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墙上的平菇,啥样
15日一大早,伊川县平等乡马庄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菇农就来到合作社,等待前来采摘平菇的群众。
9时许,陆续有人进入平菇培育棚。由于当天是周日,很多群众都是带着家人一起来的。
刚走进合作社的院子,不少群众就想一睹“长在墙上的平菇”是啥样子。培育棚内一堵堵仿生泥墙上,大大小小的平菇如花朵一样盛开。
听完讲解后,采摘者按工作人员的指导开始采摘平菇。几分钟不到,一名采摘者带来的几个袋子已经装不下了。工作人员拿来筐子,将各人的胜利果实一一装入。
仿生技术,让秸秆长出“钱串子”
该合作社理事长王建民说,这些平菇都是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种出来的:先将玉米秆用铡草机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再掺些牛粪、鸡粪等有机肥料,经过搅拌、发酵、消毒、装袋等制成一堵堵“平菇墙”,然后用特殊的“泥土”进行固定……不久,一朵朵小平菇就会长出来。
特殊的“泥土”?原来,这些“泥土”是曾培育过平菇的土壤。长过几次平菇后,这些土壤经过发酵、消毒变成肥料泥,用以砌墙固定。
“培育棚营造的环境与野生平菇生长需要的环境相似,种出来的平菇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这种培育模式叫做‘仿野生菌墙立体覆泥栽培模式’。”王建民笑着解释。
如今,王建民培育了13个大棚的平菇,这些平菇不仅销往洛阳、三门峡、郑州等地,还远销到了北京。
有人来尝鲜,有人来“取经”
当天,不仅有前来尝鲜、体验采摘乐趣的采摘者,还有带着“任务”而来的“取经人”。58岁的曹老根住在伊川县白沙乡,他摸着墙上的一朵平菇说:“产品不怕多,就怕有特色。上次我吃了些我儿子摘的平菇,感觉很不错。这次我来,主要想学学技术,打算加入合作社。”
据了解,目前,马庄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吸引1000余户村民种植平菇,产值已达120万元。目前,该合作社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马庄育良”食用菌商标,并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标志,该商标成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周中强)(原标题: 伊川平等马庄:诱人平菇“出”泥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