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的难言之隐
2013/3/9 14:57:4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批评“好好先生”,不少文章提到司马徽,原因是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说:“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世外高人,号称“水镜先生”。《三国志•庞统传》称颂他“清雅有知人鉴”。刘备登门访以国事,徽以不识时务辞之,但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确实善于知人。擅长评论人物的司马徽为什么“不谈人短”呢?《世说新语》注引《司马徽别传》回答了这个问题:“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 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人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
汉魏之际,群雄割据混战,司马徽避居荆州。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暗昧不明事体,必将加害于善良之人,所以司马徽闭口不褒贬时人。他“不谈议时人”,是为人消灾,也为己消灾。这种做法,在乱世颇为人们推崇。当时,司马昭极力赞扬阮籍,说“天下之至慎者,其唯阮嗣宗乎,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可谓至慎乎?”(见《世说新语》注引李康《家诫》)不评论时事,不褒贬人物,言不及义,被统治者当作美德。稍后,王羲之的三个儿子同时去见谢安,两个哥哥话很多,弟弟献之只是问候而已。仅一面的印象,谢安就作出评价说:小的最贤,理由是“吉人之辞寡”。在乱世,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人也以“少说为佳”为信条。 可见,司马徽有知人之明,但嘴上只能重复一个“好”字,是有他的难言之隐,社会不允许他说真心话。
今天,我们生活于振兴中华的时代,可是有些同志却奉行“多栽花,小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明哲保身”的哲学,充当“好好先生”,不敢得罪人,不敢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司马徽当“好好先生”,是时势所迫,无可奈何,情有可原;共产党人志在改造整个世界,却“不谈人短”,那就太不象话了。【原标题:司马徽的难言之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