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宋元丰八年(1085年),《元丰九城志-附录》“达州”目:“万顷池,《图经》云:春申君故居之遗也”。
《九域志•古迹》载:“达州…万顷池,《图经》云:“楚公子黄歇所居之遗也”。
北宋《太平环宇记•开州•万岁县》载:“石塔山,自开、闯匎州界南人当县界,与夔州界接,山下有一泉,分为三道:一入夔州,一入当州,一入达州…清水,源出县东北石塔山,西南流经石门山…又西南入开江县界。”根据明清方志有关记载,“万岁县”在今开县北。有专家说“万岁县”是万县,非也,万县在开县正南;所谓北,非现万源市莫属。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的《舆地纪胜》,之中《蜀中名胜记》卷二十一“太平县”条称:“(县)东北八十里,万顷池, 是春申君故居。旁有平田万顷,邻邑诸水皆源于此。”显然与<元统志>记载相符。括号里的“县”是指太平县(万源)旧院镇“东北八十里”的蜂桶乡境内的让水坝。即“邻邑诸水皆源于此”是也。
元大德七年(1303年),《元一统志》载万顷池是时明通县入通川县,万顷池也在达州通川境内,具体位置仍在今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
明洪九年(1736年),降达州为达县,原诸县皆省;明大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载:万顷池在达县,对万顷池的直接记述与《元一统志》相同,具体位置仍是今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
《大明一统志•四川•夔州府•山川》载:“万顷池,在达县,相传为春申君故居也。其旁平,田可百顷及有关花果园啉。”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太平县”一条称“万顷池,县东北八十里,相传为春申君故居。旁有平田万顷,邻邑之水多源于此。”
清雍正七年(1729年),《四川通志》载达州太平县条:“万顷池,县东北八十里,一名千顷池,在峡口山之南。”上述两典籍所称“县东北八十里,”即今万源旧院镇“东北八十里”。宋时明通县与明清太平县所辖地域略同,这是继《方舆纪胜》后接二连三地把万顷池记在万源蜂桶乡名下。文中还加了“在峡口山之南一句”,峡口山连城口山,今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正好在峡口山之南。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太平县志》记载:“万顷池,县东三百里,一名千顷池,在峡口山之南……《类书》:池在达州,相传楚春申君故居也。其旁平田可万顷,多花果园林之胜。”此志除了改“县东八十里”为“县东三百里”外,其余所载略同。这里说的“县”明确是指太平县,太平县即今万源市太平镇,太平镇东三百里,正好是旧院镇东北八十里的地方,即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
清嘉庆二十一年(1802年),太平县升为太平直隶厅,起时印发的《四川通志》“太平直隶厅”“万顷池”目,与康熙《读史方舆纪要》、雍正《四川通志》和乾隆《太平县志》所载相同。1979年《辞海》所载亦是。
清嘉庆《四川通志•大宁县•山川》载:“万顷山,在县北,广数百里,多产大木,中有万顷池……疑即太平厅之万顷池也。” (太平厅即现万源市)。
清嘉庆《四川通志•太平厅•山川》“万顷池,在厅东三百里,一名千顷池,邻邑之水多源于此,在峡口山南交大宁县界,接万顷山。幽谷深箐,水潴为池……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清一统志》记明,“万顷池”在太平县内,即今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
《读史方舆》卷六十九:马连溪县西五里。源自达州万顷池流经县治西,历大昌县,入巫山县界,注岷江,即大宁河之上源也。渠江州东三十五里。源出太平县之万顷池,西南流入州界,经废石鼓县而南,合群川之水,经州西南入广安州渠县界,会于巴江。有南昌滩,在州南江中。
“万顷池”历代隶属变化。根据《水经注》和《太平环宇记》及有关记载,“万顷池”在南朝齐、梁时属宣汉县,北周改属万县,隋属万世县,唐、五代属开州(隋恭帝义宁二年置万州,因州内万顷池得名。北宋元丰时,“万顷池”悉归达州。元因之。明初降达州为县后“万顷池”属达县,成化元年(1465)析置东乡县后“万顷池”属东乡县,正德十年(1515)析东乡县置太平县后“万顷池”属太平县。清嘉庆七年(1802)升太平县为厅后“万顷池”属太平厅。清道光初析太平厅置城口厅,太平厅还为县,“万顷池”改隶大宁县(今巫溪县),与开县、城口厅(今城口县)接界。
民国三年(1914年)1月30日,时任总统袁世凯批准公布《改定各省重复县及存废理由清单》改定为“万源”的理由原文是“四川太平县明正德十年所置,迄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