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平原上的滑县,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县之一,盛产小麦,用小麦面做出的食品花样繁多,其中著名的一种就是鸡窝烧饼。
之所以叫“鸡窝烧饼”,指的是用来烤烧饼的炉子,形状圆圆的像只鸡窝。炉子的制造是有讲究的,先要将一口破旧铁锅倒扣下来,上面要附三五层纸,然后在纸上糊约一寸厚的红泥。这样,整个形状就俨然一个鸡窝。将生面制好的烧饼坯贴在那倒扣的锅里,用下面的火炉子烘烤,烤熟后就是鸡窝烧饼。值得一提的是铁锅上面那几层纸,铁锅烧热后,上面的那几层纸就会变成灰,没有这层灰,熟了的烧饼就会揭不下来。
制作烧饼的整个过程叫作“打烧饼”,包括发面、揉面、制坯和烘烤四道工序。发面和揉面颇有讲究,面发的好坏有两点很关键,一是用碱,碱过大作出的烧饼就会少了那种麦香味儿,碱太小烧饼在烘烤的过程中容易糊;二是用水,一年四季须使用温度不同的水,冬季用烫手的水,夏季用凉水,春秋两季用温水。用碱的多少和水温全靠师傅凭经验掌握,不使用任何量具或温度计。烧饼的口感和味道在相当程度上是在这两道工序里酝酿的。制坯时讲究烧饼的大小、厚薄均匀,挤边、掐边或用刀利边时四周的花瓣要大小一致、图案清晰,还要把花椒茴香面、盐和饴糖揉合其中,最后粘上芝麻。烘烤须使用木炭而绝不是煤炭,并且严格控制炉火的大小,这样烤出的烧饼才会色泽黄中透红,外焦里嫩,咬一口焦得喳喳有声、嫩的柔软如棉,饼瓤又煊又软,口感既酥脆又筋道,咸甜适口,鲜香四溢。
在滑县城乡的街头,你不难看到这样的画面:高高的烧饼炉子前,做烧饼的师傅从地上的大瓦盆里一把抓出一块面团,咚地一声甩到面板上,轻轻揉几下,再三下两下均匀地揪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接着,摊成一个个圆圆的薄饼,抹上少许饴糖,用刀飞快地刻上一圈花纹,再粘点儿油和芝麻。托起饼,啪地一下贴到木炭红红的烘烤着的炉壁上,不一会儿就香气四溢了。
假如不仅仅是为了果腹,鸡窝烧饼的吃法也很有讲究。其一是夹牛肉,当然夹的最好是滑县当地另一特产“老庙牛肉”,当年曾经有多少人幻想,实现了共产主义大约每天都会有烧饼夹牛肉可以吃了。另一种吃法是刚出炉的鸡窝烧饼就羊肉汤,这也是滑县很多羊肉汤馆主推的美食,别有一番风味,颇受食客的青睐。
如今,滑县的特产——鸡窝烧饼不仅走进了很多城市的居民区、小饭馆,就连一些中高档饭店也将它作为山珍海味后的一道主食,令许多农村出身的食客闻着鸡窝烧饼的麦香,悠悠的回想起难忘的童年时光以及故乡的人和事来。【原标题】河南省滑县特产——鸡窝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