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留住诗歌 留住诗意的生活——访全国著名诗人、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马新朝

2013/7/5 11:32:22 点击数: 【字体:


    马新朝在中国当代诗坛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出版诗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集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

    在“中国诗人看天中”采风活动暨第二届“河南十佳诗人”颁奖、首届“中国·大河主编诗歌奖”颁奖大会在我市举办前夕,记者就诗歌与公众生活等方面的话题对马新朝进行了专访。

    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过时了。在被经济时代物化了的今天,对精神的追求似乎成了一种非主流式的生活状态。诗歌是否远离了公众的生活呢?我们真的不需要诗歌了吗?我们来听听马新朝的观点。

    不再重视诗歌,因为他们的心放弃了诗意的生活

    马新朝说,现代的多数人不再看重诗歌,因为他们已经不再读诗、不再诗意地生活。他们更多的追求金钱和利益,追逐肉体上的短暂享乐。表面上看,诗的确已经离开了我们的大多数人,离开了大众的公共生活。但是,诗的灵魂还在,诗仍然存在于我们民族的无意识之中,存在于人的生命深处。一部分群体的忽略,绝不代表一种伟大文学形式的终结。

    诗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任何物质形式都无法取代

    也许很多人会说,诗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不是普通人能领会和学习的,马新朝却不这样理解诗歌。他说,你只要活着,你就离不开诗。

    说起诗歌与我们生活的相关性,马新朝用诗的语言侃侃而谈。他说,诗是我们的国粹,是民族精神的触角,是人的良心和生命中最为柔软的部分。当你为某种亲情而流出眼泪时,那种眼泪便是诗;当你在春天遇到盛开的花朵有所感动时,那种感动便是诗;当你面对遭受苦难的弱者产生怜悯之心时,那种怜悯便是诗。对于坚硬,诗是柔软;对于荒芜,诗是繁花;对于社会,诗是良心;对于灵魂,诗是彼岸;对于黑夜,诗是烛光。只要你活着,只要你还有同情心,诗就与你同在。

    马新朝说,诗不会因为科学的发展和物质的发达而消亡。科学与诗是互补的,科学是物质的,诗是精神的。如果这个世界只有科学而没有诗,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黑暗的。

    一个尊重诗的民族,是值得世界尊重的民族

    谈及诗歌的民族情结,马新朝说,诗不仅是个人情感,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爱尔兰的民众曾这样评价伟大诗人叶芝:爱尔兰可以没有风笛,但绝不能没有叶芝;在美国,数年一度的桂冠诗人是享有国家荣誉的;在俄罗斯,诗人更为受到社会和民众尊敬,那里的城市雕像更多的是诗人和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

    马新朝回忆说,前些年,他在莫斯科的小商品市场上购买一个玩具时与小贩讨价还价。同行的导游告诉小贩说他是中国诗人,那位小贩很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把玩具送给他,说不要钱了。那位老者一瞬间的眼神满含圣洁、火热。只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百姓都如此尊重诗歌,叫我们如何不对俄罗斯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而我们,对诗歌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马新朝不无感慨地说,一些人为了显得自己的清高、聪明,有意无意地嘲笑诗歌、诋毁诗歌、谩骂诗歌,誓不与诗为伍,好像诗歌与他们生来就有仇恨。这里我们暂时不谈当下中国诗歌存在的问题(它当然有问题),只说一个不尊重诗歌的民族,她的文化一定是出了某种问题。

    留住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是我们这个时代诗人共同的责任

    作为当代诗坛的领军人物之一,马新朝一直把繁荣中国诗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说,现在有些人缺少的不是金钱和房子,而是精神信仰。

    马新朝直言,当下物质已经主宰着公众生活,所以有些人感到迷茫、烦躁、不安,并不感到幸福。诗也许是无用的,它不会给你带来经济效益,不会给你带来金钱和房产,也不会增加GDP。然而,诗又是有用的,它在你失望时给你以希望,在你痛苦时给你以慰藉,在你寒冷时给你以温暖。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谁能估量得出李白的诗、杜甫的诗的历史价值;谁能估量得出《诗经》的价值。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值得骄傲的东西。

    针对诗歌不景气的现状,马新朝说,诗的边缘化,诗的远离大众化,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诗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大众的生活之中。比如,歌曲、电影、戏剧、广告、甚至短信等。就像有些并不写诗却很有诗意、离诗很近的人一样,诗存在于他的血液中,存在于他的情感中。当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人们还是会有精神需求的,还是会回到诗歌之中的。诗有一种引力,那就是人性之引、美之引、生命之引。

    诗的发展如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需要理解和包容的

    近年,各种新诗体的出现如雨后春笋,带来了百家争鸣的活跃氛围,也带来了四面八方的争议。马新朝对于新诗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说,新诗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曾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梨花体”、“羊羔体”等事件,使很多人对本来就处境艰难的诗歌创作更产生了很深的误解。但我们不能过分悲观,“梨花体”和“羊羔体”的出现只是诗坛的一种表面现象,或者说是一个诗歌写作者的偶然现象,不能代表诗坛现有的水平,甚至也不能代表一个诗人的整体水平。

    马新朝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近百年来,中国的诗人前赴后继,对新诗艺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国新诗的现实表达找到了众多合适的形式。新诗的形式顺应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总趋向:自由、开放、民主。所以,我们不可能走回头路,也不可能半途而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诗歌创作环境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由于思想的解放,中国的诗人大胆学习借鉴世界最先进的文学和诗歌经验,而且能够和中国的诗歌传统相结合,对新诗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改造。所以,中国新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它孕育了新诗创作的无限可能性。

    对于诗歌的发展和未来,王新朝满怀信心,也寄予厚望。他说,新诗已经走过了它的黑暗期,我们已经看到了前面的曙光。我们共同祝愿,中国的诗歌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努力,留住诗歌、留住诗意的生活!记者 张大成【原标题:留住诗歌 留住诗意的生活——访全国著名诗人、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马新朝】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2011年09月16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