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邙山牡丹的的发源地

2013/6/27 16:21:54 点击数: 【字体:


    邙山牡丹产业带是洛阳牡丹两大产业带之一,邙山镇土桥村是公认的邙山牡丹的发源地。

    昨日,我们来到邙山镇土桥村,找到了邙山牡丹的“根”——两片6.5亩的牡丹田。

    这两片牡丹田是牡丹种植专家李龙章1987年种植的,最初有1.5万棵。这里的牡丹根枝粗壮、枝叶繁茂,放眼望去,红色、紫色、粉色、白色……明亮鲜艳;有单瓣、重瓣、起楼、绣球等不同的花型。

    “这棵是‘二乔’,这是蓝色花里的宝贝——‘蓝宝石’,这是新品种,还没得到认证呢……”李龙章笑吟吟地一一给我们“引荐”。李龙章说,这1.5万棵牡丹苗来之不易,是当时他从全国各地费了好大的劲儿“搜罗”来的。

    当时,洛阳牡丹花会已经举办了5届,可洛阳的牡丹种植面积仍是很小,只有公园和路边花坛有,不能满足游客观赏和购买牡丹的需要。李龙章说:“开始种牡丹,我就看准了牡丹商品化生产的道路。”

    6.5亩的果树换成了牡丹,李龙章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洛阳市土桥花木种苗有限公司,并开始进行技术试验,通过嫁接法研究解决大批量种植牡丹苗的难题。 “当时每棵嫁接苗能卖1.1元到1.2元,我们的一个工人一夜能嫁接1万株,就是1万多元,有种很形象的说法:一夜生出个万元户。”李龙章说。

    1994年开始,李龙章以公司加农户形式发展牡丹种植业。每家农户只要投资2000元、拥有1亩土地,3年后就可得到1.05万元。

    土桥村的牡丹种植迅速发展起来,种牡丹的村民致了富,本村的土地不够种,有的人就去租别村的地种牡丹,后来别的村也跟着学种牡丹。就这样,周边几十个村的几百户农民被带动种起了牡丹。2000年,邙山镇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

    目前,5000亩的邙山牡丹产业带已经形成,李龙章的种苗公司规模也达到100公顷。其他基地、园林,外省市甚至其他国家都纷纷来人参观,要求购买或引进种苗。其中,法国巴黎建设的洛阳牡丹园的牡丹株苗就全部是从邙山移栽的。

    不知不觉20年了,这两块地里的牡丹由最初的1.5万棵到现在只剩下了4000多棵。李龙章说,现在这两块地作为公司的品种资源圃,只供培育研究和参观展示,再也不轻易动了:“因为这是邙山牡丹的‘根’啊!”(原标题:邙山牡丹的的发源地)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日报 2006-04-17 作者:石蕴璞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