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

2013/2/21 14:59:24 点击数: 【字体:

       

    中国传统的儒学发展至南宋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新的、复杂的理学体系。其影响“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宋—黄斡《行状》)连后人都感叹道:“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清—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这集中国理学之大成的一代宗师就是尤溪的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朱熹的父亲朱松(字乔年),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在胡世将、谢克家、赵鼎等人的推荐下,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迁著作郎、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侍郎。当时,秦桧为相,对金议和。朱松上书反对议和而得罪秦桧,被贬逐出京。宣和五年(1123年),朱松任尤溪县尉,举家迁居尤溪县水南郑安道馆舍。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县。

    朱熹从小聪明颖悟,勤学敏思。他父亲指天告诉他:“那是天。”朱熹就会好奇地问他父亲:“天的上边有什么东西?”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在书上写道:“不若是,非人也。”有一次,一群小孩子在玩沙子。朱熹独自坐在一旁用手指画沙。一看,他在画一个八卦。朱熹14岁那年,朱松在临终前嘱咐他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三人,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听。”(《宋史—朱熹传》)于是,朱熹遵从父命到崇安投奔刘子翚(朱熹义父)、胡宪、刘勉之。他们视朱熹如子侄,热情教诲达10年。刘勉之还将女儿嫁给朱熹为妻。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以试题《创业守文之策》中进士。

    绍兴二十一年,朱熹以左迪功郎出任泉州同安主簿。在任期间,朱熹从邑里优秀的乡民中选取收弟子,教他们理学和圣贤修己治人的道理;并且倡建经史阁,收藏书籍以供阅读。次年,由于朱熹政绩突出,与徐度、吕广问、韩元吉一起被推荐入京晋见。可是,朱熹淡泊功名,称病谢绝。绍兴二十三年,朱熹任满辞职回崇安武夷山中建中山堂讲学著述,研究理学。他曾多次步行到他父亲的同窗好友李侗家(今南平)拜师求教。同年冬,他正式拜李侗为师,学习和研究正统的“洛学”。朱熹在李侗门下受益匪浅,他承袭“洛学”的正统,奠定理学基础。在李侗的启发下,领悟了“逃禅归儒”的真缔。

    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诏求直言。朱熹上封事言,认为“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朱熹的意图是用理学来推论政治。不久,宋孝宗又召朱熹奏对于垂拱殿。朱熹奏说二件事:一是“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其二是:“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当时,朝廷以汤思退为相主倡与金议和,因此没有重视朱熹的意见。朝廷任命朱熹为武博士,朱熹没有赴任。乾道元年(1165年),朝廷又催促朱熹就职,这时洪适为相,也是个主和派。朱熹与他观点相悖,愤而辞官归隐。

    乾道三年,朱熹应理学大师张拭之邀从崇安启程,由学生范伯崇、林择之随行,抵达长沙岳麓书院。朱、张会讲持续两个多月之久,开启书院会讲制度先河。乾道七年,朱熹因母舅丧事回故里尤溪,并与挚友、县知事一道查访其父衙署旧址,亲书“韦斋旧治”,刻石立碑纪念。乾道九年,尤溪县重修学宫,朱熹撰写《重修尤溪庙学记》,题书“明伦堂”,制匾悬挂于学宫正厅。从此,天下学宫匾皆摹此刻制悬挂。同年,尤溪县知事倡建“传心阁”于尤溪学宫东侧,收藏经、史、子、集诸书,供学子们诵读研讨。朱熹作跋文。从乾道三年至九年,朝廷多次召朱熹入朝任职,都被朱熹拒绝。乾道九年,朝廷传褒:“熹安贫守道,廉退可嘉。”让朱熹主管浙江台州崇道观。

    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从浙江来访,朱熹与他一起研讨40余日。此后,吕祖谦邀请朱熹和江西陆九渊兄弟到江西信州(今江西铅山)参加学术讨论,朱、陆进行一场方法论的争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淳熙五年,史浩为相,奏请朝廷任朱熹为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朱熹在辞职不准的情况下赴任。朱熹到任后,兴利除害,带领乡民抗旱救灾;并在当地兴办郡学,与学子们讲经论典。同时复办白鹿洞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并制定书院《学规》。次年夏,全国大旱,朝廷诏监司、郡守条陈民间利病。朱熹上疏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淳熙八年,朱熹在武夷山五曲修建武夷精舍,从学者500多人。他邀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朱兴奋得汗出挥扇,把讲义刻在石碑上。他在福建、浙江先后共创办28所书院。同年三月,朱熹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管理常平仓、茶、盐等方面的事务。同年十二月,朱熹受命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他发现前太守唐促友有“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的罪行,便上书弹劾。宰相王淮包庇唐促友。朱熹不畏权奸,连续上书十次,终于使唐促友得到罢免处罚。

    淳熙十五年十一月,朱熹再次向皇帝上万言奏章,即历史上著名的《戊申封事》,指出当时南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