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花园口红薯: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3/5/9 10:21:48 点击数: 【字体:

花园口红薯:养在深闺人未识

花园口红薯:养在深闺人未识

    对全国人民来说,几乎都知道郑州有个花园口。然而,对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来说,辛辛苦苦获得的“花园口红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却鲜有人知晓。

    这个认证的分量很重,全省也不过几十个,具体到郑州市惠济区,更是“只此一家”。

    “所有用户都高度评价我们红薯的高品质,但是由于品牌较弱,始终没有定价权。”当地合作社负责人说,这有点像自己捧着一个金碗,还得到处给人打工找饭吃。“我们向大河食尚求助,希望尽早改变这种现状。”

    花园口由黄河泛滥冲积而形成,地势平坦,土壤以红沙壤土为主,因1931年被炸决口而声名远播。

    “1931年那时候,黄河决口,花园口以下成了黄泛区,红薯救了不少人命。”当地老人说,到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红薯再次成了人们的大救星。

    惠济区丫丫农业种植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杰介绍说,2011年,合作社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向农业部申报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花园口红薯经过层层考核,终于取得了地理标志认证。

    这也结束了惠济区没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历史。

    “花园口一带土地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为分层黏合土,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这些土壤经多年种植改造,非常适合红薯类作物生长。”段杰说,加上“花园口”这个特殊的地理符号,让人联想到沙地里种红薯,可以说是天然的红薯种植基地。

    惠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王新州主任也表示,花园口一带没有矿产,也没有工厂,水源、土壤、大气等综合环境很好,种植优质红薯有先天条件。

    记者在农业部下发的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书上看到,花园口红薯保护区域西起黄河风景名胜区,东至郑州黄河二桥,南接黄河南岸大堤,北隔黄河与原阳、武陟相望,总面积6600余公顷,接近10万亩。

    据了解,虽然种植红薯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惠济区早期红薯生产水平低,品种单一,田间管理水平落后,产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如今,通过近几年实施的国家农业项目,丫丫合作社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红薯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

    段杰介绍说,合作社成员种植的红薯都是最新品种,包括紫薯、香薯、栗薯、贡薯、水果薯、菜薯,其中紫薯的种植面积在全省是最大的,水果薯和菜薯(专长红薯叶)也是国内的稀有品种。“经过几年探索,花园口的鲜食型红薯在业内小有名气,但是在终端市场的品牌建设上才刚刚起步。”

    为了检验市场,丫丫合作社曾联系了一些农贸批发商,将花园口红薯拉到郑州市区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由于口感好,吸引了不少回头客。还有一些市民,开始给合作社打电话要求到地头直接购买。

    据介绍,权威机构检测的结果显示,花园口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钙、钾、铁等10余种微量元素。

    河南省红薯制品研究中心负责人魏金刚曾经用花园口红薯做各种实验。“在加工的红薯果脯样品中,花园口红薯几乎不用再添加糖分,就有很好的口感,这与淀粉型红薯有着明显的差别。”

    魏金刚坦言,他曾经研究过全国各地的红薯,知道花园口红薯的品质很高,但是一个实际问题是,由于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用有机肥,花园口红薯的产量只相当于普通红薯的一半左右。“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选用它当原材料,就要支付一倍的成本,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这也正是段杰所面临的苦恼。“说到底,还是没有足够响亮的品牌。如果保护区域内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那竞争的优势就会凸显。”

    对此,王新州表示,惠济区很看重这个唯一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非常希望看到合作社发展更多社员。“最好能连片发展,成百上千亩,形成规模。作为合作社,要努力找好销路,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别人放心参与进来。”

    段杰表示,目前合作社最大会员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0多亩,今后,会引导会员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力争把花园口红薯培育成惠济特产的新名片。(魏国剑)(原标题:花园口红薯:养在深闺人未识)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大河报 原文时间:2012-5-3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