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寻根问祖:平顶山叶氏渊源

2012/5/9 14:26:38 点击数: 【字体:


    叶姓考
 
    叶姓,在宋朝《百家姓》中位列第257。1987年中国科学院 遗传研究所杜若甫、袁义达根据有关资料研究后认为,按人数多 少排列,叶姓位居当今100大姓的第49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1%。
 
    叶,据《说文》:“叶,草木之叶也。”按,所谓叶,即指植物生长的叶子。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注音为:“叶,失涉切,今音枝叶之叶,盖摄、叶音变也。”关于叶姓的由来,汉代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概述说:“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唐林宝《元和姓纂》载:“《风俗通》:楚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吴志》有都尉叶雄。”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将叶姓划入“以邑为氏”之列,认为叶氏“旧音摄,后世与叶同音。《风俗通》:楚沈尹戌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 《吴志》有都尉叶雄。”由此可见,叶姓是因春秋时楚国贵族沈诸梁的封地在叶邑、其后裔以邑名为姓氏而产生的,并且叶姓与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后世的有些叶姓家谱说:沈、叶同宗。考之典籍,沈姓大体上有三个源头。那么,与叶姓有密切关系的沈姓到底属沈姓哪一支?沈诸梁究竟出自何姓呢?
 
    按有关资料,沈姓主要是出自古沈国,其中一支出自赢姓(或说姒姓),系以国为氏。据《左传•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此可知,沈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与蓐、黄、姒等皆为少吴(金天氏)之后,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其国为晋所灭,沈国宗族后裔以国为姓,形成最早的沈姓。少吴之后为赢姓,因此这支沈姓源出赢姓。但后世有些学者认为此沈出自姒姓,这是误读《左传》之文所至。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就将沈列入周异姓国的“姒姓”,这是将金天氏之后的沈国与后来在淮河流域活动的姬姓沈国相混,并误读上引《左传》之文所至。对此,近人徐少华在《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享化》一书中辩驳道:“其一,沈、姒、蓐、黄乃四国之名,杜预有明确的注解,不能读为‘沈姒、蓐黄’;其二,昭公元年之‘沈’,《传》文明言为金天氏之后的汾川者,为晋所灭,不但与淮域沈国族系、地域不同,且亦姒姓之国,郑樵此说纯属附会,不能成立。”
 
    据文献记载,周代还有一个沈国在淮河流域活动,为姬姓沈国。清朝人张澍按:“沈,直深切,为台骀、实沈之后,在汾川,与平舆之沈为文王第十子聃食采平舆音审者不同。”认为按读音,山西汾川的沈国之后与河南平舆的沈国之裔不属同支,应另为一姓。
 
    平舆之沈出自姬姓,也是以国为氏。史载周代有姬姓沈国,位列子爵,又称“沈子国”。据《世本•氏族篇》云: “沈,姬姓。”但此话语焉不详。周时姬姓封国甚多,有为文王子孙,有为武王子孙,还有周公子孙的封国,姬姓沈氏究竟属于哪一支脉?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十子聃食采于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舆沈亭,即沈子国也。”唐兰先生据《沈子也簋铭》的记载,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一文中指出:“《广韵》、《邵口思姓解》、《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并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于沈。’实际是六朝谱系学家误以为聃、耽同字而加以附会的。聃季的聃,从冉,应读如南,现沈非一字。……现在见到这件铜器,,才知道沈国是周公之后。但在《左传》里,周公之后除了鲁之外,受封的只有凡、蒋、邢、茅、胙、祭六国,沈国可能是蒋国分封出去的。”按此说法,位于今河南平舆县一带的古沈国实为周公之后,但是否为蒋侯的分支尚待证实。依笔者推测,平舆之沈本系东夷的一支,为赢姓,该国可能于周初为周所灭,并将其地分封给同姓支庶。当时在淮域还有同属东夷集团的江、黄诸赢姓小国,均在其附近,决非偶然。春秋时的沈国地域在今平舆、沈丘一带,故城位于古汝阳县东北、今平舆县境内的洪河流域。在今平舆县城北20公里的射桥乡古城村有沈城遗址,其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350米,总面积2.1平方公里。春秋时期的沈国是一个小国,位于蔡、陈、宋、郑诸大国肘腋之下,在隙缝中求生存,国小势微,倍受欺凌。在晋、齐、楚、吴争霸过程中,沈依附于楚国,因而多次受到中原诸侯之师的讨伐,战祸连绵,深受其害。沈国亡于鲁定公四年(公兀前506年),《左传•定公四年》载:“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之。夏,蔡灭沈。” “蔡公孙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当时晋定公以盟主身份,召集诸侯在召陵(今郾城东)盟会,共商伐楚之计,沈国不来参加,从而招致灭国之祸。由于蔡国是受国指使灭沈,所以,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直言沈“为晋所 灭”。今平舆县沈国故城内,还保留着押龙沟、绑龙桩和斩龙台等遗址。沈子嘉之后,逃奔楚国,为不忘亡国之恨,以故国“沈”宇为氏,形成沈姓。此为姬姓之沈。
 
    沈姓另一支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之后,系以邑为氏。楚,周代芈姓国。关于楚国的由来,屈原在《离骚》中追述楚人的先祖时曾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高阳氏乃上古帝王颛顼之号,伯庸即祝融的后裔,屈原谓楚人是颛顼和祝融的后裔。据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
 
    颛顼曾孙重黎在帝喾高辛氏时任火正,因功受封为祝融。后帝喾又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火正,为祝融。吴回有子陆终,陆终第六子季连,芈姓,是楚人嫡系祖先。季连之世,楚人已经形成酋。邦王国,居于楚丘。芈姓楚人早期的活动地域大体上在今河南省滑县、濮阳及山东曹县一带。楚人曾经居于荆木丛林之中,因而又称为“荆”或“荆楚”。季连部落从居楚丘时起,就不再称芈姓部落,而改称“楚”或“荆楚”了。楚人先居楚丘,后迁有熊,再徙于鄢,又经叶(今河南叶县)进入方城,最后到达丹淅之会处,以中原南部边陲的丹阳为居地,并在此建都立国。
 
    《通志,氏族略》载:“……楚有沈邑,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其地在今颍州沈邱。”此说有误。实际上,公元前531和公元前447年,楚国曾两度灭亡蔡国并最终将蔡吞并,沈国故地于是为楚所有。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灭蔡后,曾迁沈等六小国于楚之荆山内地,两年后,楚平夺得王位,又将这六小国放回淮域故地复国。楚公子贞所封之地即沈国故地,在今河南平舆,与颍州沈邱无任何关系。沈邱即沈丘,春秋时名寝丘,属楚国,故地在今淮滨、临泉一带。张耀征《春秋沈国故城位置考辨》一文指出: “安徽省临泉县境的所谓春秋沈国故城,实为春秋楚国寝丘,地近胡国。东汉名‘固始’。隋代于弋阳郡蓼(城)置固始,该故城废。时陆路交通工具不便,漕运发达,继于颍水之滨的军事重镇丘头(武丘)置沈州与沈丘县,原固始县的主要区域分别改属颍州的汝阴县和沈丘县。寝丘故城改属汝阴县所辖。”
 
    自楚公子贞受封沈邑任邑尹之后,其子孙便以邑为氏,形成沈氏。后来人们将沈和尹(官职)合称为沈尹。在《左传》中曾频繁出现“沈尹”二字,如,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沈尹将中军,此后还有沈尹寿、沈尹封、沈尹朱等人。鲁定公四年(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楚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国军队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沈尹戌之子沈诸梁为叶邑尹,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史记•楚世家,集解》云,“楚邑大夫皆称公”,所以沈诸梁被称为“叶公”。叶公后平定楚国内乱,终老于叶,他的子孙以他的封邑为姓氏,形成叶姓。于此可见,沈、叶同根之沈属芈姓,沈诸梁本姓芈,实为芈姓沈氏,所以叶公之后以邑为氏的叶姓出自芈姓。
 
    至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叶姓出自姬姓,沈诸梁为姬姓之后”的说法,实为误解。据该书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汝南平舆沈亭即其地也,春秋鲁成公八年(应为鲁定公六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循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嘉字惟良,二子:尹丙、尹戊(疑为戍)。尹戊字仲达,奔楚隐于零山,为楚左司马。生诸梁,诸梁字子高,亦为左司马,食采于叶,号叶公。”一些叶姓家谱即据此认为叶姓出自姬姓,并将聃季列为叶姓第一世始祖,奉尹戊为第四十五世祖。事实上,聃季为聃姓始祖,其后还有冉姓。另据《左传》载,鲁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沈子逞追随楚师伐吴,于鸡父(今固始县东)成为吴人的俘虏,断无奔楚之理。蔡灭沈时(公元前506年)是沈子逞的儿子沈子嘉在位,沈亡国后奔楚的应为沈子嘉之后,此时方有可能“遂为沈氏”。因此,郑樵在《通志》中曾对《新唐书》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认为“此皆野书之言盲,无足取也”。
 
    叶姓并非以邑为氏一源。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后汉日南徼外蛮叶调,赐金印紫绶。《吴志》孙坚有都尉叶雄,即其后也。”此言东汉时日南郡边界外有一个叶调国,曾被东汉朝廷赐给黄金铸造的、系有紫色丝带的印绶。东汉末年孙坚麾下有个叫叶雄的,就是叶调国的子孙。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至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由此可见,叶调国人有来中国定居者,就以“叶”为姓。
 
    总之,叶姓的始祖为叶公沈诸梁,沈诸梁出身于楚国贵族,系芈姓沈氏之后,因此,与沈姓有密切关系的叶姓也是来源于芈姓。沈诸梁宰叶后,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他也成为叶姓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并为叶氏后人所尊崇。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是汉族姓氏的叶姓也为其他民族所共有,如今满、德昂、彝、蒙古、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和台湾土著中都有叶姓。而天下叶姓人的共同标记——“叶”宇,则源于今河南叶县(古叶色)。毫无疑问,叶县,是当今叶姓人的祖根和起源地。
 
    古迹遗址及题字
 
    问政处遗址——在河南省叶县,是叶公向孔子问政的遗址。公元前489年,孔子在陈国讲学,叶公听说后,以楚昭王的名义派人至陈请孔子游楚。年已63岁的孔子,经过蔡地来到叶邑。叶公非常高兴请教孔子:怎样才能把国家政事治理好?孔子答曰:“近者悦,远者来。”
 
    玩龙仙台遗址——在河南省叶县,叶公沈诸梁在叶留下的古迹。
 
    叶公祠——在河南省叶县。
 
    孔子溺车湾,晒书台遗址,《叶县志》载:“溺车湾在县东四十里,相传孔子溺车于此,旧有庙,今废。基址犹存。”“晒书台在县北十里,相传孔子晒书于此,旧有庙,后废。”
 
    叶公墓陵园——楚叶邑位于今河南叶县镇。清光绪《叶县志》 载:叶“故城在县南三十里,今旧县镇,春秋时沈诸梁邑也。”《清一统志》:“今叶县南三十里,名旧县店,春秋时楚邑,楚昭王以叶封沈诸梁。”叶公墓在今旧县镇。我国的叶姓即源于此。
 
    叶氏后裔叶健民书丹:叶氏之根,根深叶茂。
 
    叶选平为《叶公沈诸梁考论》题字:叶公故里。
 
    明代牛凤诗云:
 
    神物由来拒易求,子高何事得同游。
 
    漫传牖窥惊千载,争似腾天润九州。
 
    漠漠荒台淹岁月,茫茫幻语播吟讴。
 
    水官失职无从问,安得司空却姓刘。
 
    在本文完校时,心驰神往于古今,特以诗纪之:
 
    叶公叶县叶姓源,叶茂根深频繁衍。
 
    造福黎民承祖训,丰碑耸立人心间。【原标题:寻根问祖:平顶山叶氏渊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商都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