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王晓晴:湖北武汉人,生于1955年,早逝于2005年。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童话《好猫咪呜》,童话集《梦中的绿云――王晓晴童话选》,童话《蝶之梦树之魂叶之舞》、《老渡船和一棵树》、《酸甜酸甜的故事》、《最后的花儿》、《小草的思乡梦》、《走向大海》、《河妖的传说》等,《梦中的绿云》获全国图书奖,《树妈妈和她的女儿》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不该关上的门》获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
安徒生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克里斯蒂娜・诺斯特林格曾说,她为儿童们写作的一个“精神支柱”就是:既然孩子们生长于斯的环境不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乌托邦”,那我们就应挽起他们的手,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可以变得如何美好、快乐、正义和人道。
儿童文学家们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互相之间并不太受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限制,而且,越是优秀的作家越是如此。童话家葛翠琳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都是用在为孩子的写作上。她的全部儿童文学创作,也都是朝着诺斯特林格所说的那个崇高的目标迈进的。
20世纪的中国,曾经使葛翠琳这一代作家有着艰辛和坎坷的经历:童年时代的战乱与艰难,青年时代的热血、激情和理想主义,中年时代灵魂的救赎与自救的煎熬,进入晚年之后呈现出的爽朗秋空……现在,回过头来重新检视这一代人所留下的作品,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在极少数作家那里,竟然还保存着许多超越了简单的政治化图解和即时性需求,而做到了忠实于心灵与记忆,具有恒久价值和意义的作品。葛翠琳的童话,便是属于这“极少数”的作品之列。而选编在这部集子里的许多篇作品,都堪称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的童话代表作,如《野葡萄》、《金花路》、《一片白羽毛》、《会飞的小鹿》等等。它们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抒情派童话”创作领域里的经典篇目和一座座高峰。
这些作品的“中国风格”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源于作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底,尤其是从今天的年轻一代儿童文学作家那里已经很难见到的美好的民间文化素养。她的童话是从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和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土壤上开出的绚丽的花朵。这种“中国风格”和“民族性”,不仅表现在她这些童话的故事、人物和主题里,也体现在她的结构、语言和意蕴中。这种风格也决非一个简单的和表面的标签,而是融合在每一个童话文本深处和作家骨子里的品质与情调。
她的许多童话故事是以各种小动物为主角的。我们看到,她对一切小小的生灵,一直怀着温润的悲悯和仁慈之心;她用自己的爱心、道义和良知,编织起守护着纯真的童心、美丽的大自然和动物乐园的栅栏;她用最真诚的文字,替鸟兽和昆虫立言,重述着山林、荒野、溪谷和小熊、松鼠、猴子、斑马、野天鹅、金雕们的生命故事。这些温馨的童话故事,也充满了舔犊般的“美育”和“德育”意义。它们所涉及的主题包含着诸如谦让、分享、诚信、专注、承担、奉献、勇敢、自信、友爱、互助、智慧、感恩等等。这些美德都是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不应回避和绕过的,而且,正在成长中的小孩子们,也是特别需要这样一些温馨的“德育故事”的滋育的――当然,童话家首先是把它们作为文学故事来讲述的。她讲述得是那么单纯、亲切和有趣,每一篇故事都不太长,却充分地显示出了优秀的儿童文学所特有的一种“浅语艺术”,一种使孩子们乐于接受和容易感受到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诗人们说,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要一株苜蓿和一只蜜蜂。一株苜蓿一只蜜蜂,再加上你的想像就够了。这只“蜜蜂”,就代表着作家勤恳的思考和劳动。因此,为孩子们写作,从来就不仅仅是个职业问题,而是一个“心灵问题”。葛翠琳对此自然也有切身体会。她说:“通向孩子心灵的路,真诚是信使,爱是风雨无阻的车和船……”我想,所有为儿童写作的人,只要你一开始就从无数条林中小路中果断地选择了这一条,那么,你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是,从一开始,直到白发苍苍,都要忍受想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落差所带来的折磨与痛苦。
王晓晴的童话,在爱与美的主题以及优美抒情的风格上,是对老一辈童话作家葛翠琳作品的传承与发扬。葛翠琳童话对晓晴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王晓晴英年早逝,无疑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尤其是童话创作领域里的一大损失。晓晴去世后,我曾写过一篇悼念她的文章《亲爱的朋友,晚安》,文章发表后,我发现,有许多文学和读书网站,特别是一些儿童文学网站,都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这使我想到,热爱王晓晴作品、并且在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还在深深地怀念她的读者与朋友,大有人在。同时也应验了我在那篇文章里写过的几句话:她的身影远去了,但是她留下了纯净和年轻的灵魂,留下了她美丽的童话和她的书。它们将是永恒和不朽的。
我相信,她在短短一生中留给我们的为数不多的几本童话,都是她真诚和严谨的用心之作,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有细心的读者和公允的评论家来回忆起它们、谈论它们的,在中国当代原创童话领域里,她的作品会有自己的位置和光芒,她的那些文字必将辗转、奔走与流传。
果然,现在就有睿智的出版家在重新整理和编辑王晓晴的童话作品了。我们此时看到的这册短篇童话选集,就是从王晓晴生前出版的几册童话集里精选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囊括了她所有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具有代表作性质的“王晓晴童话读本”。
巴乌斯托夫斯基曾称赞散文家普里什文是“能为每一片落叶写出一部长诗的大师”,我觉得,王晓晴似乎也具有能为每一株小树、为每一棵小草和每一朵小花写出一部童话的才能。她用自己的童话,构筑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一个充满了良知与正义感的世界。她把自己真诚、博大的爱心投向了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一切小小的、美丽而善良的生命,用她的温情和爱心来护卫着它们,鼓励着它们,讴歌着它们,同时也从它们身上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尊严,看到了生活的诗意和可爱之处。
她童话里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来自她对大自然悉心的观察和想像、对人类情感世界真切的体验和细腻的感受。想家的小草人儿、好运气的小茸鸭,走向大海的泉水、小甲虫、老渡船和树、荠菜外婆、快乐和忧伤、看不见的风、雪人、时间老人,甚至一支黑头儿的火柴、一纸、一颗不起眼的酸枣儿……都可能成为她童话的主角。童话家赋予它们以生命、个性、爱憎和经历。它们都是从童话家心灵世界和幻想国度里飞出的小精灵。这些作品,在中国当代童话宝库里,闪烁着温暖而高贵的光芒。
【原标题:忍受童话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