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追根溯源六百载郭氏始祖为舜理(2)

2013/7/8 14:20:39 点击数: 【字体:

    “我们村过去四面都有围墙,上面还有炮台,这些都是在战乱年代为防匪患、保卫村子安全所设立的,至今细细查看,还能看到旧围墙的痕迹。据老人们讲,围墙高三米有余,并且在村子的四面都有大门,围墙外面还有护村的河沟四面环绕。”郭乃芬告诉记者,郭氏迁居寿光后,繁衍生息,经历数百年后人丁兴旺,后来族人在村子的西南角建立了家庙,为了激励族人辛勤劳作,建成家庙后,家族商议打算铸造一口大钟。

    郭氏家族一直团结、和睦,就这样族人家中有钱的凑钱,有力的出力,很快将大钟铸成,大钟铸成后挂在家庙中,有专人看管,每天早上敲钟让全村人勤于劳作,听着钟声而起,渐渐成为村民的习惯。当时郭家营村村民的勤劳、肯干闻名乡里,人们也都将其归功于那口大铁钟,所以有人称其为“吉祥钟”。

    郭乃芬老人介绍,家有贫富之分,人无贵贱之别,在铸钟这件事情上,郭氏族人谁都不计较为铸钟的出力多少,这也恰恰表明了族人的和睦和奉献精神,通过这件事情凝聚了族心,铁钟的铸成、使用,也激励了族人勤劳、奋发,有了这种家族精神,才使得家族有了更美好的发展。遗憾的是,岁月逝去,时代变迁,那口高一米五的大铁钟后来保护不当遭损毁。而郭氏族人多年来口口相传,一直都记得“吉祥钟”的故事。

    “万物皆有本,山有脉,水有源,脉山之本也,源水之本也。人之本者祖也,祖者始也,如同木生有本,水流有源。树无本而不生,水无源而不流,人也如此……远溯我祖,汉之泰、晋之璞、唐之汾阳王皆为郭氏之先祖。据传,我郭氏一世祖——舜理乃郭子仪之后裔。”这是郭氏现存最老的康熙年间所修族谱谱序中的一段话,虽然记录有些模糊,可是也基本讲明了郭家营郭氏先祖,很有可能是汾阳王郭子仪之后。

    族谱还记载,一世祖郭舜理原籍山西洪洞县,在明朝洪武年间迁民时,有兄弟三人共同迁来,到达寿光后,看到此地人杰地灵,乡民仁

    义,便决定落户此地。后郭舜理落户郭家营村,郭舜民迁居郭家下口村,郭舜卿则迁往了即墨市亚水庄村。后舜理生三子,长子郭延哲、次子郭延文、三子郭延明,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多年来,郭家下口村的郭氏与郭家营村郭氏族人,虽不住一村,却亲如一家,家族有事,也多有往来,郭家下口村族人繁衍至今也在千余人。关于即墨市亚水庄村的郭姓族人,在最近的修谱中,郭乃芬一直在联系。“有人说后来这支的后裔又迁去诸城,寻根溯源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我们期待三大支系能够合谱。”郭乃芬说。

    “我们郭家营郭氏自一世祖郭舜理迁居寿光,数百年来共繁衍二十一世,据粗略估算,郭家营郭氏族人,居住本市城区、村庄加之外迁人员,总人数在1000以上,可谓枝繁叶茂。”郭乃芬告诉记者,郭氏族人从来都是待人和善、团结进取。多年来以务农为主,但也不乏读书之人。十三世祖郭青云、郭凌云皆为贡生,因为是亲兄弟,时人也曾传下了“一门两贡生”的佳话。

    关于郭氏族人多年的分布,郭乃芬介绍,在我市境内,侯镇申明亭村有十余人;洛城董家村百余人,据说是民国时期迁去的;洛城郭家营村有九百余人,何家村有二十余人;在省内外迁地有潍坊市寒亭区的西王庄村、张家村;济南市区、淄博、东营等地也有近百人;另外,为了生计,早年也有迁往辽宁、黑龙江、吉林东北三省的族人,随着社会发展,近几年从东北迁回的族人也有不少。

    “要了救济粮,以后遇到天灾,村民还是没有办法,要是村前修起一条河,遇到干旱,田地可有水灌溉;遇到洪灾,能将洪水及时排出去。这样村子才能长治久安,村民才能安居乐业。”因为郭家营过去地势低洼,曾取村名郭家洼。关于村子的历史、发展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郭家村村民不为一时之利要救济,而眼光长远要修河。
 
    郭乃芬告诉记者:“由于我们村地势低洼,周围没有排水河道,遇到洪涝灾害,大半个村子都会被淹,村民多年为此忧心忡忡,不知何时天降不测风云。就在上世纪 60年代,一场严重的洪涝灾害突然降临,当时,我们村除了中心地势高的人家外,其余四周住户皆被洪水所困,村庄墙倒屋塌,百姓财产损失严重。后来政府送来数量可观的粮食和救济款,扶持我村救灾发展,然而,村民经过商议,一致决定将救济款和粮食如数送回,为了长远发展,请求政府扶持修建排水河道。”

    在村民的努力和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协调,一条流跨两个县区,多村受益的崔家河修建完成。村前崔家河的修成,彻底改变了郭家营村的发展,自此以后,郭家营村村民再也不惧怕洪水了。没有了洪水的威胁,还可以引水灌溉田地,老百姓也不再靠天吃饭了。说来奇怪,修成崔家河以后,村子原来的盐碱也渐渐退去,荒地变成了良田,在社会好形势、好政策的鼓舞引导下,加上村民的勤劳与智慧,郭家营村的发展蒸蒸日上。

    “所谓国有史,家有谱。敬祖续谱,追根溯源,已是众望所归,我祖自明朝迁民寿光以来至今六百余年,期间创谱续谱数次,这也显出郭氏家族,对先祖的敬重,对后人的责任。”郭乃芬称,他们现存最早的谱本为康熙年间所修,谱序记载,当时迁居寿光三百年,族人众多,为了更好地发展,不至于世系混乱,有族人郭梦公、郭克让、郭凌云、郭青云共同编修。谱序中提到,由于族人务农者多而读书人少,使得修谱困难大,但是为了后人,能够了解家族的历史,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数月完成了郭氏族谱的修编工作,这也成为郭氏家族多年来续谱的重要依据。

    第二次续谱是在一九五四年,距离第一次修谱过去了二百多年,热心的族人都是自发为家族做贡献。据说,当时修谱人员走访查问,后来关在屋内用一个月时间进行抄录,最终修成了七部族谱,并制作了七幅谱轴,这算是一次规模较大的续谱,各分支也都有了自己的支谱和谱轴。

    由于时代变迁,前人所续的族谱残损毁坏严重,在一九八五年进行了第三次修谱。因为缺少资料,这次续谱让编修人员感到非常困难,幸亏有族人郭法章珍藏着一部老族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新谱才得以续修。随后的二零零一年,族人还进行过一次续

    谱,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世系,增加女性,其他无太多变动。

    适逢盛世,家族兴旺,多为修谱续谱的最佳时机。去年十月份,郭乃芬、郭玉梅、郭振环等族人提起倡议,再续族谱,因为始祖墓离村四里,年久失修,族人也商议为舜理祖再立新碑,并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倡议得到了族人的一致支持,大家纷纷捐钱出力,再一次显示了郭氏族人的凝聚力和念祖品德。据了解,目前,谱本已经排版待印,始祖舜理的碑文已经刻好,碑亭已经开建,郭家营郭氏族人四月份将迎来一次盛大的族事活动。

    郭乃芬介绍,郭姓起源有说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也有传说以居处为氏。据《风俗通》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意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再有传说,郭姓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还

    有传说,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

    关于郭姓的迁徙分布,据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远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

    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又曾两次向福建迁徙,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原标题:追根溯源六百载郭氏始祖为舜理】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寿光日报 2012-03-10 作者:张文志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