注,并获奖。

    刀法娴熟

    慕名前来学艺的朋友越来越多

    泥绣球选料要求严,必须是含沙量少黏性好的土质,故多采用黄河胶泥、山上红土。因土的来源地和色彩的不同,制成的绣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选好土料后,要经过浸泡、搅拌过滤、沉淀、晾晒等工序。一般土料的准备加工时间需一年左右。

    泥绣球的制作工序多,从备好土料到制成成品,需经过揉泥、团球、捏平、团光、画图、雕刻、保养、烧结等几道工序,一般要三周时间。泥绣球是纯手工制作,但外表极其光滑,这就要求揉泥时必须反复揉,把泥揉得摸上去感觉像绸缎一样光滑才能开始制作,泥绣球表面通过反复团光,表面要光滑如镜。制作泥绣球过程中,团光、画图、雕刻时干湿度很关键。太湿表面不光滑平整,太干不易画线雕刻。

    泥绣球最难的还是在雕刻。泥绣球雕刻采用浅雕和镂空技法,图案要对称,线条流畅,刻面光滑,宽窄一致,环环相连。那泥绣球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呢?为什么会层层相套呢?

    拿一块胶泥,用手拍成包包子大小和厚薄的泥片,两手掌在外,两拇指在内慢慢翻卷成球状,然后用胶泥搓成一个小球,放在大球里,继续搓卷并摇动,为的是不能让小泥球和大球粘连,待大球封口后,放在一个很光滑的平面上,用一个手掌轻轻按住,蘸上点水,来回滚动,直到响蛋外球浑圆才算完成首道工序。放在阴凉处阴干,过那么一会儿,需要拿起来摇动,不能让里面的小泥球粘连不动。等阴干到一定程度,开始雕刻镂空,图案多是对称花瓣形和连缀小篆寿字形。手艺人常操此刀,熟能生巧,用不着打草图,着力刀法娴熟精确,一个时辰的工夫,一只玲珑剔透的响蛋就做成了。

    泥绣球是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现如今从网上查找相关信息并不多,制作泥绣球的老艺人几乎找不到。而周家制作的泥绣球,从材料上、图案上、层数上、颜色上、制作时间上的优势是不多见的。泥绣球经过周素珍20多年制作,图案丰富,最大特点是可把泥绣球做成多层,最多可达6层,小的小如杏核,直径1厘米,最外层绣球可达10厘米。

    参加过各种民间工艺活动的周素珍,因了泥绣球而有了名气,慕名来跟她学泥绣球的人很多。但因为要求严格,几乎没有出师的。目前能入老太太法眼的手艺也只有贾志亭一人。

    绣球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一般由彩绣做成。各种各样的绣球见过很多,泥绣球倒很罕见。当贾志亭打开一个个礼品盒,大大小小、各种花样和镂空的泥绣球让人惊奇不已。

    贾志亭介绍说,母亲做的泥绣球非常精美别致、图案丰富、简洁流畅、对称均匀。她采用镂空和浅雕的技法,做成的泥绣球玲珑剔透,色彩纯朴自然,浑然天成。“泥绣球寓意吉祥、团圆,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民间工艺品,现已濒临失传。”

    见到贾志亭的时候,她的母亲周素珍和妹妹也在。老太太已近80岁高龄,但思维清晰、十分健谈。只可惜的是,她的手指前几年受伤,再也不能做绣球了。

    2011年“泥绣球制作技艺”入选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贾志亭被命名为此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不断创新

    贾志亭把家传手艺发扬光大

    周素珍是个完美主义者,因为太严格太挑剔,贾志亭的妹妹干脆放弃不学了。贾志亭的弟弟做出了一个泥绣球,虽然粗糙,但自己美得不行,拿给母亲看,周素珍没有表扬性地鼓励一下,坚持让他毁掉。

    其实,贾志亭并不比弟弟妹妹受宠,当年他第一次拿起刻刀想帮他*的忙时,周素珍也严厉地责备他,你都把我的东西刻坏了。不同的是,贾志亭的性子要强,好吧,那是你的,我不刻,我自己做一个自己刻总行吧。于是,他便着手自己做。虽说没有正经学过,但因为母亲做时经常看,比葫芦画瓢,慢慢贾志亭倒也折腾出了名堂。这才把母亲震住了。于是,才把泥绣球制作的各个程序和技法,一一传授,还经常和儿子一起探讨改进泥绣球的设计图案、制作技艺。

    更重要的是,贾志亭在自己琢磨时,有了思考的机会。于是也就有了创新。钳工出身的他,把360度分割法用于圆球,而不再像母亲那样采用原始的横竖分割法,这样做出的泥绣球外形更加丰富。

    跟母亲学习制作泥绣球近10年,贾志亭对制作泥绣球各种程序,从选料,备料,揉制,团料,画图,雕刻,储存,保养已全部掌握,并从加工技艺上有所改进和提高。比如母亲制作的泥绣球是不烧制的。但未经烧制,制出的泥绣球无法长期保存,怕潮湿,易损坏,贾志亭改进烧制后,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摇动起来声音更加响脆。

    在图案方面贾志亭也不断丰富,如创作了“财源滚滚”,在整个泥绣球上雕刻古钱币的图案,环环相连,连绵不断。用料上,贾志亭选择了多种地区不同颜色的泥土,计划做出“五色球”。

    “泥绣球是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贾志亭的泥绣球造型古朴大方、原汁原味、玲珑剔透、颗颗如玉珠、不但被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家庭中的装饰品,开展公关活动之赠品,而且还向世人传达了亲情、爱情、友情、和谐团圆的美好愿望。”贾志亭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时,专家组如是评价。

    今年5月初,贾志亭刚刚办理完自己的退休手续,他说,以前上班的时候没有太多时间,现在退休了,“想把家传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喜欢它,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代代相传,流芳百世。”(苏瑜/文 白韬/图)【原标题:泥绣球终成大制作】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2013-05-1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巩义市“东庄秋千”荡悠悠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