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岑同志公务繁忙,还挥笔写下这么多文学作品,领导干部中能有这样的文才、这样的毅力、这样的精神的人,确实不多见。河南文学界对天岑同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河南作家队伍比较庞大,不事张扬,热爱河南这块热土,整体水平高,非常团结,提升了河南的知名度。省委领导要求加大对河南文艺界的宣传力度,把咱们的代表人物向外推介,为
文化大省争光。这次研讨会也将起到宣传河南、推介河南的作用。一部大作的出世,对一个地方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候人们不知道一个地方,但知道一个地方的知名人物。有些人不知道南阳,但提起二月河大家都知道。李佩甫(省文联副主席、作家):
南阳是“龙潜于水”出气象的地方。南阳作家以“群”出现,在中国文坛是很不得了的。天岑的政治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眼光和视角,因而看问题开阔,生活透视显示了更多的包容性,对人生人性人情的观照比较温情,用笔很老到,用词恰到好处,与生活很贴近、很吻合,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故意渲染。天岑其实已经找回了作家的感觉,骨子里是作家的视角,语言感觉很到位。可能因为公务太忙,小说写得都不长,有些显得简白了一些,将来再写或许更能铺开。
二月河(省文联副主席、作家):
我要说的话在《找不回的感觉》的“序”中已经说了。真正能代表天岑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意义,描写人性变迁和商品时代人文理念的变化,没有哪一篇能取代其中的《赖四偷婚》。一般来讲,做官会将文人做坏了,文才很高的人,一做官就折腾不行了,这是一种现象。官做得好、文章也写得好的人,在历史上不多。天岑当过常务副市长,管百姓的菜篮子、钱柜子,油盐酱醋都管。如果二月河正在楼上写作,正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时,老婆在楼下喊一句:“酱油没了!”顿时,思想一下子没了。天岑很让我佩服,他能听到“酱油没了”还能继续写下去。文学不一定讲理,能通过自己感情的延伸,让读者有一种认同和契合,创作的目的就达到了。
孙荪(省文联副主席、评论家):
我想起白居易的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天岑是一个特殊的作家,写人心折射世道,写世道彰显人心。好多人写生活小说,常常对人物仰视,缺乏俯视的姿态和剖析的眼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作家开始俯看了,才有了李佩甫的《羊的门》一类的小说。大写的人也要小看,如二月河俯看清代皇帝一样,要做到透彻。天岑长期在政界,知道文字的分量,下笔很吝啬,文字的质感、分量把握得很好。举重若轻的叙述能力,老到的文字,骨子里冷峻的幽默感,是天岑小说的特点。
南丁(省文联顾问、作家):
看了天岑的小说,感觉很鲜活。他的语言很朴素,很贴切。不过,《那夜·那灯·那女人》中说“客人”如何如何,这不符合南阳群众说话的习惯,南阳人说“客”不说“客人”。《赖四偷婚》也写得相当好。我觉得上半部写农业经济时代,很精彩,下半部写市场经济时代,不如上半部那样自然天成,有些漫画化了,有点“做”的痕迹。
田中禾(省作协名誉主席、作家):
我读过不少领导写的小说,但相比而言,他们没有自己的哲学和思维,而南阳的作家善于思索生活。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篇,《那夜·那灯·那女人》写人性,《找不回的感觉》写人生,《赖四偷婚》写世态,这几篇小说,是一个人性的贯穿,到《找不回的感觉》和《赖四偷婚》发生了转折,是一个嬗变,是一个从人性的真善美,到理想主义完全破灭的过程,是价值观念分裂的过程。
郑彦英(省文学院院长、作家):
我一直喜欢南阳的汉画,很飘逸。在天岑的小说集中,我找到了汉画中纯真的源于生活本真美的感觉。汉画中的奔马,小腿很细,是平的,以奔腾之势跃于石上,很生动,但绝不是马真实的跑的姿势。天岑小说的感觉很多地方像汉画中的马,如《那夜·那灯·那女人》中的一床被子,只一床,这便是高于生活。天岑的小说,让我看到了现代文学版的汉画。
杨东明(省作协副主席、作家):
有些领导爱好文学,只是爱好,但天岑却是真正的作家。《赖四偷婚》中的“赖四”刻画得特别好,是一个点睛形象。《找不回的感觉》是天岑作为文化人、艺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恰恰证明他是一个很温情的、有情调的人,处理公务是他的职业,而骨子里他是作家。
何向阳(省作协副主席、评论家):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刘正县》,让人在看到人的善良之后,又看出人的荒谬。天岑抱着悲悯之心,不是声嘶力竭地批判,而是将这个人物的灵魂一点点地披露出来,没有拎出来的血淋淋的感觉,没有石头的尖锐冰冷。他的语言很温婉、很温润、很温和、很温情,即使写很琐碎的小人物,写阴暗,写异化的人,他也抱有悲悯之心,不是写到极致,没有暴烈的语言。
王钢(省作协副主席、河南日报文化周刊部主任):
天岑是一位“官员作家”,从政讲的是共识,写作讲的是个性,两者的关系他把握得很好。他决不是附庸风雅,在南阳作家群里,从一名文学青年开始,几十年舍不下这支笔,文学是他痴情不改的梦想,是他的精神家园。天岑的面孔在这里变得生动。他是一个忠厚的人,忠厚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他最有力的武器。相信他凭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刘学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
关于这本集子的名字,不光是因其中有这样一篇小说,还是因为人们都在寻找失去的感觉。小说写得很大气、很包容,写不好的事情也写得很宽容。对于《赖四偷婚》的不足,我也和大家一样,感觉结尾有点草率,有点欠火候。
周同宾(作家):
首先,天岑的小说好看。《赖四偷婚》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故事,起起伏伏,让你不能不一口气读下去。《四单元三楼的两户人家》以细节取胜,故事很简单,但好细节纷至沓来,一次次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动,不禁急于知道下边还有啥名堂。其次,他的小说很真,显然是从心灵中来,从生活中来。
王守国(大河报副总编、评论家):
天岑的小说我从头看到尾,有两点感受。一是他没有刻意写官场,譬如《刘正县》,他写的是人生、人性,写一个人步入官场之后,和职业行为冲突之后的无奈和荒谬,写出了人性的光辉,而不是刻意写权力的争斗,官场的扭曲。
何弘(省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
天岑的小说语言干净、洗练。人物着墨不多,但很生动。《赖四偷婚》同张宇的《活鬼》有点接近。时代需要快读小说,天岑的小说短,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马新朝(诗人):
读了天岑的小说后,有一个感觉,就是给诗下个定义:诗就是在散文和小说结束的地方重新开始。我把行者的小说和天岑的对照一下,风格就是不一样。天岑的小说写现实多一些,行者的小说飞翔的多一些。小说、散文可不可以向诗学习,飞翔起来,让它也有一些“缺席”的东西。
(链接:李天岑,河南镇平人,南阳市委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1995年出版小说集《月牙弯弯》,2005年出版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原标题:从文学家园中找回感觉——李天岑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座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