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习岭已经75岁了,但似乎越老越犟,越犟干劲越大。
今年3月,和他风风雨雨过了50多年的老伴患癌症去世。这是家庭里先他而去的第6个亲人。近30年中,和他一起外出辛苦打拼的三个弟弟、一个女儿和一个妹夫,都因积劳成疾先后离世。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倒下不干了,但万习岭一直挺着,干着,并且越干劲头越大。近3年来,他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奔走在郑州到家乡淮阳县的路上,来去500余公里,常常是早上去,当天晚上返回。多少亲朋好友劝他,你已事业有成,拥有数十亿元资产,该是颐养天年、享受人间欢乐的时候了。万习岭听后总是一笑了之,依然“我行我素”。
懂他的人才知道,他心中有一个巨大而未圆的梦。梦想让他停顿不下来。
人老心不老,回报家乡了心愿:
要让黄花菜成为农民的“致富菜”
2009年5月,怀揣数千万元资金,72岁的河南省中美矿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习岭,回到曾经生他养他的故乡——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径直找到县领导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我虽然人老了,但一颗心还未老,对党对人民的回报还不够,特别是对家乡的回报还不够。我想把咱淮阳县的黄花菜做成品牌,做大做强,让它成为支撑一县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的新兴产业,以此回报家乡父老,也了却一辈子的心愿!
淮阳县地处淮海平原,黄河故道,是个地道的传统农业县。地贫瘠,无矿产,人多地少,又偏居河南省东南角,数十年来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 1937年出生的万习岭对家乡最深的记忆只有一个字:“穷”。出外闯荡几十年并且获得成功的万习岭,一闭上眼睛就是家乡人的穷困生活状态。几百平方公里的大平原上,像棋子一样卧着一个又一个村庄,老瓦房,老土墙,农民冬天老棉袄、夏天光脊梁,一天三顿红薯汤。如今,虽然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农民仍过着穷困的日子。多数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小孩,庄稼几乎没多少收成。在一次淮阳老乡聚会上,老万动情地说:“咱们都是喝着淮阳的水,吃着淮阳的饭长大的。现在应该帮助家乡致富,大家都出主意,想办法,我来领头干。”最后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黄花菜上。
淮阳古代叫陈州,就是当年包拯放粮的地方。这里虽然很穷,但有一个宝贝疙瘩——黄花菜。淮阳种植黄花菜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黄花菜有“双层六瓣,七个花蕊”,皮厚,油大,在锅里久煮不烂。早在汉代黄花菜就已闻名,是朝圣的贡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淮阳黄花菜一直小规模分散种植。由于种植和加工技术落后,再加上采摘季节遇到雨天容易发霉,不好收藏,此后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被当地农民冷落,成了“明日黄花”。
下定决心后,万习岭找来一班专家开始研究,又向家乡父老乡亲讨教办法,果然有了惊喜的发现。黄花菜不仅是美味的食品,还是难得的保健品,《本草纲目》记载和现代研究表明,黄花菜具有六大功能:一抗衰老,二消炎止痛,三防便秘,四防动脉硬化,五防乳房肿块、产后不乳,六防风湿关节痛。淮阳县虽然落后,却是河南的一个长寿县。现在百岁以上老人有135位,其中超过110岁的长寿夫妇有3对。万习岭的母亲100岁了,至今还能生活自理。人们都说长寿与食用黄花菜关系很大。但真正促使万习岭下决心大干黄花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黄花菜可以让农民都能致富。他算了一笔账:如果能种4万亩黄花菜,范围可以遍及淮阳县10来个乡镇,如果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就可让2万农户参与其中。按当地历史情况,每亩地可收黄花菜 4500~5000斤,每斤按平均价1.5元计算,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如果土地套种,再收一季萝卜和其他作物,每亩收入可以超过6000元。假如每家种上10亩,仅此一项,一年收入就可超过五万元以上。这对淮阳的农民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果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万亩,全县农民在两三年内脱贫就不是一句空话。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投资办一个大型的黄花菜深加工厂,一年能吞吐3~5万吨黄花菜,才能拉动当地规模种植,才能让农民变富的梦想变为现实。
产业化确定大目标:
要上就上循环经济要做就做龙头企业
2010年初,万习岭的公司与当地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投资30亿元建设10万亩黄花菜种植加工、生物制药与光伏发电综合项目。这消息一时间在淮阳县和周口市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替他担忧:种植加工黄花菜,还搞光伏和生物制药,是不是摊子搞得大了些?
这个担忧万习岭早已思虑过。在几十年的商海实践中,老万从生产队会计、采购员、车间主任干起,一直做成大老板。过去的经历如今变成了财富,他知道了什么叫市场,什么叫买卖,什么叫管理,什么叫现代化。他深知,时代发展到今天,再也不能按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出牌了。农业产业化是大势所趋。实现农业产业化如果不和现代科技、低碳经济、优质人力资源配备、能源节约相结合,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工业经济要讲究良性循环,其实农业经济也不例外。老万的想法是,大批量加工储藏黄花菜,建设大冷库是关键。然而冷库是个电老虎,周口地区没有煤,建发电厂成本太高,不合算,也不现实。但周口最不缺的是太阳光,如果在冷库和其他大厂房顶上实施光伏发电工程,即使建成2兆瓦,也能实现年发电340万度,节约标准煤3000多吨。不仅能满足2.5万吨大冷库需要,还能缓解当地用电困难。至于生物制药,那是他实践循环经济的又一个深远的打算。接下来他还要种红薯,搞红薯深加工。红薯做成粉条后,粉渣中可提取一种高级物品——酶。5斤红薯可出一斤粉芡,还剩3.5斤粉渣。10吨粉渣就能提炼出1吨酶,价值可达60万元。还有黄花菜,也能加工提炼成更高附加值的药品和保健品。
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万习岭回报“三农”的用心十分理解、十分感动和支持,对这种新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加赞扬,在政策上和配套上一路绿灯。现在,他注册的淮阳县金农实业有限公司已建立了1万亩黄花菜生产基地。占地225亩的以生产加工黄花菜为主的生产厂房已于去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一座能冷藏2.5万吨黄花菜的大冷库,被称为中原经济区第一大型冷库。在冷库和其他几万平方米的大厂房顶上,如今建起了面积3.6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厂,每年可发电2兆瓦。
老万的金农实业有限公司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家集黄花菜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被授予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产品现代化物流试点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00多万元。公司还成立了淮阳县黄花菜研究所、陈州金针黄花菜苗圃、黄花菜标准化示范栽培基地以及黄花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司现在已经拥有各类科技人才30名。公司生产的“七芯”牌黄花菜系列产品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名优特产,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A级绿色食品、第八届中国农业引智成果精品推介会金奖产品等称号。通过QS(“质量安全”)食品安全认证的产品,已远销至港澳、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使黄花菜重现“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的荣光。
一辈子的愿望和决心:
带领农民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万习岭打小就是个苦孩子,讨着要饭的日子他过了整整5年。当时家乡一带每年只收一季小麦,秋天下大雨,庄稼颗粒无收,粮食吃完了,就跟着父母到周边地区逃荒要饭,等着收麦时再回家。全村人当时都是这样过日子。由于家里太穷,他只上了二年学就回村里当了记工员。1958年,他背着80斤小麦到外地当了工人,从此走上了办企业的路。由于穷极了、穷怕了,一参加工作便“党叫干啥就干啥”,只要不饿肚子就行,不要钱的事他也争着干。那时没有自行车,每天都是小跑着去工作。因为表现好,在哪里领导都看得起,群众也喜欢他。虽然人在城里,但“农村很穷,农业很落后,农民生活很苦”这三句话,像钉子一样刻在他的脑海里。为家乡父老多做些实事,让家乡农民都过上好日子,成为他一辈子的愿望和决心。回到老家创办金农公司以后,他从郑州宽敞明亮的别墅和写字楼住进不到10平方米的小工棚。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吃家乡的粗茶淡饭,与职工同住大板房。老万的身体并不好,10年前他就患上了糖尿病。从老中医那里,他得到了一种治疗方法,即把一年一次采集的白蒿制成蒸菜,放在大冷柜里储藏起来,每天早晚取出一些当药吃。到了乡下,没有了这些条件,只好工人吃啥他吃啥,根本没条件治疗糖尿病。大板房里冬天冷,夏天热,蚊虫叮咬。六七月份,正是黄花菜收获的关键时节,室外温度高达三十八九摄氏度。万习岭每天坚守在工地,一边监督施工,一边照料加工黄花菜。在黄花菜生产线上,温度高达四十多摄氏度,万习岭每天都进车间抽查。因为是第一次生产,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每逢黄花菜收获季节,万习岭总是多次开会,反复告诫员工,农民朋友只管种,有多少咱收多少。为了让农民多赚钱,他要求公司设立黄花菜最低收购价1.8元/斤,2012年又将最低收购价提高到3.6元/斤。而在老万第一次设最低收购价前,小商小贩们在农民手中收购价才1元钱,最高1.2元。当时员工都不理解老总的行为,一块不收,非得花一块八,一些人在背后叫他“傻子”,但他们不理解老万的内心。虽然万习岭如今不是农民,成了城里的“上层人”,有钱人,可骨子里还是农民,还是农民的心。几十年来,他一直想不通一个事:为什么中国人把人分成城里人和乡下人?为什么把人分成当官的和农民,为什么要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他心里一直为农民打抱不平。9亿农民怎么会变成最大的弱势群体。万习岭不能向职工讲这些,只能笑呵呵地对他们说:“我们花这么多钱办这个企业,就是要带领农民致富,如果我们也像小商贩一样,压榨农户,还提什么带领家乡农民致富。”
为了帮助农民种好黄花菜,他花重金聘请了多名高级农艺师为农民指导,一律免费。他建议农民实行土地套种,收了黄花菜加种一季红萝卜,仅此一项农民每亩就又多收上千元。盐场村农民徐其军说,2011年我们种植黄花菜的农民每亩收入5000元,2012年达到了6000元。
金农公司每年都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确保农民旱涝保收,解除后顾之忧。在农民种植黄花菜的第一年,每亩还补贴农民450元黄花菜苗钱。现在,淮阳黄花菜的价格已回到合理水平,每年收购价格涨到3元左右。看着自己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农民朋友更加感谢老万。为了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和感激,老百姓和当地政府为他编了一首歌曲,对老万的精神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敬佩。老万的事迹,在当地颂传,有口皆碑。有人建议给他塑像写书,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本来就不是图名图利回来干事的,能回报家乡带领家乡人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如今心愿一步步实现了,很高兴很满足。名利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为农民办事不靠说要靠做:
做十件八件不行要做一辈子
晚年回家乡办厂,让农民致富,并不是万习岭的偶然之举。用他的话说,那是内心在召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听从内心的召唤罢了。
早在30年前,当万习岭掘到第一桶金——办企业盈利以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赶快为村里的人办好事。不过那时他还不知道怎么样“救穷”,只是给几个钱。每逢过节回到家乡万许庄村,他总是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过节、过年钱,300元到500元不等,年年都给,有时一年几次。碰到特别穷困的家庭,另给特殊支持。后来他又开始关心修路架桥,许弯乡政府所在地是个集镇,20年前这里的大街上,晴天一街沙,雨天一街泥,当地几万农民就是在这脏乱的地方赶集办事。万习岭早已看在眼里,拿出上百万元,把这条1000多米长的大街换成了水泥路面。万许庄村上千口人,多少年没有小学,孩子们要跑到另外一个村子上学。他看后十分心疼,自掏腰包在村子里盖起了一座1万平方米的小学,能容纳200名孩子读书。乡里有个弦歌台,是个名胜古迹,是文物部门保护的对象,由于年久失修,已变得破烂不堪,他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了修葺。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三周年,省里要开纪念大会,有人找到他,他便花了50万元捐赠了一架模型飞机,以此纪念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时期支援志愿军一架飞机的善举。有人要拍摄《陈云在延安》四集电视剧,他拿出了120万元。淮阳县有个赵灵艺术学校,专门收养和培育当地孤儿。万习岭听说后,立即拿出59万元,资助了49个孤儿学生,如今他资助的好几个孤儿已完成学业。
万习岭对农民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此也是真心的。只有真心才能持久。他办企业后,即使是民营性质,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尽力为普通群众办事。1998年,万习岭在报纸上看到,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安排好下岗职工。他与别人合股的登封电力集团,立即制订了三条措施落实:一是在已经接受下岗职工400多人的基础上,另外扩招500名下岗工人。二是对熟练技术工人和劳动技能标兵以及具有中专学历人才,随时接受进厂就业。三是捐资180万元,在省会郑州成立下岗职工扶贫办公室,专门救济那些双职工下岗和暂时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特困户。这种为国家分忧、为弱势群体解难的举动,只有“有心”的人才能做到。
十八大后有了新目标:
自我加压实现“四个一百”回报家乡父老无止境
十八大召开以前,万习岭和他的团队制订了金农实业有限公司发展规划:2013年黄花菜种植面积由现在的2万亩扩大到10万亩,其中公司自种 1万亩,年加工黄花菜能力达到3万吨;光伏项目实现5兆瓦。在他个人看来,这个目标不大不小,还可以再大一些,但毕竟是70多岁的人了,眉毛都空了,干事要把握好,留有余地,决不去干说到办不到的事儿。十八大以后,老万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产生了新的想法。他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8个字很感兴趣,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加码为实现“四个一百”,即投资100亿元,流转土地100万亩,全部变成黄花菜种植基地,光伏发展到100兆瓦,再养100万只羊,开发羊业产业链。最后达到让全县30万农民参与到种、养殖产业队伍中,为当地农民致富贡献更大力量。
这些计划万习岭是有把握的。当年他参与创办并经营铝厂,就是打好基础,不断滚雪球,由1万吨到3万吨,再到5万吨,最后形成年产16万吨铝锭、10万吨铝板、160万吨碳素、40万吨氧化铝的大型铝企业。现在搞农业产业化,市场要比氧化铝大得多,前景要好得多。至于养羊,他更有信心。淮阳县的淮山羊,是全国出了名的好品种。吃羊肉、喝羊汤的习惯不仅河南有,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世世代代都吃羊肉。他正在筹备一个公司,专门研究羊产业,把黄花菜的下脚料当饲料用来养羊。除了羊肉、羊皮加工外,在羊骨头上大作文章,把羊骨头变成羊汤。
万习岭的富民主意还有许多,很有吸引力,三言两语说不完。用他的话说:家乡父母对我的恩情说不完,我回报家乡父老的责任也尽不完,要干的事也干不完。只有像愚公一样,挖山不止,如果我干不完,还有儿子、孙子,让他们接着为我尽责吧。(黄朝武)(原标题:让致富的黄花菜开遍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