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安乐先生”邵雍的养生观:心平气和

2013/7/1 16:54:37 点击数: 【字体: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生于河北范阳,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邵雍,虽然不如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讲,他都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因为长期隐居,其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人称“邵夫子”、“家先生”。邵雍的咏心性修养作品,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富有养生意义。

    邵雍对于自己的平民身份和生活,相当满足,可谓安贫乐道。诚如孔子赞叹弟子颜回那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来在学者和官员的帮助下,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他更加优游自得,名其所居室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其《心安吟》一诗说:

    “心安身自安,心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此诗吟咏“心”即思想境界的重要,揭示心对身、事、室的作用。心安则身安;心身俱安,无事能够干扰;居室虽然狭小,也宽广如天地。这是邵雍自述所以“安乐”的根本所在。

    邵雍认为,如此自得其乐的“安分”生活,虽然拙于世用,即使无助于政事,但却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邵雍在强调“心安”、“心闲”、“安分”,并非意味着不动脑筋,无所事事。如在《静乐吟》中,诗人写道:

    “和气四时均,何时不是春!都将无事乐,变作有形身。静把诗评物,闲将理告人。虽然无鼓吹,此乐世难伦。”

    无权无势的闲适生活,邵雍却活得有滋有味。他认为,只要心平气和,不为外物干扰,一年四季,时时刻刻都是美好的春天。

    邵雍在《三惑》一诗中说:“老而不歇是一惑,安而不乐是一惑。闲而不清是一惑,三者之惑自戕贼。”

    他认为,一个人到了老年,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休息、安乐、清闲,否则就是自我伤害。但这并非主张要做一个饱食终日的懒人。邵氏这里所谓“无事”之“事”实指政治事务。这里不论其对当时朝政的态度。他认为,作为一个学者纵无政务,应当有事可做。“静把诗物评,闲将理告人。”前一句是说,静观世事万物,并以诗句加以品评,表明他是一个惯于观察的诗人;后一句是说,一有机会,就将其中的道理告诉别人,表明他是一个精于思考的理学家和乐于诲人的教师。写诗和宣扬理学,是邵氏终生从事的事业。他亦乐在其中,“虽然无鼓吹,此乐无以伦”。不像社会上运用各种乐器合奏那样,发出响亮的声音,此乐乃无声之乐,是“无弦琴”弹出的音乐,是出自内心的愉悦,这才是无与伦比之乐,只有身心均在其中,才能体验到的快乐。拥有这样的好心境,如无不可知晓和抵御的伤害,理应延年益寿。

    但邵雍对自己的生命是很理性的。他曾写一首《不老吟》,曰:“人无不老理,日有再中时。不老必无也,再中应有之。”在短短4句20个字中,反复强调人无不老,日可再中。这是批判道教的长生不老之说,也表明他对延年益寿不抱脱离实际的幻想。

    他还强调求医和节宣的重要。在《有病吟》一诗中说:“一身如一国,有病当求医。病愈药便止,节宣良得宜。”。熙宁十年(公元1068年)邵氏染病,惜乎由于当时医药水平有限,不治身亡,享年67岁,但比当时社会平均寿命高出近一倍。 宋学智【原标题:“安乐先生”邵雍的养生观:心平气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青岛日报 2012年08月2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