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社朝冢,一则为求神明保佑;二则是借庙会人多展示技艺,扩大影响。如清咸丰年间大里王的舞狮班社,自立名号为“关火圣社”,教练演员,修整旧装,排练了狮子“踏软梯”“上老杆”等一系列惊险刺激的表演,连年赴关林朝冢,一时间声名鹊起,享誉四乡。直至今日,大里王的狮子依然在洛阳遐迩闻名。
社火班、社朝拜关冢的传统如今仍在延续。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关林镇都要组织社火比赛,各村班社极其重视,不断提高技艺,表演节目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且无论比赛场地在哪,结束后都必须到关林庙前表演一番,才算愿望达成,不枉此行。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各种祭拜关公的活动里最特别的莫过于“领羊”。正月十三,各村社都牵着从头到尾用红绿绸子结花点缀的白色公羊汇集庙里,羊脖子下方挂一个木牌,上写“神羊刀”。社首沐手捧香,前面乐手吹奏导引,社众簇拥“神羊”紧随其后,进庙到大殿关帝像前,全社跪地。社首烧香献酒后,用酒杯盛满酒,恭恭敬敬地向羊头上浇去。酒浇到羊头上,如果“神羊”立即摇头,就表示关老爷已显灵同意收下这只羊,亦能保佑全社人愿望达成,随即全社兴高采烈退场;如果羊头不摇,就表明社首敬神心不诚,神明不受,围观人群便会哄笑,甚至鼓掌叫倒好,使人非常难堪。因此,领羊成功后,村社都要大摆宴席来庆祝。
每年正月十三前后,关林庙戏楼上都有乡绅或信众出资助演的“酬神戏”,这种演出以唱戏祭神为目的,人随神娱。酬神戏一般是三天,第一天上午先唱迎神戏,民间叫“早三出”,大都演《天官赐福》《全家福》《仙姬送子》等,表达祝福喜悦。台上演员演戏,声腔阵阵;台下烧香磕头,香烟缭绕,尽显酬神氛围。关林庙会唱戏,唱得最多的是关公戏,但也有规矩:为关公唱的酬神戏,只准演《过五关》《古城会》表现关公神勇,不准演《走麦城》损害关公形象。
4、传统演变待传承
除了各种祭拜活动,关林庙会也是当时重要的商业贸易盛会。会上不仅有包子、蒸馍、粉条汤等各种吃食,还有布帛服装、日用百货、骡马及农具等货品可以交易,庙会热闹异常。尤其对于孩子们而言,关林庙会是个快乐的节日,不仅有诸多的热闹可看,诸多美食可尝,还有机会从供案上寻得贡品以满足“吃心”而不被责罚。因为人们认为,吃神明享用过的贡品是沾了福气,将有助于身体健康。
古人起会时,大都有意安排在农闲时间,或年初、年终,或春播夏种之前,或秋收冬藏之后,除了吉庆以外,也是为了便于商品交易。随着关林庙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会期越来越长,一些游走的经商者便专门在关林近旁从事商品贸易,久而久之,在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村落——关林村,一个以外来人口居多、没有耕地而专门经商的村庄。
如今,关林庙会已经迁走成为关林市场,但周边群众依然习惯地把去关林市场称为“去会上”。所幸,从2010年开始,关林又在春节时恢复了庙会活动,使百姓们在新春祈福纳祥的同时,也能再体会一把传统民俗中的热闹和喜庆。
火车站可坐81、55路公交车直达;白马寺坐58路公交直达。(原标题:蛇年新春看热闹 必去关林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