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发展优质麦种植,奠定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基础
该县围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破解“三农”难题,率先启动了优质小麦产业化进程,探索出了传统农区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化的典型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一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小麦生产条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进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种植。从最初农民的不适应到自觉大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成倍扩大,优质麦产量达到46万吨,小麦总产、单产连续8年创新高。二是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区域服务站建设,充实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目前,延津县建成了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6个,拥有农业技术专业人员93人,专门服务优质小麦种植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新品种推广,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信息。三是围绕优质小麦种植,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对全县优质小麦品种布局进行科学规划,确保优质小麦生产标准化。四是在生产管理环节实行的“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统一收购”管理模式,优质小麦从生产到收购,都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拉动,“五统一”的管理模式,确保了优质小麦品质的稳定性、一致性。五是组建“河南省金粒麦业公司”,在全国第一家注册了优质麦原粮“金粒”商标,结束了全国优质小麦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粮食商品,市场经营有品无牌的状态。同时,施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行订单生产,实现了龙头企业壮大、小麦经济发展和农民明显增收的共赢,延津发展优质麦的经验被专家学者誉为我国小麦经济的“延津模式”。六是2009年延津成功创建全国45万亩绿色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填补河南空白,成为国家级名牌农产品。2011年贵州茅台集团主动上门联姻,与延津县合作共建有机小麦原料基地2万亩,计划逐步发展到20万亩。2013年有机小麦基地顺利获得有机认证。
围绕建设食品产业集群,走出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是围绕小麦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动优质麦生产向“原种繁育、购销经营、精深加工”三位一体过渡。目前,延津县建立优质麦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产量达到2.5亿斤,辐射大半个中国,是河南省优质麦种子繁育大县。二是全县已培育与优质小麦相关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其中新良公司、克明公司为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4家,市级13家。三是依托延津特有优质小麦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延津县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0.67平方公里,成为新乡市唯一一个以食品为主导的专业集聚区。相继引进了酒鬼酒集团、湖南克明面业公司、山东莺歌食品公司、福建精益珍食品公司、河南云鹤食品公司、河南笑脸食品公司、新良公司等知名食品、白酒加工企业,形成了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运输两条产业链,成为小麦雁阵的两翼。
着力打造“中国第一麦”,做强做大延津小麦经济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政府项目资金、农业资源优势、优质麦品牌效应,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成立新乡小麦协会,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强做优小麦经济。二是对全县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科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绿色小麦、有机小麦和种子基地建设,确保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绿色小麦基地稳定在45万亩以上,有机小麦面积在3年内达到5万亩以上。二是加强与农科院、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联系合作。目前,该县已被省农科院确定为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在资金、项目、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以小麦产业集团为主体,合理确定优质强筋小麦收购价格,既兼顾企业成本,又保护农民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在产销衔接和利益分配上取得新突破。四是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土地集约经营的新模式,鼓励涉农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土地有序流转,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集约利用,实现优质麦单品种大规模种植,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讯员 郑逢甜供稿)(原标题:河南延津县长:创建全国唯一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