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南瓜、红薯、龙须草淅川县农民的“吉祥三宝”

2012/7/31 17:17:25 点击数: 【字体:

    日前,一辆中巴车驶进淅川县荆紫关镇清代一条街,两位金发碧眼的“老外”在“卢家草编铺”前停了下来。经过一番比划,他俩用100元人民币买下了4双草编凉鞋。草编铺老板卢建国高兴地说:“本来不值钱的龙须草,经俺这一加工,能创不少外汇呢。”
       
    淅川县集山区、库区为一体,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县农民大都是喝南瓜汤、吃红薯饭、穿草编鞋。民间流传的“淅川有‘三宝’,南瓜、红薯、龙须草”,是当时农民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真实写照。
       
    今天,淅川人将南瓜、红薯、龙须草等精心加工、包装后,打入国际市场。昔日百姓赖以生存的“养家三宝”,如今成了农民奔小康的“吉祥三宝”。
       
    南瓜摆上洋餐桌
 

南瓜、红薯、龙须草淅川县农民的“吉祥三宝”
 


    “我们村的南瓜全部实现了出口,主要销售到日本、韩国。”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祥自豪地说。
       
    为了给农民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2003年张春祥从武汉引进了蜜木南瓜。该南瓜含糖量大,产量高,市场前景非常好,全村一下子种植了3000多亩。
      
    在村民张兴军的地里,南瓜藤铺满了整个田地。“俺今年种了8亩南瓜,一亩地产6000斤,一斤能卖5毛钱,这一项能收入2万多块!”张兴军扳着指头算了一笔收入账。
      
     红薯成了香饽饽

 

南瓜、红薯、龙须草淅川县农民的“吉祥三宝”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淅川流行的一段顺口溜。而今,红薯不再是人们的主食。淅川人将红薯加工成红薯脯,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在淅川县宝春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红薯脯成了生产酱料的主要添加剂。宝春源公司与世界酱料大王香港李锦记集团签订了每年2000吨红薯脯出口合同。目前,公司已累计向李锦记集团出口红薯脯3万多吨。
       
    龙须草变成“黄金草”
 

南瓜、红薯、龙须草淅川县农民的“吉祥三宝”
 


    “不用油,不用电,男女老少都能干。编出楼房,编出家电,编出幸福小家院。”眼下,在淅川县山区传唱着这样的顺口溜。
       
    龙须草生在高山,长在荒野,用龙须草编出的草毯,不但结实耐用,而且绿色环保,在大城市很有市场。2002年,在外务工的寺湾镇农民黄改存瞄准这一机遇,回到家乡办起了草编加工厂。
       
    如今,黄改存的编织厂年加工草毯170万片,草鞋40万双,全部通过天津出口到东南亚。
     
    “以前1斤龙须草卖1毛钱,如今加工成草编后能卖十来块。俺村里的人都叫龙须草是‘黄金草’呀。”村民张秋芬高兴地说。(胡心洁)(原标题:南瓜、红薯、龙须草淅川县农民的“吉祥三宝”)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原文时间:2006.6.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