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冯玉祥与泰山的故事

2012/5/10 9:24:56 点击数: 【字体:

   

    冯玉祥将军两次隐居泰山,在泰山时与泰山百姓已融为一体,而对外,也保持着一定的政治联系。在日蒋的联合夹击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最终归于失败。1933年8月下旬,冯玉祥来到泰山,这是冯玉祥先生第二次隐居泰山。

    冯玉祥第一次上泰山隐居静观形势,时间在1932年的春天,那时他住在普照寺里,这一次他住进了五贤祠。五贤祠的位置在普照寺上边,还要高一层,所以冯玉祥曾对随从开玩笑地说:“这次回来咱们升了一级,下次再来就要更上一层楼了。”五贤祠位于泰山西麓半山的中心,这里树木郁郁葱葱,幽静沉寂,冯玉祥便在这里终日读书习字,孜孜不倦。然而当时他的心情是很悲愤的,在他读书的房间墙壁上,刻着一行诗句: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这就是当时他心情的表白吧。

    为方便读书,冯玉祥住处附近专门设了一个小型图书室。冯玉祥喜欢散步,而且喜欢在散步时听随从给他朗读书文,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冯玉祥散步总是专拣那些小路或树林子走,遇到这种时候,随从总是格外小心,要一边探路一边看书朗读,稍一分心,不是绊了脚就是读错了,而冯玉祥总是温和地说:“重念,重念。”在这以后的十多年里,冯玉祥一直保持着这个散步听书的习惯。

    冯玉祥在泰山上读的书很杂,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求知欲十分旺盛。为此,他不断地邀请一些有学识有见解的学者名流上山讲课,这样便特意成立了一个名为“研究室”的机构。

    那时,研究室设在普照寺的一个小院里。院子中间有一棵千年老松,是泰山有名的“六朝松”。它虬蟠多姿,浓荫蔽日,冯玉祥和学者们常在这松下的一个石桌旁议事谈学问。

    上泰山讲课的学者先生们是不断更迭的,大致都在山上讲两三个月的课就下山了。每天吃过早饭,研究室的先生便上五贤祠去讲课,每天上午下午讲两个小时。冯玉祥听课很用心,不仅做笔记,而且特别喜欢提问。上理工课,比如物理、化学就得做实验,为此,还专门办了一个不大的“科学实验馆”。有一次,刘屹夫给冯先生讲物理课做氢气实验,刘先生鼓捣鼓捣,“砰”的一声爆炸了,冯先生大吃一惊,身边随从急忙跳到他身边护卫,从远处也跑来一队卫士警戒起来,后来才知道是冯先生在上物理实验课。

    冯玉祥在山上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对待自己的家属也是严格要求。他尽量紧缩自家的生活费用,规定全家的菜金,每人每天不得超过一角钱。这一角钱怎么改善生活呢?冯先生就叫厨房里自己磨豆腐、种菜,还告诉厨房每顿饭给自己蒸一个玉米棒子。厨房里当时有个老兵叫司学智,人们喊白了就喊他叫“老四”。有一天他背着冯先生叨咕:“总司令偏偏要吃玉米棒子,真贱皮!”这话后来传到冯先生耳朵里,当时他并没有吭声。有一天,冯先生把随从人员和厨房勤杂人员召集起来说:“有人说我冯玉祥吃玉米棒子是贱皮,好,我来问问他:你当老百姓的时候,在家里顿顿吃玉米饼子是不是贱皮?咱们全中国那么多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天天吃玉米面窝窝头,难道他们也都是贱皮吗?”接着冯先生教育大家不要忘记民众的疾苦、国家的灾难。通过这件事,老四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有一次老四来送饭,对冯先生说:“先生,我也跟你学,天天吃几个玉米棒子。”

    1934年11月14日是冯玉祥过51岁生日,兵斌摹写泰山石碑上的一个寿字送给他。冯玉祥看了看,便提笔在“寿”字边上添了几行小字:“人欲得寿,须要为大多数人们牺牲寿命。”冯先生写过之后,沉思了一会,说:“穷奢极欲的官僚老爷们,有几个长寿的?安徽军阀倪嗣冲过五十大寿,用百两黄金塑了一个寿星像,但没过两年,便在天怒人怨之中一命鸣呼了!这种人在世上干尽坏事,死后遭到人民的唾弃,这叫‘不得寿’。有的人饱食终日,庸庸碌碌,当他离开人间之后,人们也就把他忘记了,这叫‘短寿’。还有的人,尽管活在世上的时间不长,但他为老百姓做了好事,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人民将永远怀念他,这种人才是最长寿的!”这个“寿”字和冯先生在上边的批注,后来被镌刻在泰山上的一块巨石上,成为激励人们去正确对待人生的碑记。【原标题:冯玉祥二次隐居泰山】
                                                        
    来源:中国泰山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