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歌分类——田歌
2013/11/26 17:26:1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田歌是长江、珠江流域广大稻农插秧、除草、车水、挖地时传唱的一种民歌。在这些地区,农民一般要种两季或三季,劳动强度非常大,为此,他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以唱歌调节情绪、解除疲劳的自发要求。然而,所有上述劳动虽然是集体性的,而又不需要相互协作,这样,田歌一方面与号子一样,同劳动本身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需要用唱歌来统一劳动动作,于是,田歌的歌唱形式也就与号子大不相同。在上述大多数地区,都有半职业性的民歌手,他们被当地尊称为“歌师”“歌伯”或“歌匠”。这些人既有即兴编唱的能力,又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传说的长篇唱词。每到种植的忙季,他们就会被请去唱歌。其形式是:歌师二至三人站在田头,一边敲锣打鼓(也有不用锣鼓者),一边相互对歌。由于插田劳动是从早到晚,歌师们的歌也就要唱上一整天。为了给干活的人适当解除疲劳,他们常常要唱一些有趣的故事,或临时海阔天空地编一段笑料,以取悦于劳作者。有时,他们又发号施令,或请大家休息、吃饭,或指挥大家移动作活的位置。以往,为了更好地鼓动干活者,主人有时一次请两个“歌班”,让他们“打擂台”比赛,哪个班唱得好而且多,就给他们奖钱奖物。
田歌的曲体,一般是两句体、四句体或多句体的段式结构,除采取领合形式的部分曲目为规整性节奏外,其他一律为自由疏散的节奏节拍。有些地区的田歌,为了配合劳动,常常组成容量很大的联套体。每套有的包括十余个号牌,有的多达数十个号牌。如湖北“长阳薅草锣鼓”总共有27支号子,歌师每唱一遍,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它们主要有:起歌,叫歌,扬歌、露水号、穿号、赶号、急鼓溜子、减歌、乖乖号、冤家号、节节高、两声号、赶五句、叫歌子等。而上海青浦田山歌的 “套数”中则常有“大头歌”“阳照头”“落秧歌”等。在唱法上它们也各有所宗。“长阳薅草锣鼓”使用本嗓即“平腔”,而“青浦田山歌”喜欢用“假嗓”即 “高腔”。有的地方则真、假嗓并用。
在河南地区,田歌具体分布在信阳、南阳地区和洛阳、驻马店地区的部分地方。田歌演唱的季节性是很强的,往往是在插秧、车水的时候来长,没有水田的地方是在锄草作田的时候来唱。具体唱的有插秧歌、车水歌、打刘海、打呀油、打丫头等,卢氏县田间的各种劳号也都属于田歌。田歌的延长形式,多半是边劳动边长,内容有四季景、对花、对歌、民间传说和爱情故事等等。信阳地区的田歌中,还有些在唱时有早、中、晚之分,并在词中还穿插些爱情逗趣的清洁,唱起来风格浓郁馨香,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原标题:河南民歌分类——田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 200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