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宫灯高挂谁家藏

2012/6/18 10:26:50 点击数: 【字体:

 

    
    我总以为,春节前后的古玩城里应该是最热闹的,不想,却是冷冷清清的淡季,其中的原因暂不去考究,也乐得在冷清的古玩市场摩挲冷门偏僻的藏品,灯笼收藏便是其一。

  除夕过后,走亲串友,转眼到了小年。元宵节比之除夕,更像是狂欢的节日,到处张灯结彩,这里要张的灯,即为灯笼,又称灯彩,收藏品讲究一个历史渊薮,起止流变,灯笼也不例外。中国传统文化色彩里,灯笼总是典型的符号,似乎所有的古代影视作品中,都少不了暗夜中一串灯笼高挂门楼的蒙太奇,好像深入到先贤祖辈的骨血之中,同那些雕梁画栋,深院重门一样属于每一个朝代。其实,灯笼的发明和应用远没有我们所想像的那般久远,西汉时期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灯笼,于今也不过一千八百多年,相对于高古陶瓷,青铜酒器,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灯笼产生得晚,消失得也干净,虽然我们如今仍然可以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但灯笼是灯笼,历史归历史,尽管我们仍然可以拿出一千八百年前的竹简绢帛,却似乎再也无法复原汉唐气魄了随风摇曳的灯笼。

  说得如此遥远惨淡,前朝旧时的灯笼注定被人遗忘,奇巧精致的式样注定只靠手眼传承,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上,前院后巷中悬挂的灯笼总是今年的工艺。对了,年的味道寓意着新春来到,万象更新,去年的旧物自然不能彰显色彩,如同门楣上的春联一般需要年年更换。不管怎么说,灯笼的功用和宿命使得其不能久存,自然收藏者也少之又少,然而不管历史怎样启程转折、风云变幻,灯笼总是中国人喜庆祥和的象征。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不但处处悬挂灯笼,同时也将生活的喜怒哀乐、情趣爱好统统融入灯笼的制作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精致典雅的工艺水平。灯笼来自于生活,除了简单照明的原始功用,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象征,人们综合楼绘画、书法、剪纸、扎捻、刺缝等工艺,利用一切可用之物,因时因地取材而就,同时形成了不同功能与寓意的灯笼:宫灯豪华富丽,即代表婚娶喜庆;竹篾灯素色淡雅,即代表丧葬余哀;字姓灯刻划府第,即代表门楣兴旺。在所有种类的灯中,以宫灯最为著名。

  宫灯是灯笼的进化品类,出身高贵,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宫灯”之名,即由此得来。纵观宫灯发展史,无不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宫灯则勃兴发达,一经战乱,烽火遍地,民不聊生,宫灯则衰落不闻。由此可见,宫灯不仅是历史盛衰的见证者,也是政治清明的试金石。

  如今,无论是灯笼还是宫灯,触目可见的是现代的工艺品,于是,人们在欢庆欣然的背后总对灯笼的前世充满遐想。古代的灯笼又是怎样,灯笼的光芒能否传照千载于今日,于是,灯笼也成为了有心人的收藏爱物,并视若珍宝。有的灯笼因为体积大,保存不便,收藏者不惜将灯笼小心翼翼地拆开,将布、竹子等分门别类地收藏起来,给它们编上号码,以节省空间,用心良苦无以言表。

  相信在不远的藏市中,灯笼一定是会成为闪耀藏友的收藏热点,慕然回首,高高悬挂于国宝展厅之中。(原标题:宫灯高挂谁家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深圳特区 2012-02-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