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2013/9/23 11:39:12 点击数: 【字体:

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博爱县磨头镇胭粉庄村村民乔五成承包的竹园全靠人工浇灌。
 
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许良镇的路两侧原本都是竹林。图为路边堆放的竹子。
 
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记者采访许良镇南道村的程先生。

  7月30日,魏晋名士“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等人,坐在博爱县的某栋高楼上,喝酒吟诗,凭风悼念河内古竹园。大河网友的一个贴子,让他们穿越1700多年聚首。网贴称,“以现有速度,三年后,豫北甚至中国北方最大的竹林生态区将彻底消失”,这一消息让“竹林七贤”伤感不已。

  网友反映:北方最后的古竹园将在三年后消失

  2012年7月27日,大河网友“不爱白菜”在大河论坛发贴称,焦作博爱县磨头乡和许良乡的竹林区已有千年历史,也是豫北甚至中国北方最大的林区。前些年,北京动物园的熊猫吃的竹子就是从博爱采购的。但经过这些年的“保护开发”后,目前全部林区基本被砍光,剩余小部分也只有小竹子了。目前竹林多已变成树林。

  网友所说的竹园就是河内古竹园。以丹河两岸的沁阳、博爱(古时隶属河内县)为主要生长地的北方竹林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2000多年。河内古竹园与淇县的淇园、陕西的周至古竹园并称为“北方三大古竹园”。目前,淇园和周至古竹园已荡然无存,河内古竹园成为我国北方唯一的古竹园遗存,被称为中国北方古竹林的“活化石”。

  目前,博爱竹林呈不连续片状,分布在太行山与冲、洪积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以丹河灌区为集中产地,产区包括许良、上庄、磨头等8个乡镇,71个行政村。

  博爱居民:这里曾经“家家小桥流水,处处竹子为林”

  7月30日,博爱县许良镇。一条公路从许良镇中间穿过,路的一侧楼房林立,另一侧尚有数十亩竹子顽强地生存。镇上65岁的贺先生说,在他记忆中的童年和青年时代,这里曾经家家小桥流水,处处竹子为林。贺先生说:“路的两边原来都是竹子;后来,竹子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多。”

  路边,许良镇南道村的程先生和家人在做着竹子加工的生意。南道村曾经被竹林包围,需要钻进竹林才能找到村子。程先生祖辈以竹子加工为生,而今,当地的竹子已大量死亡,不得不从湖南拉来竹子加工。“小时候到处是河道,鱼虾很多。现在,即使能找到河,河里啥也没有了,污染严重。”程先生说,如果村里原来有一百亩竹林的话,现在连50亩都没有。

  原因调查:生态被严重破坏,缺水是竹林大面积死亡的主因

  王成礼是博爱县城人,他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承包的太行博竹苑位于博爱县磨头镇,苑内竹林有400多亩。对于竹林大面积死亡,王成礼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严重缺水,二是染污严重,三是政府扶持不够。

  资料显示,由于繁茂的竹林和丰富的水资源,明、清时期丹河两岸是“村村门外水、处处竹为家”的景观,被誉为“太行山下的小江南”。这和许良镇贺先生所说的“家家小桥流水,处处竹子为林”相印证。王成礼说,钻进竹林和伙伴戏水已成为一种过去。

  在磨头镇和许良镇之间,有一条公路,路两边全部是洗煤厂,有30家之多,风一吹,煤灰漫天飞。而博爱县太行山脚下,附近矿石场甚多。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动物园的熊猫曾以博爱竹叶为食。后来,粉尘污染致使竹叶生病,这里的竹叶被熊猫抛弃,博爱竹子又少了一个卖点。

  当地农民称,博爱县的土质和土壤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存不住水。为了发展农业,多年前的博爱县曾大修渠道和河道,本是好意,却让境内多处泉眼中的泉水流走,成了死泉。而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和当地人口的膨胀,用水的地方越来越多,丹河供水也变得紧张起来,丹河上游建成水库截流,丹河下游已经成了季节河,用河水浇竹子成了奢望。

  事实上,博爱县已经成为地下水漏斗区。缺水,已经成为竹林死亡的主要原因。

  博爱县磨头镇胭粉庄村村民乔五成和人一起承包了村里的50多亩竹林,曾被媒体称为博爱古竹林“活化石”守护者。乔五成同样认为,缺水是竹林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王成礼说,只要有水,竹子的生长一点儿问题也没有。现在,博竹苑的竹子,浇一亩需花400元钱,苑区浇一次需花费6万元,一年需要浇6次,这还不包括人工费。

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博爱县磨头镇胭粉庄村村民乔五成承包的竹园长势较好。
 
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太行博竹苑内有很多引进的竹子品种,长势并不好。
 
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从磨头镇到许良镇的一条公路上,沿途洗煤厂有30家之多。
 
  保护困惑:政府出钱有心无力,百姓出力难见效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博爱县竹林面积开始大面积减少,这恰恰是中国各地工农业大发展的黄金时间。2005年起,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和中国水利科学院等多位专家学者,呼吁“保护和开发濒危河内古竹园”。随后,保护工作启动,博爱县还专门成立了博爱县竹林保护工作站,出台了多项措施对河内古竹林进行保护。

  然而,8年过去了,博爱竹林就在这种保护中逐年减少。

  7月30日,在博爱县林业局,博爱县竹林保护工作站站长张玲对记者说,河内古竹林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

  张玲说:“在北方,咱们很把这些竹林当做文化,当做宝贝。可是,放在全国竹林产业的大盘子里,博爱竹子根本不算一回事。博爱县竹林目前一共有1.3万亩,而在南方的安吉县,一个县就有100万亩竹林。在南方,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人家的竹子漫山遍野,几乎没成本。而在咱们这儿,成本高得没法说。以前竹园效益好,"一亩园,十亩田",现在效益差,"十亩园,一亩田"。”

  张玲介绍,博爱县很重视竹林的保护工作,正在和丹河管理局进行沟通,希望能够用丹河水解决竹林的用水问题。下一步,准备提高对每亩竹林的补助费用,希望通过企事业单位认养竹林、扶持承包农民搞竹林综合经济和改善水利设施等方式,以开发促保护。目前,县里的政策是一亩竹林补助100元,在竹园里打一口井补助5000元。政府的这些补助,在王成礼眼中只是杯水车薪。并且,这些补助,承包人也不见得能够足额领到。

  当然,张玲站长介绍的一切都是设想或规划,如果没有水资源,即使博爱县付出再多的财政支出,单靠博爱县的地下水,恐怕很难再造出一个“太行山下的小江南”。在很多承包人看来,目前的博爱竹林效益极低,根本无利可图,与南方几乎零成本的竹林相比,博爱竹林是在用钱养着,而不是赚钱养着,这严重挫伤了承包户发展竹林经济的积极性。从南方运竹子到博爱,也比买博爱当地竹子便宜许多,便利的交通促成了这一现实。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等替代品的产生,更让竹林经济举步维艰。因为见不到效益,很多承包人对竹林不用心,任其自生自灭,有些竹林死亡后,原址变为宅基地盖成了楼房,有些变成了树林。

  专家建言:政府应在加工利用上找突破

  如何拯救和保护这些古竹林呢?7月31日,记者致电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竹培育首席专家,研究员,竹类研究室主任顾小平。他认为,政府应在加工利用上找到新突破,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竹林得到保护和发展。

  他说,就全国来看,南方主要种植毛竹,产品利用率高,效益较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博爱县竹子主要以斑竹、筠竹为主,产材量较低,加工利用受到限制,导致效益较低,农民积极性受挫,最终导致大面积竹林在缺乏管理中损毁。因此,没有好的产品出路,政府补贴再多,也很难保证竹林发展的持续性。其实,竹林培育、再造和提高竹产量都不是问题,博爱县可根据当地实际,扶持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小竹编企业,以此来带动种植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引进大熊猫来搞旅游开发;浙江安吉反季竹笋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也可以借鉴。如果想保护竹林,建一个竹子资源库就足够了。没有好的出路,种得再多也没用。只有找到好出路,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竹林不但得到了保护,还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记者观察:需要挽救的不只是竹林,而是当地生态平衡

  博爱县的整体生态已经被破坏,博爱县的竹子在逐年死亡减少,即使花费巨资,挽救了竹林又能如何?还是需要每年花费巨资进行保护,保护费用会一年比一年高。

  没有了竹林生长最需要的环境和水,竹林就相当于一个被切断了生命线的人,只能靠挂点滴维持生命,而不是获得重生。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和太空时代,人类用短短的一百多年进行了4次工业革命,生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也几近疯狂。从对博爱县当地群众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博爱县的生态平衡就已经被完全打破,这是中国各级政府在谋求发展过程中忽略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电影中经常看到一句话:出来混,总要还。就像玛雅人的2012世界末日预言一样,人类终将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博爱县,也不例外,古竹林的大面积死亡,不过是一种表象。

  保护河内古竹林,首先需要拯救的,应该是当地的生态环境。这是目前摆在中国各级政府面前的共同命题。(作者:孙华峰 郭俊华 杨红星 贺心群 图 )(原标题:博爱县北方最后古竹园面临消失 政府保护有心无力(组图))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人民网(2012-08-0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博爱:打造竹林水乡宜居县城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