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探解正阳优良生猪品牌化制胜之道

2012/8/3 10:24:55 点击数: 【字体:

    淮汝河畔,正阳畜牧业30年奋飞起航。全国生猪调出第二大县,河南优良生猪生产第一大县,江国故里十三载铺就辉煌。  
  
    13年,正阳人会聚起如缕的拼搏时光;13年,正阳人融聚起畜牧业的光荣与希望。“正良”、“正龙”、“诸美”牌生猪驰骋八方。  
  
    “正阳县作为全省生猪生产大县,要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今年4月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庆到正阳考察生猪生产,对正阳的生猪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希望。  
  
    5月12日,豫南地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讨会在正阳召开。“安全、优质、环保、高效”成为这次大会倡导的鲜明主题。  
  
    规模优势向标准化的集约生产转变,基地优势向产业化的经营加工转变,品质优势向生态化的质量安全转变,技术优势向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转变。时下正阳,传统畜牧业正大步迈进现代畜牧业。  
  
    一位“双强”党支部书记带富一个村  
  
    王勿桥乡黄庄村,3000人的小村,一个外欠账曾达120万元的穷村,因为有了她,如今户均存款8万多  
  
    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驻马店市人大代表、“双强”村党支部书记李峰。村民们都说,是她为父老乡亲刨去了穷根。  
  
    1998年,她从天津购来新品种母猪200头,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个私人现代化养猪场,年利润60万元。  
  
    她让丈夫给大家讲解饲料配制、防疫消毒、杂交配种等畜牧养殖新技术。只要群众愿意养猪,她担保贷款,困难户无偿资助。  
  
    2007年底,李峰又集资融股500多万元,带头扩建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规模养猪场。随后,全村又相继开建6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均在5000头以上,全村年出栏生猪达8万头。 
  
    2009年7月,李峰牵头成立了“黄庄村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各养殖小区达到了供种、防疫、配料、销售、分户核算的“五统一”。 
  
    李峰说:“关键时刻是党的政策帮了我,是党员就不能只想着自己,带领群众致富才是对组织的最好回报。”  
  
    一群“创业明星”引发全县养猪潮  
  
    王立新,大林镇养猪大户,曾是下岗职工的他如今是正阳生态环保养猪第一人。  
  
    走进他的养猪场,看到一群群子猪正嬉戏在“发酵床”上,闻不到腥臭味儿。场长王立新说:“有了这张‘床’,子猪腹泻现象比以前少多了,而且还不用每天出粪、消毒,省时省力又干净。”  
  
    吴中友,河南奥欣牧业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岗创业楷模。  
  
    两年前,正阳县委、县政府鼓励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吴中友积极响应。有人劝他:不缺吃,不缺喝,图个啥?万一赔了咋办?  
  
    2008年秋,身为一家国有生猪企业技术总监的他,借贷1000多万元,在岗创办起年出栏1.5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奥运年“奥欣牧业育种有限公司”悄然挂牌,渐走渐强。 
  
    李俊毅,郑州牧专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新星”。  
  
    2009年,李俊毅放弃省城一家公司重金相邀,联合26家股份人,组建正阳县“正泰”种猪场。他自己拥有股份51%,招聘6名大学生,建起年出栏育肥猪5万头,配备水温空调,属全县独有的国家二级标准化养殖场。正是这些自我超越的“创业明星”,引发了正阳大地的养猪热潮,点燃了全民创业激情。2007 年,正阳被国家认定为全国生猪调出第二大县。  
  
    2010年,正阳势头更为强劲。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9%来自畜牧业,而养猪一项的贡献率则达到85%;全县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479个、3000头以上的160个、5000头以上的86个,规模养殖比重达80%;全年生猪存栏165.5万头,出栏228.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 18.2%和7.3%。  
  
    一方决策者走活产业兴盛一盘棋 
 
  
    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大开幕。  
  
    尽管盛夏火辣,洪水肆虐,然而在正阳这个全国优良生猪生产基地县,暑热、水灾未能阻挡一辆辆满载“正良”牌生猪的运输车源源南下,每天5000余头的对外供给,让这个名副其实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显得格外繁忙。  
  
    立足全省首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生态农业示范县,背依正阳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这座靠山,正阳县委、县政府历届决策者围绕改良品种、扩大规模、稳定提升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做好生猪经济大文章,走活了产业兴盛一盘棋。  
  
    1998年至今,正阳已连续13次夺得“河南优良生猪生产第一大县”金冠。探究正阳生猪产业的成功奥秘,我们不难发现——  
  
    目标始终如一。2006年底到2007年初,受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全国的生猪生产都受到严重冲击,正阳整个生猪生产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生猪大县,他们应邀在成都、北京、武汉等地参与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的座谈讨论,最终形成的“十全大补”政策的核心内容,如奖励到县、扶持重点、提高门槛、多调多奖等,就是他们代表河南提出的意见。他们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快生猪生产的意见,畜牧业生产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畜牧业生产任务和养殖小区建设等各项指标,纳入对乡镇管理的目标体系,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将生猪生产任务层层分解,严格兑现奖惩。  
  
    规模政策激励。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对新建年出栏3000头且建筑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者,每座奖15万元;新建年出栏1万头且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者,每座奖80万元。整个“十一五”期间,他们累计争取上级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和生猪防疫、养殖小区建设等政策性项目资金达1.1 亿元,获得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5428万元,县财政累计投入3680万元,金融机构累计放贷5200万元,用于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奖励资金达2425 万元,带动了大量民间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  
  
    补贴养殖优化。25家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申报通过省、市级无公害畜产品企业产地认证。各项补贴与其保险同步进行,全县建人工授精站238个,养殖专业合作社遍布城乡。  
  
    疫病防控严密。建立群防群控动物防疫机制,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县畜禽普免率、建档率、免疫证发放率、耳标佩戴率均达到100%,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常年保持100%。 
  
    加工引借外力。通过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等形式,组建22家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枫华集团精深加工项目,年综合加工100万头生猪,现代畜牧业推进步步为营。  
  
    正阳生猪生产“十三连冠”带来的启示  
  
    作为河南省畜牧强县、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正阳境内会聚了国家级和省、市级种猪场7个。三元杂交模式在这里已推广使用30多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正阳就被省政府定为供港活猪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养猪业蓬勃发展。  
  
    进入新世纪,正阳生猪生产步入了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轨道,生猪良种率达到100%。正阳商品生猪90%外调,自用率仅为10%左右,多年来为国家肉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正阳县养猪行业协会会聚各路精英2000多人,在全国率先为全县生猪集体注册“正良”、“正龙”和“诸美”牌商标,一举打破了养猪户各自营销的传统习俗,正阳商品生猪得以头顶商标,独闯天下。  
  
    生产有贡献,全国有地位。正阳生猪生产在质的方面、量的方面和品牌方面的强大优势,造就了全省优良生猪“十三连冠”的蓬勃之势。  
  
    正阳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快速转型,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集约化经营是方向——稳步发展工厂化的现代畜牧养殖企业,引进、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实施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标准化生产是关键——一流企业做标准。突出抓好品种的优质化,积极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养殖加工,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全过程到市场销售,都力争做到标准化。  
  
    产业化开发筑体系——以加工带基地、促发展,采取银企联手、股份合作等途径,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宽、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构健全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  
  
    特色化推进促竞争——以畜牧部门为依托,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实行供种、防疫、技术服务、收购“四统一”,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竞争优势。  
  
    制度化防疫保安全——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力量,保障经费,严格督导,依法治畜,保证效果。  
  
    而今,如何将生猪养殖大县尽快转化为生猪加工强县,以此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县域特色经济实现新跨越,也是摆在正阳人面前的一项重任。  
  
    近年,通过引资招商,正阳先后组建了枫华发展、国立肉食、鲜润食品、华强肉联等畜牧深加工企业,加快了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的转变步伐。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随着这些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陆续建成投产,正阳县生猪生产的特色经济优势会愈来愈强。现代畜牧业新的航船即将起锚,中国养猪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看准正阳。(杨军民)(原标题:探解正阳优良生猪品牌化制胜之道)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原文时间:2011.5.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