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李贺故里沐新风

2014/12/4 16:59:48 点击数: 【字体:



    从地图上看,宜阳县形似一片枫叶,洛河如叶子上的一条叶脉,携带着数十条支流涌带来的热情,穿县而过。

    连昌河是“叶脉”最西端的一条分支,名声不大。但只要说连昌河两岸及其与洛河的汇流处即是“鬼才”李贺(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90年)的家乡,相信略知中国文学的人都会了然。

    源远流长的洛河水哺育了无数伟人,李贺无疑是其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这个深受毛泽东推崇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坎坷,27岁去世,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屡屡出现的“昌谷”,就在今天的宜阳县三乡乡东北一带。

    在李贺的笔下,他的家乡昌谷是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稻谷飘香,碧竹生翠,鸟飞鱼跃,林丰水美。而今再访李贺故里,只见青纱帐覆盖了稻谷,高杨替代了碧竹,在林野间散养的家猪、牛羊走进了规模化饲养棚。

    三乡乡政府所在地有块“李贺故里”石碑,抚碑远眺,恍然间,一个身背锦囊的青年男子骑驴而来,身体消瘦,然而神情愉悦,慨然轻吟:“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

    李贺的声音已随着岁月的风尘渐行渐远,倒是坐在村舍门口剥蒜的农妇给人以现实的感触——今日的三乡乡已是我市有名的大蒜种植基地,所产大蒜辣味醇正,果肥喜人。

    当年李贺家有良田,现在宜阳着力建设烟叶大县,烟田面积有10万多亩,农业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多种经济作物并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

    到了李贺的家乡,自然要到李贺的“家”中作客。我们想请三乡信用社退休职工冯振伟带我们探访李贺故居,据说他一生致力于李贺诗词及其生平的研究,是三乡乡有名的“李贺通”。

    想不到老冯见到我们之后的第一句话却是:“现在有3个‘李贺故居’,你们要看哪一个?”

    原来,对于李贺故居究竟在何处,考古界一直有争论:有的说应该在三乡西北的大涧沟,有的说应该在昌谷出口处的西柏坡村,最近在与西柏坡村隔河相望的南寨村又出现一块元朝石碑,据说该石碑可以证明李贺故居应该在紧邻南寨村的上庄(自然村)。

    冯振伟说,三乡父老都以自己是李贺的“老乡”为荣,在南寨村村民委员会门口,只见沙堆中露出半通残旧的石碑,上面依稀可辨“李马故宅何荒凉”、“拓李马之故基”等字样。据考证,这通石碑始刻于元朝忽必烈年间,是在道教玉阳宫的遗址上发现的。

    有趣的是,李贺故居姓李的人并不多,整个上庄村只有一户李姓人家。据说这是源于一种民间忌讳:上庄——上“桩”,“李”字上“木”下“子”,就好比一个人被钉在了木桩上,永世不得兴旺,所以很多姓李的人家都搬到与上庄邻近的下庄村去了。

    忌讳对人的命运有没有影响不知道,但李贺故里的乡亲们如今都生活得挺好。三乡乡商铺林立,村子里随处可见盖得非常气派的小楼,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或农用手扶拖拉机,乡间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上随处可闻“突突”作响的马达声。

    生活富足了,乡亲们还要向李贺要些“文化味儿”。宜阳县作家协会、书法协会成立之后,许多三乡人踊跃参加。他们不但自费出书,没事还会跑到县城滨河公园,参加一年一度的“说唱月”活动。

    冯振伟说得好:李贺故里今犹在,换了人间。(本报记者 张丽娜 王继辉 特约记者 常顺卿)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05-09-20)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太极圣地——温县陈家沟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