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李金海谈唢呐艺术

2013/7/15 16:36:45 点击数: 【字体:

李金海谈唢呐艺术
李金海老师在表演用牙齿吹唢呐。  张天然 摄

    嘉 宾:李金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主持人:赵 岩 张天然

    唢呐艺术在沁阳历史悠久,早在1606年,明代著名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创“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朱载堉,在沁阳丹水河畔的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各地的管子演奏班、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由于他的巨大影响,沁阳一带很早就形成了许多唢呐“吹打班”,不仅繁荣了民间艺术,也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今天我们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金海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唢呐艺术,希望能在不久的以后,再次看到唢呐艺术的繁荣。

    今日沁阳:李老师,您能不能先给我们大概地介绍一下我们沁阳的唢呐艺术?

    李金海:沁阳的唢呐种类主要有高音、次高音、中音,另外有附属乐器卡腔、手搦等。唢呐的伴奏乐器主要就是击乐和弦乐。

    我们沁阳的唢呐有个特点就是善于模仿,善于宣泄大喜大悲的情绪变化。还有就是唢呐演奏中的许多杂耍绝活令人眼花缭乱。

    今日沁阳:这是不是和唢呐本身的音色等特点有关系?

    李金海:是的。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狂,演奏方便,可以跟着演奏人的情绪变化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不管是热烈奔放的场面,或是兴奋快乐、哀怨缠绵的情绪,都能淋漓尽致,所以深得群众的喜爱。

    在以前,每逢民间节庆、婚丧嫁娶以及祭拜仪式等,我们这儿的老百姓都喜欢选用“唢呐”这种表演形式。民间至今还流传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嫁闺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等俗语,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对唢呐的喜爱,以及唢呐自身的魅力影响来。

    今日沁阳:唢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民间代代流传的。这种流传是不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有许多流派?我们沁阳都有什么流派?

    李金海:这种传统的东西大多都是靠师傅带徒弟来传承的,所以肯定会有很多的流派。

    我们沁阳的唢呐演奏班,在历史上分为“三大家四大派”。“三大家”就是张家、贺家、贾家。“四大派”是除了这三家的派别之外,上世纪60年代,紫陵镇长沟村的马瑞高(小名银河)在外学艺回乡,又形成了一个“马家”派别。当时豫剧刚刚流入沁阳不久,马先生会吹豫剧,于是特别受欢迎,一时名声大噪。

    这四大派的唢呐演奏风格既有相同,又各怀绝技,独具特色。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三大家四大派”的争奇斗艳,才让我们沁阳的唢呐艺术更受欢迎,更有影响。

    今日沁阳:学习唢呐是不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李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唢呐的?

    李金海:学习什么东西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学好就更要下苦功夫。

    我是从7岁开始学艺的。这还有个小插曲:小时候总是带着几个伙伴,拿小竹棍敲敲打打,依依呀呀地学唱戏,有一次被贾自成(麻炳)老师发现,觉得我可能还有点艺术细胞吧,就决定收我为徒。

    开始接触唢呐就到12岁左右。当时的学习几乎完全是靠老师口传心授的,看的曲谱也还都是“工尺谱”,纷繁复杂,有很多都是没有断点断句的,根本就很难看懂。所以直到现在,唢呐的学习还是以口传为主。

    到十六七岁,就差不多能用唢呐演奏了。当时我们这里还是有很多老百姓喜欢唢呐的,由于经常参加演出,我就也慢慢地有了一点名气。60年代中期,获得了一个“唢呐小魁首”的称号。

    今日沁阳:李老师,您演奏唢呐这么多年,在唢呐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李金海: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我认为唢呐和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演奏者本身的感情投入,才能准确地表现你想要表达的感情。你嘻嘻哈哈的时候,肯定吹不出悲伤的曲子,道理很简单。

    唢呐是管乐,但是我认为真正的演奏技艺不在手指,而在于对“气”的运用,要学会“还气”,才能吹好唢呐,甚至可以一口气吹奏3-5分钟。

    另外在演奏中还可以利用鼻子、舌头和牙齿等来玩一些花样,使演奏曲目更加具有特色。

    今日沁阳:李老师,您这些年的演出也肯定取得了一些成绩吧。

    李金海:(笑)成绩也算不上吧。只是自己喜欢这个,同时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这毕竟是一件高兴的事。1992年“朱载堉杯”全国唢呐邀请赛暨沁阳第二届唢呐节上,得了个一等奖,自己还创作演奏了一首唢呐曲《沁阳春》,已经由河南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也参加过许多其他的比赛和交流,陆陆续续获得过一些奖项。

    其实我觉得这些算不上成绩,真正的成绩应该是让唢呐艺术更加繁荣起来。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今日沁阳:我们沁阳的唢呐是不是也经历了一段起起伏伏的曲折发展?

    李金海:是的。从建国开始,我们这一带的唢呐演出就很多,发展也比较不错。后来“文革”开始,唢呐演出就差不多断了,一直到文革结束才又开始慢慢复兴。到80年代,唢呐又一次发展到了比较繁盛的阶段。每逢婚丧嫁娶,经常能看到唢呐演出。

    后来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艺娱乐项目也越来越多,像唢呐这种传统的东西慢慢被边缘化了,演出越来越少,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少。可以说现在唢呐是在逐渐向消失的边缘靠近。

    不过很幸运,现在我们的唢呐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信经过慢慢的发展之后,会再次繁荣起来的。

    今日沁阳:应该不仅仅是我们沁阳有唢呐,别的地方也有吧?

    李金海:是。山东、山西、四川、河北、安徽等地都有唢呐,这也像我们这儿的发展一样,有着不同的流派,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比如山西的就不像我们这儿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过渡,比较直来直去。

    感觉河北的唢呐发展还比较不错,今年九月份去河北参加了一个全国吹歌艺术大赛,看到在那里唢呐的发展正在繁荣,很欣慰。

    今日沁阳:对于唢呐今后的发展,您作为我们沁阳唢呐艺术的非遗传承人,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李金海:对于以后的发展,我也不敢说一定会怎样。因为现在单凭吹唢呐来养家糊口已经有些困难了,很多人都选择了另谋生路。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唢呐是不会消失、断绝的,因为不管走到哪里,我总能够遇到一些喜欢唢呐的朋友,或多或少,但至少不会没有。

    就我自己来说吧,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有人愿意学的,我就会毫不保留地教,能把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就很好。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去组织唢呐演出,号召大家学习。希望能够为唢呐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力吧。【原标题:李金海谈唢呐艺术】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焦作日报 2011年12月8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赵玉清:怀梆传承莫忘 “即兴创新”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