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推出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之后,刘震云向人们亮出了他在长篇小说写作上的新写法,那就是用一种看似随意而为,实则缠绕不已的叙事,把一个似乎简单又日常的小事情,渐渐叙说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大事件。《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主人公杨百顺,就是在找人“过话”的过程中,言语总不投机,事情不断出岔,结果名字被莫名地改换了,命运也悄然地改变了。他莫名其妙地远离了故乡延津,而且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了。如果说《一句顶一万句》里的缠绕式叙事多少还有一些斧凿痕迹的话,那么,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以村妇李雪莲告状为主线的叙事,就几乎是自然而然、浑然天成了。由此,刘震云于生活与艺术的无缝对接中,找到了他直面现实、切入生活的独特方式。
读李雪莲的故事,确实会在貌似直白的叙述中把你渐渐引入曲婉,让人在看似平常中辄感意外。在这里,刘震云把他的“滚雪球”式叙事手法运用得鬼斧神工、游刃有余。不见端倪的平地风波,不期而然的苍黄翻覆,李雪莲的故事所体现的刘震云手法,让人不能不信服,又不能不惊叹。
李雪莲告状一事的起因其实很简单:与前夫秦玉河说好为躲避生二胎将要受到的处罚,二人先假离婚,之后再复婚。但当真离了婚之后,秦玉河又娶了新妻子,压根儿不理她了。李雪莲很是气不过,她想使事情回复本来的面目,但又束手无策、回天乏术。本来是想找法官王公道问询当年与秦玉河假离婚之事有无翻案可能,孰料只讲法理不论情理的王公道一口回绝,认死理的李雪莲只好去找法院的专任委员董宪法、法院院长荀正义,在先后都遭到拒绝之后,她又去找县长史为民、市长蔡富邦。法院、政府都求告不成,领导也不把她的事真当回事,李雪莲又回头去找前夫秦玉河,只想听他说一句当时确实是假离婚的实话,不料秦玉河竟当着别人的面,说她本就是“潘金莲”一个,这使李雪莲旧仇未消又添新恨,她认为自己再不继续追究下去就是默认了秦玉河的诬陷,这是她坚决不能容忍的。于是,先前的为了讨一个说法又转变成为要还自己一个清白,遂把上访告状当成洗清不白之冤的惟一手段,成了一个不屈不挠上访20多年的告状专业户,从镇里到县里,从市上到省上,各级领导都被她不时牵动,成了地方的“老大难”。李雪莲的故事,真是像民间俗语所说的那样:“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
李雪莲的故事,由小变大、由少成多,由私人事件成为公共事件,由婚变事件成为政治事件。作品运用了一个并不奇谲却很有奇效的手法,那就是遵循不同人物和不同领域的思维定势与行为逻辑,让事情顺着各自的思维与逻辑自然延伸,自行发展,但因不同的思维与逻辑之间的不兼容和相互抵牾,使得事情眼睁睁走向了各自愿望的反面。李雪莲起初所要寻求的,是让前夫承认此前所说的假离婚,并切实履行与她说好的再结婚;但已离婚再娶的秦玉河不愿再折腾,只想维持已有的现状,为让李雪莲彻底断了念想,不惜以“你是潘金莲”的说法予以诋毁;无可奈何的李雪莲只认人说话要算数的朴素道理,自己不能说服和制服秦玉河,就希图借助法律、政府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意愿;而法律、政府方面,只认公开的证据,不认私下的约定,不能凭着李雪莲的一面之词便去改判婚案,因而无法使李雪莲得遂己愿。而李雪莲期望能引起更大的注意,只好不断上访,甚至寻机“智闯两会”,为了避免造成公众事件,从镇到县的法院与公安都多次出警,极力阻拦和搜捉李雪莲。李雪莲和大家出于不同的目的和用意,都忙得团团转。在这里,不同的人有自己行事的基本逻辑,而且不无合理,自成体系,但这些不同的逻辑之间,显然缺少某种有效的勾连与相互的兼顾。比如,在相互了解基础上的相互信任,相互信任前提下的相互宽容等。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是躲,便是推,甚至防,使得李雪莲的事情不但得不到及时解决,反而越来越无人问津,甚至成为一个笑谈。于是,李雪莲为了自个儿的一桩小事,路越走越远,人越找越多,事也越说越气,状也越告越大,小雪球滚成大雪球,终使“蚂蚁变成了大象,芝麻变成了西瓜”。
《我不是潘金莲》经由李雪莲的遭际,实际上揭示出了当下基层社会平民生活的基本形态,那就是各个领域都有自己固有的规则、潜在的利益。而这种自成系统的规则与利益总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看似有秩序,实则冷冰冰的大氛围。他们究竟如何作为,外人既无权过问,也无可奈何。对于李雪莲这样有冤屈又爱较劲的人来说,这一切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雪莲20多年来一直告状又没有结果的遭际,既是她个人命运的一个悲剧,也是以这种鸡蛋碰石头的方式对基层社会生态现状做一个测试。测试的结果是:一些社会职能部门确实少有积极作为,基础社会确实缺少应有的和谐。李雪莲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一句澄清是非的自我告白,其实也是一声无奈又愤懑的呼喊,它所引发的人们的警醒与省思,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刘震云由《我不是潘金莲》一作,显现出他新的小说写作姿态,是令人为之惊喜的。总体来说,是在最寻常的小人物身上发现戏剧性,在最日常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生活的智慧与艺术的技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有机的融合。在这一取向下,刘震云把许多看来基本不搭的东西打通了,把看似完全矛盾的东西统一了,比如个别与普遍、偶然与必然、高雅与粗俗、率直与曲婉、平凡与奇谲、素朴与丰赡、日常与重大、复杂与简单、严正与诙谐、戏谑与悲慨,等等。而这混合了各种元素与各种旨趣的意蕴与妙韵,又都依存于语言,化作为细节,渗透于感觉,寄寓于叙事,只要你顺流而下地认真读来,一切都尽在其中,纷至沓来。这种倜傥不羁、胜似闲庭信步的小说写作姿态,当是一个小说家日臻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
我喜欢这个写作路子的刘震云,因为他的写作实现了既现实又文学,做到了既好看又耐看。我期望他在这一路的写作中,继续进取给文坛新的惊喜,给我们新的愉悦。白烨【原标题:刘震云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越“绕”越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