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于埃及艳后四百多年,中国的春秋时也有一位女子因为美艳、淫邪和特殊的身份,卷入跌宕起伏的政治漩涡--她就是郑穆公之女夏姬。
《左传》简单概括了夏姬的生平:"子灵之妻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 大意是说: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她一生中妨害死三个丈夫、一位国君、一个儿子,并且一国灭亡,两位卿逃亡,是标准的"红颜祸水"。《列女传》里记载她"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夏姬的一生倾倒过三位国君、跟七个男人媾和。男人们一看到她,就神魂颠倒,丧失心智,导致政治倾颓,国家沦丧。
一个女人,真的能有这么邪乎?我们翻开史书,从《诗经》到《左传》,得到的答案莫不是:YES!
夏姬早在待字闺中的时候就不慎检点,也许是为了"嫁祸于人",郑穆公把她远嫁陈国大臣夏御叔。"夏姬"之名也从此而来,夏姬生了儿子,叫夏征舒。
夏姬的丈夫死后,陈国的另外两个大臣孔宁、仪行父以及陈国国君陈灵公先后和夏姬私通。一个国君两个大臣,三个有身份有地位有教养的男人共同分享一个女人,这件事被春秋民间小报进行了深度揭秘报道,但目前我们只能从《诗经·陈风·株林》记载中略知一二:"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 匪适株林,从夏南兮!" 该诗委婉地讽刺了夏姬和陈灵公的丑事。
夏姬的儿子夏征舒受不了国君霸占自己的寡母,盛怒之下一箭将陈灵公射死,把孔宁和仪行父吓得出奔到楚国。
当时正值晋楚争霸之际,陈国内乱,给当时急需扩张霸业的楚庄王一个出兵的理由。公元前598年的冬天,楚庄王以平乱的名义,率领诸侯伐陈,陈国战败,夏征舒被车裂。在见到了夏姬美貌的楚庄王也立刻被夏姬的美貌倾倒,要把夏姬作为战利品纳入自己的后宫。
这时候,貌似大义凛然的臣子巫臣站出来,对楚庄王说:"我们号召诸侯来打仗,是为了平定陈国内乱,现在您要是收纳了夏姬,表明是贪图她的美色。这就没法服众了。"
楚庄王认为巫臣的话有很深的道理,决定不纳夏姬。楚国王子芈侧请求把夏姬送给他,巫臣又说:"这女子是不祥之物,为了她,已死了一个国君,灭亡了一个国家。如果娶她,一定后悔不迭。"芈侧似乎觉察出什么,于是大怒说:"我不要她可以,但巫臣也不能要。"巫臣连忙辟谣说:"这是什么话,我怎么会有这种邪恶的念头,我只是一心为我们的国家。"恰巧大臣连尹襄老的妻子逝世,楚庄王就下令就把夏姬送给连尹襄老。
而夏姬不久就跟连尹襄老前妻的儿子私通。最后大家得到共识:夏姬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作风问题,所以还是把她送回到她老家郑国去吧。夏姬最后回了娘家
公元前589年,晋国打败了齐国,齐国向楚王国寻求同盟。巫臣忽然向楚庄王自告奋勇,前往齐国缔约。巫臣出发了,却在经过郑国的时候,宣称奉了楚王的命令前来跟夏姬结婚。然后他连齐国也不去了,缔约的事更抛到脑后,带着夏姬,双双投奔楚国死对头晋国。这时候,大家才大彻大悟:巫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夏姬。
此时的夏姬已经年逾不惑,还有这样的魅力让楚国最著名谋臣如此千方百计,辗转曲折,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然而正如巫臣自己所言,夏姬真是一个不祥之人。巫臣叛国,愤怒的楚国贵族们把巫臣留在楚王国的家族,不分男女老幼全体处斩。至此,所有和夏姬产生过关系的男人,最终证明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好报。
夏姬最后的结局,史书上的记载并不确切。但是,无论是埃及艳后还是夏姬,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中欲望的可怕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也许正如大导演吴宇森所说:"性和暴力,才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文/韩双娇【原标题:夏姬:春秋时期中国版的“埃及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