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娓娓道情真 谈胡秋萍诗词书法有感
2014/7/28 16:34:4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汉字组合成诗文,进而表现为书法,一字一音、一字一义、一字一形,美妙绝伦。书家在不遗余力地表现汉字的字形之美,诗人在呕心沥血地表现汉字的字音和字义之美。
一个中国人倘若不爱汉字,恐怕不能算是真正的爱国者。执着的书家和诗人都是对汉字情有独钟的爱国者。
秋萍是书家,她在表现汉字字形美的同时,没有见形忘音,见形忘义;秋萍是诗人,她在表现汉字字音美和字义美的同时,没有得音忘形,得义忘形。
秋萍于书法艺术颇有造诣,总体风格可用“苍凉”二字概括之。其字拙中藏奇,大气凛然,直使须眉羡煞愧煞也。
我曾赠秋萍诗云:
满纸风云写大千,人生奇拙两相兼。
纤纤指动无多力,已送苍凉到笔尖。
秋萍的书法作品,如《阴阳》、《离骚》、《生死界》等,无不以汉字的肢体形态语言说话,似欲吐汉字铿锵美妙之音,似欲诉汉字深邃绵邈之义。观秋萍作书,能闻纸上风云呼啸之声,且多似从塞外传来。尤其是近10年来,她潜心研究,上溯魏晋“二王”和唐代张旭、怀素,使原本开张、大气、雄浑的书风更平添了几分古雅、空灵、清俊、飘逸的韵味。
秋萍的诗词,多以“习书”、“临书”为题,使读者如入诗书合二为一的境界。试读一首《摊破浣溪沙·深夜习书》:“皓月临窗兴未阑,香书慢展墨轻研。故纸残碑风雨蚀,忆前缘。
横竖难平千万遍,似连非断意绵绵。黑白从来谁解味,鬓斑斑。”
读秋萍诗词,也常闻其作书之声,“悠然笔下有诗声”,甚至能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遐想。这是秋萍诗词的一大特色。请读她的一首诗:“墨生五色意空蒙,纸荡云烟塞外风。当日胡笳肠断处,红巾来唱大江东。”
所有艺术,像金字塔,可分3个层面。最下是技术层面,中间是艺术层面,最上是哲学层面。技术层面是熟练工,熟能生巧,重在一个“练”字;艺术层面特别是哲学层面却绝非工匠之活,更重在一个“悟”字。
我曾填《沁园春》词一首寄赠秋萍:“初夏江南,雨后微凉,月浸小庭。正闲临碑帖,挑灯洗砚;遥思吟侣,倚竹看星。天地精神,山河灵气,岂只风流外在形?焚香罢,展《秋歌》墨迹,一见心倾。
纤纤指下堪惊,挟无数苍凉雨雪声。悟自然妙趣,藏奇于拙;人生大笔,举重如轻。骚客襟怀,哲人思辨,都是儿童真性情。天籁曲,向毫尖纸面,细诉生平。”
诗词书法,要先写得真,方能再写得美。
“寄情天地童心在,得失由他墨自香。”“苍茫一任天真气,化作清风万里传。”秋萍的诗书自有她天真的童心在。
“诗书娓娓道情真。”她的诗词,她的书法,情甚真,自然也甚美。眼下,秋萍的书名大于诗名。秋萍的书法早已从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正在向哲学层面攀登,她有悟性,这是极难能可贵的;秋萍的诗词已含有艺术层面和哲学层面的因素,尚待解决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她会更加熟练,这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
秋萍在尽力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之美,渴望把汉字之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美轮美奂。
秋萍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认识秋萍,听她的歌声,是3年前深秋在河南焦作太行山的青龙峡谷中;观秋萍作书,是两年前暮春在上海龙华古刹的方丈室里;见秋萍的舞姿,是一年半前初夏在河南栾川老君山麓的篝火晚会上;与秋萍作一夕长谈,谈艺术,谈人生,谈鉴湖女侠,一谈到秋瑾,她双眸炯炯放光,神采飞扬——是去年寒冬在她到北京大学深造时寄居京华的寓所内。
秋萍对于汉字如醉如痴,心有千千结,简直是为汉字而生。她似乎就是汉字,善舞,有字形之美;能歌,有字音之美。秋萍对于人生、社会、宇宙,有很多的思索和感悟,在她的诗词和随笔中,都不乏字义之美。
愿书家和诗人都像汉字一样美丽!
愿诗人和书家都像汉字一样长寿!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浙江在线(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