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经挑担经挑”又称“担花篮”,每班四个老斋公(老太太)。三人表演,一人打经板(竹制),在经板声中以说明形式为表演者伴奏。担经挑的基本舞脚距较小,约半肢距,走起来跟戏曲动作中的“啐步”相仿,三人表演时沿履而舞。既是颂扬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等功绩的祭祖形式,也是求子还愿的一种形式。
跑马匹一种祭祀巫舞,是浚县九流渡添仓会上独有的一种表演形式。表演队伍成员身披虎皮,手持铁器,回归原始,有走位、打斗等动作,有驱灾辟邪、祈求丰收之意。新中国成立后,这项表演消失了几十年,近些年来被文化工作者发现并进行了恢复。
王大娘钉缸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取材于明传奇《钵中莲》之一折。写百草山旱妖化身王大娘,取死人噎食罐炼成黄磁缸,藏身缸内,以避雷击。缸为巨灵神撞裂,王大娘寻人修补。观音老母派土地神化为补锅匠修补,并按观音旨意,假补真毁,将缸打碎。王大娘不依,意欲加害,观音老母命二郎神前来,将妖斩除。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唱词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
竹马传统意义上是一根杆子,一端有马头的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在上面,假作骑马。随着时代的进步,庙会上竹马的形象也越来越逼真,制作材料及工艺也日渐复杂。
背阁一般为一成年踩高跷者背上扛着另一个人的“阁”。制作一铁十字架形,下端制两个铁托子,架在背者两肩,用绳子固定,十字架上站立一男童或女童,既好看又惊险。
舞狮在锣鼓音乐中,舞狮者一人或多人钻进狮子造型的表演道具中,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并做出各种形态动作,比如抓耳挠腮、打滚、跳跃等,看起来惟妙惟肖。
踩高跷高跷用两根条木做成,上有木托。表演者将双脚分别绑扎在木棍上,并化妆打扮成各种人物,多人来回走动做出搞笑的表情和动作,逗前来观赏的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