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4月16日,丽日晴空,在陕西西安当老板的赵勤武携妻带子驾着轿车回到老家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这个几年前外出打工的“泥腿子”,如今着实让乡亲们刮目相看。谁能想到,赵勤武发家靠的是小小的竹帘。
“越是家乡味浓的民间工艺品,越容易闯开外地大市场。我们老百姓想致富,需要巧念‘致富经’。”说起自个儿卖竹帘的经历,赵勤武不禁颇为感慨。
几年前,赵勤武孤身到西安打工,人生地不熟,又缺少技术,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每日在街头游荡。可他随身带的一挂被称为“燕帘”的竹帘,却吸引了许多行人的目光,不少人还上前打听是从哪里买的。赵勤武忽生灵感:难道这在家乡普普通通的燕帘是一袭“金帘”?
想到此,赵勤武拔腿从西安跑回老家,“等运了一批燕帘到西安后,被疯抢一空啊!看到那阵势,我都傻了。”捞得“第一桶金”的赵勤武摸到了致富窍门,从此他便老家、西安两头跑,专心做起了竹器生意。
瞧着赵勤武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老乡们纷纷效仿。赵勤武说:“目前仅西安竹产品市场一条街上,就有30多个洛宁籍‘老板’经营的竹器店,洛宁竹产品占据西安‘半壁河山 ’!”
洛宁素有“绿竹之乡”的美誉,拥有竹林面积7000余亩。有淡竹、斑竹等16个品种。据洛宁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紫禁城的宫灯就取材于洛宁淡竹。
“俺乡有数千亩竹园,过去虽然也有零星竹器进入市场,但一直没有形成气候。”洛宁城郊乡党委书记张建生说,“赵勤武等一批外出打工的人让竹器卖红西安市场,使乡党委、乡政府及群众看到了竹器的广阔市场前景。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冀庄、坞西等四个竹器加工专业村,竹器产品畅销全国10余个省市,年创产值640余万元,群众纯收入96万元。”
“目前,洛宁县年产燕帘、果盘、花瓶、发卡等竹编工艺品500余万件,产品还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洛宁县委书记高维勋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利用洛宁淡竹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民间竹文化产品,发展壮大竹编产业,继续抢占国际大市场”。(张光杰)(原标题:一袭燕帘“卷”起百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