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最后的老药工(2)

2013/9/3 9:46:43 点击数: 【字体:

  当时,药棚的门口支有刀具,朱清山只要有空,就赶紧过去练习切药。晚上还要趁着油灯的微弱光亮切,往往是刚开始,师傅就把灯吹灭了,让他凭自己的感觉切药。而正是这一近乎苛刻的要求,使朱清山练就了一身好刀工。

  与他同批的学徒不到半年时间就辞工了,他却坚持了下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智,朱清山赢得了师傅的赞赏,此后,师傅将中药炮制的技术倾囊相授。

  学徒期满,在识药、辨药和加工炮制药材方面拥有绝活的朱清山大胆“试水”,在禹州城开办了一个叫“三合永”的药行。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因为一直恪守师傅传下来的古训,朱清山在药材经营上一是一,二是二,从不缺斤少两,是啥药卖啥药,绝不见钱起意,冒名顶替。

  因为有辨别真假的本事,有不昧良心的底线,用药地道,炮制过程又精益求精,朱清山加工出来的中药饮片质量纯正、药效明显,药行生意一直很红火。

  解放后,朱清山把药行贡献给了国家,自己也顺理成章成为禹州国营医药公司的一份子。一开始,其在公司批发部做销售员,后来转为开票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

  那些年,吃大锅饭,职工们闲暇时间多,朱清山不愿混日子,就把精力全部放在钻研中药材书籍上。看大部头的医药书对于没上过几天学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硬是啃下了几本医学典籍,而且越啃越入迷。结合自己所学,朱清山不断试验炮制中药、丸药、膏药、饮片,大获成功,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绝技妙法。经他配制的中药,药效特别,患者一经服用,无不称赞。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药材市场的放开,禹州一夜之间立起了200余家经营药材的商铺,久违的药香又开始在禹州城的上空飘荡。但这药香似乎只青睐个体企业,偌大的国营药材公司却赔得一塌糊涂。在连续换了几任经理都无法把公司从泥淖里带出来后,禹州市医药管理局领导把朱清山拉了出来,希望利用他在医药界的知名度,让公司能起死回生。

  朱清山愿意干,但跟领导声明:我干可以,前提是公司怎么经营我说了算,管理局不要干涉,出了事,我自己坐牢去,不过领导得答应给我送饭。

  上任第一天,朱清山就宣布在公司实行“特区政策”,业务员每月分配2万元的任务,按销售额提成,完成有奖,完不成扣发工资。这政策在当时的禹州可是破了天荒:公家的生意,个人提成,那还得了?

  但这一招还真管用,业务员的积极性马上就提高了,年底一结算,公司实现纯利润24万元。业务员如数兑奖,职工们腰包鼓了起来。

  这一干就是8年。这8年,朱清山把一个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干成了数百人的大公司;这8年,朱清山让禹州药材诚信经营的声誉飘响全国,外地客商纷至沓来;这8年,朱清山的“放心药”被药商们熟知,“老朱”成了禹州药材市场上的“金字招牌”。

  正因为此,当朱清山退休后于1994年创办禹州市中药材贸易公司时,曾经的客户争相传播,纷纷前来捧场。时间不长,公司就门庭若市。

  朱清山对药材的质量把控很严,一是定点购货,与国内一些大制药厂签订订货协议,协议上特别注明质量标准,货到后二次化验,合乎要求才放行入库;二是,公司进的所有药材都由他一人负责,药品经由仪器化验后,再由他手掰、口尝,逐一把关。

  2001年,借助加入WTO东风,朱清山不惜重金购买了中医药制作的全套化验设备,并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企业也因之贯穿整个医药供应链。

  存心有天知

  朱阁乡位于禹州市北,南濒颍河,距市区只有3公里。一条笔直的柏油路横贯东西把镇子拉扯得很狭长,朱清山于2005年创建的“河南青山药业有限公司”就位于柏油路的南端。

  这个被业内人士誉为“河南中药炮制加工标杆”的公司谢绝禹州市领导在城东新区无偿划拨几十亩地的好意,落户朱阁,完全是出于朱清山报效桑梓的考虑。

  把厂子建在乡里,一来可以引导邻里种植药材,增加收入;二来,可以把大量的闲散人员吸收到厂子里来务工,乡亲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不菲的收入;三来可以就近多教授一些有心医药的村里娃,在家乡多培养些接班人,算是给父老乡亲做一件好事。

  “知道您来,前两天,有关部门用土填了填,这路什么时候能变成柏油路就好了。”当年来公司视察的许昌市委领导做事雷厉风行,朱清山的一句大实话让朱阁大道成了现实。

  在花费十多年工夫恢复禹州四大九蒸货之后,朱清山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把这些好东西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品尝它,真正让它对人们的身体有益;二是,把自己的一身绝活传给更多的人。

  朱清山是出了名的“药管严”,诚信正直,从不在药上动手脚。他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打着治病救人旗号搞坑蒙拐骗的人。有一段时间,一向以求“真”闻名的禹州药材交易市场刮起了一阵造假风,制假贩假盛行,外地客商心惊胆战,纷纷避之。

  一些个体户确实因之发了财,但朱清山依然坚持自己的选药、炮制、销售主张,不为所动。

  “最关键的是,禹州药材千百年来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被砸得稀巴烂,很多药商不敢再来禹州交易了,市场日渐萎缩。”

  更让朱清山耿耿于怀的是,现在的药工大多并不真正懂得药材炮制加工技术,在炮制的过程中不遵从古法,这样一来二去配制出来的药物要么药效不足,要么毒性未除,救人不成反夺其命。这也是如今为何一开中药,就得大包小包往家里拎的缘故,中药沦落如此,谁还敢吃啊!

  “我一直以高出同行很多的价格出售产品,为什么?因为物有所值。开诚布公地说,我的药确实不便宜,且不说,我用古法炮制的药干净、药效好,程序繁杂,所费颇多。我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好东西就应该卖上好价钱,只有这样那些想着歪门邪道的人才会回转心性,走到正道上来,禹州药材才真正有救。”

  尽管还是四大药材市场之一,禹州在中国药材市场的地位愈加微不足道了。这让老药工朱清山心里很不是滋味:除了好好整治一下环境,能不能再搞一个药材交易市场啊,现在的那个体量太小了,根本就不适应当前的需要了!

  对于后来者的培养,朱清山明显感到“不给力”。

  “也难怪,现在年轻人面对的诱惑太多,挣钱的门路到处都是,谁愿意劳神费力沉下心来做这些苦差事?”说及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后继乏人,朱清山解嘲地说。

  但朱清山对自己的“遵古炮制”很自信,见到陌生人,说到兴奋处,常常用手拍拍自己的脑门:“瞧见没,这上面可是又长出了青丝。”与同龄的八旬老人不同,朱清山头上白发并不多,多年不毛的脑门上满是细密的黑发。(本刊记者 张正良 王占锋)(原标题:最后的老药工)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企业观察家(2012-10-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