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论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

2013/2/25 17:29:56 点击数: 【字体: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的爱国将领,从仕途取士到疆场驰骋,他的一生只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匡扶明王朝!关于他的出生,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世锦衣百户。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⑴从中我们可以预想到,他将是汉家天下的股肱之臣,必将拯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他的身上既有传统士子的骨气,又有忠诚大夫的贞节,更有心系百姓的胸襟。他所具有的宝贵精神恰是反映了中国人不屈的脊梁和崇高的追求,将同祖国的壮美河山一样永放光芒!

    ㈠传统读书士子的勤勉和无限尊崇老师的精神

    为了科举及第、报效国家,史可法抛开安逸的生活,总是选择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砥砺心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左光斗,并得到了他的赏识。“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⑵此后,史可法便得到了恩师的悉心栽培,更加希望立志报国。左光斗是明末有名的东林党领袖,长期开展与阉党的斗争,企图重振朝纲。不料,被宦官集团构陷,致使他受尽了牢狱之苦。作为学生的史可法,心中时刻牵挂老师的安危,恨不得自己代师受罪。古籍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⑶恩师左光斗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史可法对他老师的高贵品质更是无限推崇,终身效仿。在日后的战争生涯中,他从不敢忘先师的尊尊教导,总是竭尽全力来践行,以扶正即将坍圮的明王朝。

    ㈡在南明弘光政权建设过程中的凝聚民心、务实对外的精神

    明末崇祯年间,社会积压的不少矛盾和隐藏的各种危机爆发出来,朝廷终日面临内忧外患,不断派兵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史可法本是一介文官,但被予以重任,随卢象升平定江淮一带的贼寇。在军队里头,他令行禁止,关心士兵,总是冲锋在前,深得将心和民心。“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⑷正因如此,他所指挥的队伍总能精诚团结,攻无不克。此后,史可法在军中威望甚高,于崇祯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正当江南一带的起义被悉数平叛,北方却传来了噩耗:闯贼入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经过一番痛定思痛的挣扎过后,史可法与诸大臣积极商讨南明政权的筹建。在监国人选方面,史可法坚定立场,曾以“七不可”(“福王由崧,神宗孙也,伦序当立,而有七不可: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也。”⑸)反对福王朱由菘登位。但鉴于形势所迫,加之史可法一心只想北定中原,最终同意了马士英等人扶福王监国的意见。新皇帝刚立,史可法未雨绸缪,便主动向皇帝上奏:“此时择吏不缓于择将,而救乱莫先于救民。所谓‘得一贤守,如得胜兵万人,得一贤令,如得胜兵三千人。’正今日之谓也。”⑹不偏于军事,史可法深知内政建设的重要性,这充分显示了他务实进取的作风和大胆提拔贤人的阔达之气。相比之下,同时期的马士英等人别有用心,处处排挤史可法。史可法为避免前朝党争、内耗不断,更加集中精力一致对外,主动请缨督师扬州。从此,史可法便一直固守前线,与将士共苦,坚决对抗北方之敌。
 
    ㈢在处理江北四镇军务中统筹全局、以德服人的精神


    史可法从来不把江南视为他们偏安一隅的栖息地,相反,他积极筹划江北军防,力图经略中原,还于旧都。为此,他根据现有实际向皇帝进言:“从来守江南者,必于江北。当酌地利,急设四蕃,以淮、扬、泗、庐自守,而以徐、滁、凤、六为进取之基。兵马钱粮,皆听自行征取。”⑺自此,江北四镇正式构建起来。但由于四镇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内部纷争不断。设置之初,四镇竞相抢夺扬州,甚至犯下坑害百姓、草菅人命的罪行。这其中,尤以高杰飞扬跋扈、无恶不为,朝廷拿他也没办法。史可法审时度势,认为扬州决不能为四镇所夺,“有四镇不可无督师,督师应屯驻扬州,居中遣调”。⑻在扬州,史可法出于维护大局的考虑,以宽广胸襟对待高杰犯下的错误。高杰本以为会受到史可法的重责,没想到侥幸逃脱,起初还有些轻视可法。可法明白这一点,但也清楚四镇中唯有高杰所部能真正收复失地,又知高杰有远大志向,“高杰言进取开、归,直捣关、洛,其志甚锐”⑼,所以总是以厚德来感化他。虽然后来,高杰依旧与其他三镇关系不和,多有军事冲突。但在史督师的调剂下,总能平复他们各自的矛盾,纷纷谅解。史可法作为军事上的最高统帅,在四镇将领心中德高望重。高杰本是性情不受约束的人,最终受其感化。“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十月,杰帅师北征。可法赴清江浦,遣官屯田开封,为经略中原计。”⑽面对纷繁复杂的江北四镇军务,史可法始终坚持以德服人、以理疏导,反映了他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极强的统筹协调本领。倘若南明内部能够团结一致,“经略中原”还尤可实现,无奈偏安小朝廷根本无心收复失地,只知歌舞升平、乐不思蜀。

    ㈣在朝政日益败坏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操守、忠诚赤胆的精神

    史可法开赴前线、督师扬州,本想免除党争的困扰,一心杀敌,可谁又想到这却助长了朝中佞臣蛊惑皇帝、排挤忠臣的嚣张气焰。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百姓深受其苦。“时上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官演戏为荣。修兴宁宫,建慈禧殿,大工繁费,宴赏赐皆不以节,国用匮乏。因佃练湖,放洋船,瓜、仪制监,芦洲升课,甚至沽酒之家每斤定税钱一文,利之所在,搜刮殆尽。盖马士英当国,与刘孔昭比,浊乱国是。”⑾皇帝昏聩、奸臣当道使原本大好的抗贼局面变得四分五裂、内讧不止。史可法曾不止一次地规劝皇帝要勤政爱民,有所作为。无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大明王朝恐怕气数已尽,再无乏天之术。作为一个赤胆忠心的臣子,他只能冒死直谏,聊表忠心。“大变之初,黔黎洒泣,绅士悲哀,犹有朝气。今则兵骄饷绌,文恬武嬉,顿成暮气矣。河上之防,百未经理,人心不肃,威令不行。复仇之师不闻及关、陕,讨贼之诏不闻达燕、齐。君父之仇,置诸膜外。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盖贼一日未灭,即有深宫曲房,锦衣玉食,岂能安享!必刻刻在复仇雪耻,振举朝之精神,萃万方之物力,尽并于送将练兵一事,庶人心可鼓,天意可回。”⑿史可法时刻都表露出愿与明王朝共存亡的决心,誓死捍卫汉家天下。满清入关以后,多次向史可法发出纳降的示好,都被他坚决拒绝。在《复多尔衮书》中,针对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对南明王朝颇有微词的评价,史可法进行了有礼有节的回击,竭力捍卫明王朝的尊严。“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即日奖帅三军,长驱渡河,以穷狐鼠之窟,光复神州,以报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贵国即有他命,弗敢与闻。惟殿下实明鉴之。”⒀多尔衮的“好意”被史可法委婉拒绝了,留给他的只能是拼死抵抗。怎料祸不单行,河南总兵许定国叛降清朝,并设计谋害了高杰,可发听后,捶胸顿足说到:“中原不可为矣!”⒁而后,左良玉在湖北以“清君侧”讨伐马士英,后虽遭镇压,但南明的军事力量从此一蹶不振。清军趁机加大攻势,史可法只得戍守扬州。

    ㈤在扬州保卫战中尽显一代忠臣匡扶济世的不朽精神

    在扬州,史可法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光辉岁月。面对满清鞑靼的疯狂进攻,史可法顽强应对,组织了强有力的回击。多铎使尽手段,多次劝降史可法,都被他坚决拒绝。扬州城内的百姓无一人有投降之意,始终愿追随史都督战至最后一滴血。史可法为人,扬州百姓无一不由衷钦佩,大加赞赏。“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是夕,进数十觥,思先帝,泫然泪下,凭几卧。比明,将士集辕门外,门不启,左右遥语其故。知府民育曰:‘相公此夕卧,不易得也。'命鼓人仍击四鼓,戒左右毋惊相公。须臾,可法寤,闻鼓声,大怒曰:‘谁犯吾令!’将士述民育意,乃获免。”⒂几十年如一日,史可法一直都在抑制自己的性情,只愿国家能太平无事,他才能安心地躺下来休息。明知不可为而为,才是真丈夫!史可法选择了与扬州共存亡。即便到了城池被攻破的时候,史可法也不会投降,扬州的百姓也不会轻易束手就擒。“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⒃就这样,一代名将之花凋落扬州城下。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史可法依旧誓死不降,体现了忠诚爱国之士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多铎占领扬州后,愤于扬州百姓的顽强抵抗,又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大肆进行屠城。后世幸免于难者将史都督生前穿过的衣冠收集起来,合葬于扬州梅花岭。

    回溯史可法的一生,是极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在他的身上,蕴涵着中国人最宝贵的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史可法用一生在践行着这句话。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士大夫本应作为世人的表率,文不贪财、武不惜死,才能铸就成功。史可法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生前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死后精神流芳百世!现今,在扬州的史可法祠堂,依然悬挂这么一副楹联:“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这便是世人对他一生高度的评价和宝贵精神的颂扬!【原标题:论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13-02-25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