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武王庙

2012/5/2 15:53:58 点击数: 【字体:

 
    获嘉县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巡幸新中乡,获悉南越相吕嘉叛乱被平息,欣然命名的一个古老县治。获嘉县周武王同盟山,就是传说与牧野大战有关的一处胜迹,它的下边也是丰富的龙山文化和至商周文化层。

   千百年来,同盟山、武王庙,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和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凭吊游历,驻足追思。

   同盟山:“王侯第一坛”

    周武王同盟山是一处高约20米的土台,面积约3.75万平方米,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牧野大战时“武王伐纣与诸侯会盟于此”,同盟山(坛)为诸侯兵捧土封之。顾炎武在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载明“武王伐纣,盟于获嘉”。

    出获嘉县城,沿新乡至焦作公路东行五华里左右,便是被这条公路分割为两半的彦当村。村的西边公路北侧立着一块“王侯第一坛”、“西周第一庙”的指示牌,指示牌的北侧是一尊头戴贵冕,身被盔甲,头执利剑的周武王姬发巨型仿铜雕像。绕过周武王雕像,步过一座小桥,继续北行,路的尽头便是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誓师盟坛之地——同盟山。

    同盟山原是获嘉城东五华里的黄土堆。黄土堆因其地处豫北平原,四周一马平川,而显得地势高耸,鹤立鸡群,土堆的形状又恰似一团掉在地上的面疙瘩,人们又叫它“疙瘩山”。

    商末, 纣王当政时,昏庸残暴,花天酒地,沉湎女色,施炮烙之刑,杀戳忠臣,弄得诸侯不安,奴隶不断反抗造反。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年 ),周武王在太公望(姜太公)、周公旦等人辅佐下,奉载文王木主(牌位),率领文武官员,督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联合庸、蜀、羌、髦、微、卢、彭、濮及各姓国等八百诸侯兴兵伐纣,军至牧野战场边沿的清水西南岸殷畿内地宁邑(今获嘉县一带)勒兵修整。

    在疙瘩山上,武王与参战的友邦及诸候国结成同盟,共商伐纣大计。为表同盟伐纣的决心,八百诸侯各自带着自己的将士,一人捧一捧土撒在疙瘩山上,把小小的疙瘩山堆积成了方园几百亩,高五六丈的大土丘,站在上面,东可望牧野,西可眺孟津。将士兜土筑台设坛,筑成会盟台后,推选武王为盟主,誓师伐纣。

    武王十一年殷历二月四日(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牧野大战克商日),黎明时分,武王左杖黄铖,右秉白旄,登台麾军,作决战前誓师。誓罢,陈师牧野,一战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伐纣胜利旋师时,周武王将文王木主葬之于盟台西,即今同盟山西南三公里之张卜村之“周文王冢”,誓师盟台即被后人称作“同盟山”。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武王伐纣之牧野大战,不但决定了一个延续555年的殷商王朝的灭亡,一个近800年的大周王朝的诞生,留下了文王冢、妲己冢、黄飞虎冢等大大小  小七十二冢的神奇传说和遗址,也为后人留下了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长长的一串成语、掌故。

    在同盟山四周,也有许多与当时作战相关,富有灭商特殊色彩的地名。如伐纣军的谋士营——“彦党”(今彦当村),武王商议军机之地并武王精师宿地仪仗营(今东彰仪村、西彰仪村),兵甲粮仓草仓(今东仓村、西仓村),伯夷叔齐庙等遗址,姜尚冢、妲已冢、黄飞虎冢等72处墓冢,传说中的纣王落马处(今大洛纣村、小洛纣村),姜太公刺杀妲已处之刺狐寺(今名后寺)、锁狐洞,宝镜照妖处(今照镜村),妲已梳妆台等。

    这些遗迹,与紫雾蒸腾的同盟山一起,构成了一幅博大壮阔的画面,再现着当年伐纣军气吞山河的誓师场面和滚滚鏖兵的牧野大战场景。
 
    武王庙:“西周第一庙”

    明《获嘉县志》记载:“同盟山在县东北五里,相传武王伐纣与诸侯同盟于此。”

    清《重修周武王庙碑记》载:“邑之东北七里许有土岗。韩诗外传:周武王伐纣之时大会孟津,戌午渡河,遂于此观兵焉。故左有校阅台,右有饮马泉。”

    武王庙是后人于历经周末七雄分争、战乱煎熬后,纪念周武王在此誓师伐纣,缅怀故往,思念武王伐纣功绩,以寄托情思,在同盟山上修建的。

    武王庙始建不可考,元末毁于兵火,重建于明初洪武年间,经历代修葺,颇具规模。武王庙南北长175米,东西宽100米,为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形式的古代建筑群,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王庙自南至北依次有山门三间,二门一间,拜殿三间,后殿三间;拜殿前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大殿东侧有配殿两座各三间;后殿东西两侧有配殿各两座,各三间,共有主要建筑30余间。武王大殿为单檐歇山九脊造,绿色琉璃瓦盖顶。

    武王庙属于保护颇为完整的典型古建筑群,有山门、二门、拜殿、武王大殿、东西文武臣廊、文王殿、太公殿、圣母殿(武王后、太公女儿邑姜)、周公殿等王侯公卿殿堂和诸侯饮马池,同盟指路碑、古井、唐槐、历代碑碣20余通;另有召公殿、碧霄宫、钟鼓楼、太公校阅台、夷齐叩马处、同盟坊、演武坊、八百米御道等遗迹,古建筑群占地68000平方米,格局严谨,气势恢弘。庙内塑周武王及其群臣塑像,四季观览者络绎不绝。

    庙中一株参天唐槐,枝叶如盖,碑刻林立,石坊飞架,气势雄伟。庙门前两侧有石狮一对;“积善累仁卜年七百,安民除暴同德三千”的檐柱对联引人注目。 栩栩如生的石狮、石虎蹲在二门前。作为景色优美的获嘉县八景之一的“同盟夕照”美景,更是将武王庙的声名远播。古人有诗赞曰:“适意同盟逸兴败,西风回首夕阳斜。一树霜叶留夕照,几处烟村噪墓鸦。野色苍茫迷客路,笛声呜咽有人家。停骖此际怀周武,目断长空送落霞”。香山居士曾为庙中唐代古槐题云,“吊民伐罪事已空,落日荒台动秋风;八百诸侯今何在?独留乔木恨未穷。”
 
    千古景观:星罗棋布

    同盟山,虽无奇林异树,佳花美卉,却能成为千年胜地、名迹,更得益于周围星罗棋布的其他遗址、遗迹。

    同盟山,左有武王发布军令的“武王点将台”,右有掘井取水饮马的“周武王饮马池”,前有操练兵马的“诸侯演武场”,后有“真武殿”。 同盟山西侧的牧誓园,为纪念周武王牧野誓师而建。该园湖影山色,飞瀑流泻,石碑排立,亭台棋布,竹树青青,奇花争研。园内的“归心堂”可使游客对昔年武王军士在此誓师的场面略见一斑,现存的“周武王饮马池”更使人触景生情。另有一线天、登仙洞、地宫、比干明心石、刘知几遇仙桥等景点。整体布局玲珑剔透,古朴典雅,给人以步移景迁之感。古迹遗存与该山(坛)相依相连,交织形成了追溯牧野战景、寻古探幽的千古景观。

    同盟山下的“夷齐叩马处”,再现了伯夷、叔齐诤谏武王以臣伐君的故事。伯夷、叔齐,是商时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国君的两个儿子,姓墨眙。武王伐纣,此二人叩马而谏,阻止以臣伐君,武王不听。待伐纣取胜,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突出了武王伐纣的决心,这个故事也释解了许多游客对同盟山下因何有‘夷齐叩马处’的原因。

    也许是因为,获嘉地处豫北平原,无山无水,可谓一马平川的缘故,获嘉人才把这个仅有的土岗,称之为了同盟山。也许是因为,周武王在此发起了灭商兴周之役的牧野之战,奠定了千秋伟业,这个获嘉仅有的高土岗,才从此被赋予了山的内涵。更多的时候,在获嘉人的街谈巷议中,武王庙成为了同盟山的特指和代称,只是在向外地游客介绍时,这个高土岗才被称为了同盟山。同盟山与武王庙,唇齿相依。“王侯第一坛”、“西周第一庙”的命名,是后人将这段历史追溯的更远。

    作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周武王是因为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残杀,才得以继位的,在他继位后,成就了灭商兴周的大业。

    同盟山之所以被冠之以山,成为拜谒之源,咸聚海内外周民后裔的朝圣之地,是因为周武王在此成就了一部凝聚和浓缩灭商兴周的传奇。

    同盟山山门、大殿、后殿、厢房一应俱全,唐愧、明狮、明碑征古兆今。就其高度和面积来讲,同盟山其实就是一座土丘形成的坛,坛的名字叫同盟山,同盟山上有一个庙,庙的名字叫武王庙。同盟山和武王庙的历史已经很长很长了,关于同盟山和武王庙的故事也已经流传了很久很久……【原标题:武王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乡韵 作者:王保友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