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继 军旅书家的翰墨人生

2014/7/29 9:01:51 点击数: 【字体:

张继 军旅书家的翰墨人生

    他的创作室名为“四融斋”,意味诗书画印并融,可谓名副其实,而媒体称他为“成就惊艳、颇具影响的全能型艺术家”亦并非谬赞
  
    对于一位青年书法家来说,张继的经历可谓独特。他13岁便在家乡举办个人书画展而崭露头角,至今仍然保持着“九年一展”的习惯他是有名的获奖“专业户”,曾接连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中蝉联最高奖他的古典文学造诣深厚,佳作频出,写就《中国书画千字文》令人叫绝而他的篆刻也独树一帜,并多次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委……他的创作室名为“四融斋”,意味诗书画印并融,可谓名副其实,而媒体称他为“成就惊艳、颇具影响的全能型艺术家”亦并非谬赞。 
  
    张继位于北京长安街旁的工作室布置得古朴雅致,这里陈列着多幅书法作品,从中可见书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在接受采访时,张继先生引经据典,落落而谈,他的热情真诚、渊博儒雅,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蝉联大奖   
   
    和很多著名的书画家一样,与生俱来的兴趣是推动他走上艺术道路的原动力。张继出生在河南省长葛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不是艺术世家,但他从小就对写字画画十分着迷。 
  
    “少年时代,当我还不懂得何为书法之时,就已受乡间艺人影响,对写写画画情有独钟。据母亲讲,凡我所到之处大都留有笔迹,是否似当今一些景点‘到此一游’之类,已不能记得。不过印象颇深的是读小学时内心总害怕某一天拼音字母会取代汉字,到那时书法恐怕就没有了地位,真乃杞人忧天也。”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13岁的时候,张继就在家乡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一时轰动乡里,成为远近闻名的书画神童。 
  
    大学时主修美术专业,毕业后分到河南油田美术学校执教,一切似乎都顺风顺水。1991年,张继来到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班进修。 
  
    从相对闭塞的河南油田,来到了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北京,这让张继感到如鱼得水。这段时间,他有缘结识、拜访了自己心目中仰慕已久的多位书画名师,在跟这些前辈大家的交流中,让他受益良多。 
  
    在这一年,他的视野扩展了,对书法的理念和认识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也是在这一年,他收获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份大礼。 
  
    当得知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在征集参赛作品时,他决定试一试。在学校进修时,没有很像样的创作条件,教室里只有一张小课桌,狭小的宿舍里挤着8张床位,也没有多余的空间,他就把一张空着的上铺床板拆了下来,支成一个临时的桌面,一挥而就了一幅百余字的章草。

    对于这次投稿,他并没有报多大期望,毕竟自己是初次参赛,又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进修结束后,张继回到了河南油田。他至今记得,是一个大雨天,门外突然传来“砰砰”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邮递员,塞给他两封信便转身离开了。张继拆开信封,第一封赫然便是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的领奖通知书!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激动的张继手拿信封哭了起来。“现在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张继说:“但当时真的太激动了,一是高兴,二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和认可。” 
  
    而这次获奖只是一个开始,后来,张继又相继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获得全国奖。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界的最高荣誉,三年蝉联最高奖,让张继在书法界声名鹊起。 
  
    除此之外,张继还获得过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一系列大奖,荣获首届中国书坛“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兰亭七子”及“兰亭诸子”荣誉称号,并获首届“林散之奖”。可以说,“得奖专业户”的称呼毫不夸张。 
  
    但面对这些荣誉,今天的张继已学会淡然处之。他说,在第一次获奖后,也经历过一次落选。当时自己非常痛苦,刚收获的自信又没了。他甚至不敢相信结果,打电话过去让工作人员核查“是不是搞错了”。但是那一次也让他对得奖看得明白,不要把奖项太当回事,能不能得奖不是自己的事,只有书法创作才是自己的事。
 

张继 军旅书家的翰墨人生             

  
    诗书画印并融   

    少年得志,用这句话来形容张继的经历,可谓恰当。 
  
    不到三十岁便相继担任河南油田书协秘书长、书画院院长。1991年任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秘书长,29岁的他成为该机构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秘书长。37岁时,张继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2003年,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对评委进行了一次调整,由原来的主办方指定改为由全国的书法家投票推选。这一年,39的张继又以高票当选,成为最年轻的评委之一。 
  
    2004年,张继被特招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担任文艺创作室主任,不久前又作为中青年艺术家精英人才,被选调到军事博物馆。 
  
    这样的履历固然令人羡慕,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张继深厚的书法传统功力和出色的才华,确是有目共睹。有评论家形容张继的作品是“真书法”,一点一划呈现的是传统经典的浴火重生之美,字里行间流动的是汉隶简帛的古朴自然之姿。 
  
    张继的书法诸体皆能,但尤长隶书,隶书也是他赖以成名的书体。他的隶书多取方正之势,间有横扁、竖长或欹斜的处理,但不过分突出和夸张。作品中频繁出现圆形、三角结构以及点的各种变化形态,巧妙运用合并点画、浓枯墨色、轻重用笔等技巧,使作品充满“金属质感,碑简意趣”,自然表现出“碑之静穆,简之动势”。在隶书之外,他的草书同样有很高造诣,“以章草为根基,通隶书之神韵,笔法娴熟,有凌空飞动的笔势,精美曼妙的笔意,风格沉着朴茂,气度恢弘。”他多将隶书作品结合章草题款,与正文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此外,张继的篆书、楷书作品生动、高古,亦不同凡响。 
  
    张继还擅长篆刻,是当今公认的金石大家,现任东方印社社长,多次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委。其作品主要师承汉印、古玺,取法多元,并汲取清人制印精华。他主张印从书出,故其印“刀笔互现,字间气脉流动,犹如其书意趣盎然。其朱文印洒脱奔放,不拘一格白文印纯宗汉法,虚实成趣”。 
  
    在大学主修的国画专业,张继至今也没舍得放弃,只是苦于分身乏术,创作的时间和作品数量并不是很多,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评论家称其“画风新颖,意韵高雅”。他既画人物,又擅山水,并曾主攻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画作,立意独特,别具一格。
 
    对于诗书画印的并融,张继说,“我真的不敢说诗书画印都有成就,这不是谦虚,毕竟精力有限。但我在这四个方面的创作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诗、书、画、印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比如书法和篆刻,都应是书法门类,无非是工具、材料变了。但并不能说把篆书完全不变刻到石头上去就叫篆刻。篆刻是有单独要求的,要刻出印味,要具有古朴、金石气。书法与绘画也是密切相通的,比如我的书法很多章法形式是从国画的构图来的。古代的隶书章法以有行有列的形式为主,现在,要想有所突破,只在隶书里面找是不行的,可以从其它门类里面去寻找更加丰富的形势借鉴。”
 

张继 军旅书家的翰墨人生  
           

    朴率书风   

    中国历代的书家浩如烟海,而当今中国书坛也是异彩纷呈,要真正自成一派谈何容易,而张继的书法却是在深厚传统基础上名副其实的创新,真正做到开宗立派,独树一帜。 
  
    有评论家说:“张继隶书体”,所以让人产生一种惊叹,绝不是说他的书法离经叛道,走的太远。而是在秦隶、汉简、汉隶、魏碑为母本的框架之内,在以情合理,以心造境的原则中,使高古的美感,当代的语境、自由的意识、书家的追求,完美地交织、组合在一起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呈现出多元的视角与黑白时空的聚合,通篇书法的境界和神韵也因此得到拓展和提升。 
  
    对于自己的书法风格,张继总结了两个字:朴与率。朴是朴实厚重,率是率意随性。“这两者乍一看是矛盾的,但是其实是可以达到一种合一,做到痛快豪爽而不浮飘油滑。”张继说,其实艺术的本身就是矛盾,轻重、方圆、虚实、大小、动静,统统都是矛盾,正因为有了矛盾,并解决好这些矛盾,才会体现出一种艺术的丰富性。 
  
    “古”与“今”是另一对矛盾。多年来,张继一直潜心研习传统书法。他心仪汉碑,也痴迷于汉代竹木简牍,一卷卷古书时常令他爱不释手。通过百余遍、千刀纸的临写,经历“掰开揉碎”的反复揣摩,让他对汉碑、汉简帛烂熟于心。他创作的《张迁碑》朴拙方劲、《石门颂》舒朗苍茫、《乙瑛碑》端庄凝重、《曹全碑》严谨秀丽,从中可见他崇尚传统,研习经典书卷,长期浸淫古代碑帖之中积累的深厚功力。 
  
    但是同时,他又坚持艺术一定要具有时代的特色。“如果我们现在写的书法还跟唐朝时完全一样,那么肯定不会被时代接受。时代不同了,艺术审美肯定也会有变化,艺术要求我们不重复古人,不重复前人,也不重复个人。必须用现代的审美特征,来激活你的作品。” 张继说,书法家也在成长,也在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的审美观也在逐渐变化。比如我过去也留长发,穿喇叭裤,现在你要说再让我弄个长头发我绝对不干了。因为审美变了,审美变了是因为自己的内在变了,艺术风格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张继认为,当今时代优秀的书法,一定要具备几个特征。一是“书写性”,要灵动传神,不呆板要有“趣味性”,就像人们常说的,这幅书法作品有意思,有味道,说的便是一种趣味性要有“包容性”,不局限为一种模式,就像现在的隶书不一定都是蚕头燕尾,可以吸收其他字体的特点最后还要有“兼容性”,一幅草书作品中,可能有楷有隶,还把篆刻、国画都融进去,这便是兼容性。
  
    新千字文   
   
    从13岁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后,或许是机缘巧合,张继一直保持着“九年一展”的习惯。从周口师范学院、河南省博物院再到中国美术馆,张继的几次个展,每每引起轰动,好评如潮。 
  
    现在,张继正在为自己的下一次大展做准备。这其中,有一位“主角”,便是他新近创作的《中国书画千字文》。 
  
    对于千字文,大家并不陌生。1500年前,南朝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因其精思巧构、音韵谐美,成为千百年来记诵的经典。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最基础的儿童启蒙读物。 
  
    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 
  
    而张继的《中国书画千字文》,却是他个人的原创作品。 
  
    从“冥宇无际,大帝开天。洪荒终止,结绳纪年。昧愚渐化,庖牺发端。崖刻禽兽,书画一源……”一直到“晚熟宾虹,定标于髯。星辰迷漫,晖灿遗产。仰慕峻岭,尤冀巍巘。道昭禹域,光熠人寰”。他将国学与艺术融于一体,按照历史时序涵括了中国书画的光辉历程,行文造句工整押韵,更难得的是,严格按照千字文的标准,无一字相重。 
  
    这首《中国书画千字文》充分展现了张继古典文学根基的厚重,锤炼文字能力之非凡,得到了文字学、诗词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2014年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中,张继计划将这首千字文用真、草、行、隶、篆五种字体、八种书体分别创作。他还将文中提到的中国历史上的两百多位书画家一一绘制在长卷上,后面的背景处提写上他们的书法代表作,同时还有几百方印,都将由张继自己篆刻。这无疑是一个更为浩大的工程。虽然还有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已经让很多人对明年的展览、对这幅巨制的亮相充满了期待。 
  
    张继被人所称道的并不只是他的艺术,他的为人在朋友、同事和书画界同仁中都是有口皆碑。作为一位军旅书家,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心怀感恩之心,积极为部队服务、为社会服务,无偿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多次伸出仁爱之手慷慨捐助扶危济困,他先后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家”,被中国书协评为“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在采访中张继坦言,影响一位书法家风格的最大因素应该是性格。他的“朴率”书风正是他个人的写照:宽厚、率真、热情、善良,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书法艺术会如此真实有力,打动人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省书画网(2014-05-0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