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皆出理——酒祭儒学大师程颢
2012/5/11 9:20:1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7月9日,是程颢先生的忌辰。919年前,即公元1085年7月9日(宋神宗元丰八年六月丁丑),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程颢卒,年仅五十四岁。
程颢(公元1032—1085年),字伯淳,后人尊称为明道先生。他不仅是一个坐而论道的理学家,更是一个勇于身体力行的社会改革家。程颢有一首诗,我们可以视为他自己用诗的形式、诗的语言对他的道德哲学的经典概括: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既是诗歌,又是哲学。从这首诗中,我们似乎可以悟到程颢的伟岸气象。程颢在其短暂的生命里程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以捍卫孔子创立的正统儒学为己任,以便实现他“使圣人之道涣然复名于世” 的宏愿。在程颢的从政生涯中,不论是在那一个层次上,也不论是在那一个岗位上;不论是受尊崇被重用而升迁,抑或是被冷落而遭贬谪,他都能始终如一地按照他所理解的孔子与孟子的有关教导,去选择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表现出他:“德性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 的宏阔、清新气象。
程颢说: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他清楚从政管理的对象是“民”,是“人”,他十分看重孔子的“仁者,爱人”、尊“民”、重“民”与孟子的“民为贵”等为政的思想。程颢在其从政的全部活动中,似乎始终都谨慎地坚持一个“敬”字,“敬事”、“爱人”。而对于不可一世的上层高官他表现出的蔑视与反抗精神,与他“救民获罪,所不辞也”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儒家所坚持的“大丈夫”精神。对于程颢心中装着老百姓,敢于对官场上的腐败邪恶势力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竟置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于不顾的无畏精神,时至今日也令我们肃然起敬。
作为一名理学家,程颢在晋城的执政兴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为政兴学都紧紧围绕改良人的本性展开,充分实践他的理学探索和研究,从社会学来说,是一种改良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其结果而言,他的理论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另一位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正在全国推行激进的全面革命,程颢先生的成功实践被其锋芒所掩,程颢的政治生涯也被改革派所排挤。
从政治上退隐以后,程颢却在洛阳讲学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一时间“程门立雪”传为求学名师的佳话。他系统研究并发展了由唐代韩愈提出的道学,进而演变为理学,致力于探索人间万象所共同遵循的“理”,成为我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之一。而王安石激进的变革也最终失败,说明程颢先生所推行的社会改良是符合宋代的历史环境的。
程颢的道德哲学内容十分丰富,他的治学是“为己”,不是“为人”,学“求诸己”,学为己用。这是铸成程颢道德哲学的重要主观原因。他把自己的道德哲学和生命哲学自觉又牢固地建立在“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的基础之上,认为活着就是要“存心于爱物”、“与人必有所济”!这就是程颢做人与做事的力量和勇气的根基。
史书记载,程颢从政期间,将“视民如伤”作为座右铭,并且常常对照检查,自叹“颢常愧对此四字”。他还常说:“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正因为程颢能够自觉坚持这种严于律己的良好学风,所以他的学问有个性,他的人品、官品也都有鲜明的个性与特点。
记得程颢曾写过“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九百多年后,当我们再次感怀之际,他的深邃思想和光辉业绩静静点滴出来,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我以我酒祭程颢。【原标题:万事皆出理——酒祭程颢】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天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