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汝州三宝话汝帖

2012/6/21 11:55:38 点击数: 【字体:

 
    汝州三宝(汝瓷、汝石、汝帖)之一的汝帖,是北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由汝州知州王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刻而成的书法丛帖。在宋代与《潭帖》、《绛帖》、《泉帖》并称四大名帖。是我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丛帖之一。
 
    王寀是北宋江州(今江西德安县)人。是北宋军事家王韶(官至资正殿学士,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的小儿子。王寀自幼聪明好学,工于词章。中进士后,于徽宗大观年间出知汝州。北宋大观三年,徽宗因《淳化阁帖》碑断裂,命当朝太师蔡京等厘定重刻,因刻于大观年间而名《大观帖》。朝廷修帖触动了王的灵感。时汝州政通人和,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王自己又甚为闲暇,于是就收集许多书法珍品与名帖,从中筛选、编次,并由精工细刻在高40厘米,宽110厘米的12块石碑上,嵌在汝衙“坐啸堂”的墙壁中,供他品评欣赏。王进京赴任时,因“汝帖过重”未能带走。后被移入城内“望嵩楼”一楼壁中。元末明初,望嵩楼被毁,《汝帖》埋于瓦砾之中。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巡道范承祖将《汝帖》石碑找回,重新修葺。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残碑短缺且不可复识,遂以重金从洛阳购得宋时《汝帖》原拓一部,遴选高手重新摹刻,在州衙筑堂保存。
  
    1947年汝州解放,州衙被毁。碑帖散落民间。后经县文化馆馆长久益多方查找搜集,将碑石存放在文化馆内。1985年12月,《汝帖》碑石移至汝瓷博物馆存放至今。1999年,著名书画家,汝州籍人张绍文以自己珍藏的宋代原刻汝帖为底本,亲自撰序,题写书名,将《汝帖》整理出版,使一代名帖再度面世。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汝帖》堪称古代碑帖之珍品。它博大精深,集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之大成。既是一部中国五代前的文字发展史,又是一个书法艺术微型陈列馆。
   
    纵览《汝帖》,先秦金文、石鼓文;秦小篆、汉隶;晋唐楷书、行草等书法作品风格迥异,各领风骚,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汝帖》中的书法名家灿若群星,如孔子、刘伶、张芝、蔡邕、钟繇、王羲之、李世民等。逐帖看去,铁钩银画,环肥燕瘦,各有千秋,而又无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汝帖》在碑帖如林的宋代,已与“潭”、“绛”、“泉”帖齐名于世。到明清时,则驰誉华夏,各地争相翻刻、引用。据清《洞天清录集》记载:“今会稽以《汝帖》重刻,谓之《兰亭帖》”。张天如编《王右军集》也采用了《汝帖》中的《二王帖》;河南汲县比干墓上的铜盘遗失后,明万历中周思宸据《汝帖》中的“比干墓铜盘铭”重新刻制。由此可见《汝帖》的影响之大。  (刘建业)(原标题:汝州三宝话汝帖)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07-07-0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