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李振华 悬壶六旬尽天职

2013/7/1 16:50:01 点击数: 【字体:


    “幼承庭训学岐黄,勤求博采研效方;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传道授业毕精力,喜见桃李芬而芳;祖国医学普四海,人间处处杏花香。”这是国医大师李振华在自己八旬寿诞上的即兴感言。短短诗句浓缩了他悬壶济世、护佑苍生的毕生追求。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李振华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李景唐先生博学多闻,善治伤寒、温病及疑难杂证,名闻豫西各县。1941年豫西大旱,颗粒不收,民不聊生,其后瘟病流行,死亡众多。面对此情此景,正在济汴中学读书的李振华在父亲劝勉下,毅然从医。他幼承庭训,聪颖好学,父亲为他讲读中医四大经典、历代名医著作,加之临证侍诊见习对其口传心授,使他掌握了辨证用药技巧。        

  “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是李振华一生的座右铭。除幼承家传外,他勤苦钻研,强调治学应“勤、恒、精、博、悟”。他提出,对经典著作的警句不仅要记,而且要悟,才能临床灵活运用。如脾胃病多脾胃气虚,健运失职而生湿,甚至湿盛而致肿满。在治疗上,“祛湿当以温药和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等警句,他都能临床灵活运用,且卓有成效。        

  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李振华在内科疑难杂病及热性传染病治疗上颇有建树。1956年冬末,洛阳地区暴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点疫区伊川县,一个月左右竟死亡70余人,多为小孩,一时间人心惶惶。李振华深入疫区,发现死亡者多系误用中药辛温解表类和西药解热止痛发汗药物所致。他认为,流脑病因为感受疫毒之邪,病机为内热过盛,自然当忌用辛温解表发汗之药,应用清热解毒、熄风透窍之法,可用银翘散和白虎汤加减,配服安宫牛黄丸,即可转危为安。医疗队先后以此法治疗了近百名患者,能坚持服药者均达治愈。据此,李振华先后发表了《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等多篇论文和专著。1970年7月禹县大范围流行乙型脑炎,县医院8天收治了83名病人,虽经治疗,但还是死亡了32人,以小儿居多。李振华应邀前去救治,他不顾个人安危,舍身忘己,日夜守候在病房长达三个多月。他认为乙脑属中医温病的暑温,传染性强,他应用银翘散和白虎汤加通窍熄风之品,并重用生石膏和安宫牛黄丸,使大多患者转危为安。        

  李振华晚年深入研治脾胃病,对脾胃病及其有关病症的辨治,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他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根据自己40余年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脾胃气(阳)虚和脾胃阴虚两证,创立了分别适应两证的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经300位患者临床和实验观察,有效率达到98.7%,治愈率达到32%,课题最终通过国家验收,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经过10余年的进一步治疗观察,药物进一步调整,经千名以上患者观察,凡服以上中药治疗者,未发现一名转为胃癌。        

  李振华教授早在1958年即被卫生部评为甲等模范教师。他先后指导培养了十届硕士研究生和十余名高徒及学术继承人,同时为学院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才。 文/本报记者 谭 嘉 严少卫【原标题:李振华 悬壶六旬尽天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健康报 2009-07-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