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四大珍奇水生物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鲫”之首的淇河鲫鱼,如今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淇河鲫鱼,因其脊背比一般的鲫鱼都要宽厚,故称淇河双脊鲫,简称淇河鲫鱼。主要特征为背色浅褐,腹部银白,脊背宽厚,体型丰满,略呈金黄色,最大重达2.5公斤以上,是和黄河鲤鱼齐名的名贵的鱼种之一。但它的含肉率却高达73%,蛋白质也达到19.5%,都比黄河鲤鱼高。这种鱼的另一特点是“十鱼九母”,具有雌雄同体的特性。千百年来,它以其骨刺细少,肉肥厚,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历代贡品,蜚声海内外。
记者:“咱们的鲫鱼跟其他鲫鱼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市水利局水产研究所所长刘志宏:“它是三倍体,相对于普通鲫鱼它是三倍体,它的主要肉质、蛋白质含量指标与其他鲫鱼相比,含量很高。另外,氨基酸含量很丰富,尤其是骨氨酸的含量,含量很高,这也就是它味道很鲜美的最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淇河鲫鱼才显得与众不同,加上四季水草丛生的淇河水性甘冽,河中分布着许多温泉,内含多种稀有元素,鲫鱼在那里生长、繁殖、栖息,比在其它水域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所以肉味鲜美,细嫩可口,长得个大体肥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现在咱们淇河鲫鱼的野生资源状况怎么样?”
市水利局水产研究所所长刘志宏:“从野生资源来看,现在与前些年相比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在淇河像半斤以上的基本捕不出来了。野生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由淇河鲫鱼本身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它雌雄比例严重失调,所以自然界的繁殖比较困难。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为因素,捕获量过大,所以造成这个资源量锐减。在九十年代初,咱们省里面已经把淇河鲫鱼列为河南省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这已经说明它已经到了非保护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再加以保护,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名贵的资源将毁灭。”
1996年我市开始对这一珍奇物种实施了人工繁育和人工饲养,经过不懈的努力,淇河鲫鱼的人工驯化工作终于获得了试验成功。当时,中科院院士、国家水产生物研究所所长朱作言还对这一科研项目的成功表示发来了贺信。科研成果令人振奋不已,但离淇河鲫鱼大规模放养还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淇园淇鲫鱼人工繁育场高燕军:“去年我们拿出了200万尾淇河鲫鱼苗种放进淇河,补充自然资源,但仅靠我一家是远远解决不了保护淇河鲫鱼这一稀有物种的问题。”
按照物种多样化要求,一种鱼类存活标准是一亩水面应在400到500尾之间,但就水利部门掌握的数据,我市整个野生淇河鲫鱼资源已经很有限了,高燕军说他放养的200万尾鱼苗,在这一段的时间捕捞当中已经所剩无几,虽然水利部门对淇河部分地段设立了禁鱼区和禁鱼期,但淇河鲫鱼不菲的商业价格还是引得不少人铤而走险。
记者:“我们对淇河鲫鱼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那效果怎么样呢?”
市水利局水产研究所所长刘志宏:“实行了禁鱼区和禁鱼期制度。所谓禁鱼期制度,就是说每年在淇河鲫鱼的繁殖季节,整个淇河严禁捕捞;禁渔区制度,就是在许家沟、辛村以及淇河新区段等九个河段,施行全年封闭,就是严禁捕捞。但是现在由于社会上一些人的法制观念和野生保护观念薄弱,还有些人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方法,像电鱼、毒鱼、炸鱼以及用粘网来捕鱼,用国家命令规定不允许的这些手段来捕捞淇河鲫鱼,使鲫鱼资源遭到了比较严重的毁灭性的打击。”
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去堵非法捕捞这个黑洞,但收效甚微。和其他珍稀物种一样,淇河鲫鱼的保护问题,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单位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全社会都对其关注和支持。其实我们想说得就是一句话“保护淇河鲫鱼,需要你我的参与”。(原标题:护三珍,刻不容缓——岌岌可危的淇河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