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南阳三弦:说历史沧桑 唱百姓喜乐

2013/4/22 12:10:10 点击数: 【字体:


南阳三弦:说历史沧桑 唱百姓喜乐
 

    “日出扶桑落西南,城门落锁上腰闩。个个金鸡上了架,对对鹁鸪落房檐……一言难尽晚间景,说一段夫妻争灯闹着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兴起的三弦书传入南阳后,曾成为一时之盛事。

  历经了200多年风雨的三弦书,现已成为南阳较为古老的说唱艺术。在2008年,南阳三弦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世今生

  ■曾经光华日渐淡 

  三弦书又称铰子书、腿板书,已有200多年历史,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钹)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三弦书既能说唱历史故事,又能演唱民间传说,歌颂宣传现代社会党的方针政策;宜长宜短,现存曲目400多篇,代表作有《卖丫环》、《古城会》、《狮子楼》等。

  南阳三弦书唱法也很特别,有“三腔四送”、“文武扬腔”、“叹腔”等。同时,三弦书里还有武段子,即身段表演和武术动作。

  据南阳三弦书国家级传承人雷恩久介绍,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后南阳就已出现三弦书,而最流行时是在清光绪年间。当时一个唱三弦书的,能顶三个长工的收入,穷家子弟多学唱,方城、唐河、桐柏、社旗、南阳、南召、新野等地就有三弦书艺人300多人。在光绪年间,南阳举办三皇会,11个县的104名艺人云集一处,赛书竞唱,盛况空前。

  在20世纪30年代,三弦书形成了三大流派:东路派、中路派、西路派。在长期的演唱中,三个流派吸收了不同地域的山歌、民谣、方言,因此更具地方色彩,受到当地群众所喜爱。在20世纪40年代,三弦书受到战争以及其他曲种的强烈冲击,南阳行艺的三弦书艺人越来越少。

  建国后,南阳三弦书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三弦书艺人创作了一批新曲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弦书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曲艺大赛中获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包括三弦书在内的很多曲艺逐渐失去了演出市场。

  接力传承

  ■难舍多年曲艺情 

  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弦书”保护单位的南阳说唱团,现状似乎有些尴尬。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收入又极其微薄,全团两个演出队,20多名演职人员,加上已退休的共有40余人。“过了年到现在一共才演出了12场。”市说唱团演员,市级三弦书传承人刘书全说。据他介绍,团里一年基本演出150多场,演出收入加上政府的补助一年收入不到30万元。除去费用后平均每个人每月也就几百元钱。

  收入那么低,为何还一直坚持?刘书全说,自己打小就喜欢这行,对曲艺有着一种难舍的情结,钱再少也放不下心爱的曲艺事业,这是他的梦想。“别看拿钱少,可是只要参加比赛,我们几乎场场拿大奖。”刘书全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三弦书也存在了几百年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今年65岁的雷恩久说,他14岁加入了当时的南阳县曲剧团,随后又加入了说唱团,一说就是几十年。在三弦书最盛行的年代,一年下来能演出730多场,几乎是场场爆满……回忆起曾经的辉煌,老人仍是满脸的兴奋。

  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而今仍未歇步。“很多老曲(书)目虽然经典但是和时代脱节还需要继续创新。”雷恩久告诉记者,作为南阳三弦书国家级传承人,他心里坚守着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要肩负起南阳三弦书的传承,更肩负着它的保护、研究、创新和发展。

  “只要有人学,我愿意免费教。”采访最后,雷恩久说,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把南阳三弦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下去。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南阳网 2012-3-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