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58年前,人民大会堂里的云彩灯

2013/12/9 15:33:13 点击数: 【字体:


    “掬拎儿(音)云彩灯,掬拎儿云彩灯,掬拎儿掬拎儿云彩灯……”南召县云阳镇大关社区,年近80岁的闪凤莲老人坐在自家的庭院里,说起年轻时舞动云彩灯的情景,不禁哼起了小调。“要不是现在腿脚不灵便,真想给你们跳一段。当年在人民大会堂表演,观众的手都拍红了,周总理看后还给予盛赞……”

    一段尘封了58年的往事在闪凤莲老人的心里从未被遗忘,那些在夜色里灯光流转的彩灯,如翩跹起舞的蝴蝶,日日翻飞在记忆的花丛……
 
    58年前的那次演出,是闪凤莲永久的回忆
 
    “片云、朵云、五色云、云后雨、雨后龙,标志着大自然的丰收。”这是闪凤莲老人记忆中周恩来总理对云彩灯的评价。1955年南召云彩灯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后周恩来总理很高兴,当场给予盛赞。闪凤莲老人说,当年晋京表演云彩灯的演员和乐器师傅15人,如今只剩下她一人独自品咂那段美好回忆。
 
    先用桐木做成云朵状灯框,然后在外面糊上白纸,绘上龙头、龙身、龙爪、莲花、竹笛、花篮等图案,再在里边点上蜡烛,一只云彩灯就做成了。表演时四男四女,身着彩衣,头扎白毛巾,每人手执两灯,上场后,相继排出顺灯、揭地皮、单折、双折等队形。随着音乐转换,灯盏起落,幻化出千姿百态的花朵祥云和丰富的对字图案,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以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喜悦。
 
    “1952年,经县有关部门推荐,云彩灯舞参加了南阳地区民间舞蹈会演。”闪凤莲回忆,当时演员们都很兴奋,“早上起五更出发,男的负责扛道具服装,女的背着干粮,渴了就到路边河沟里喝一捧水,饿了就啃几口馍,天黑才到南阳。”之后,云彩灯又和大调曲一起,参加了首届河南省民间曲艺舞蹈会演,轰动省城。1955年,云彩灯舞作为河南省民间艺术精粹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被评为全国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从此,云彩灯美名远扬。
 
 进京演出那年,闪凤莲18岁,是演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云阳有一个业余剧团,我常常去看,学着模仿段子。日子长了,混了个脸熟,剧团招人,我就去了,跟着人家学云彩灯。”闪凤莲笑着说,没想到能到人民大会堂演出。
 
    卖完油茶的张轩向排练地走去……
 
    《南召县志》记载,云彩灯是清朝乾隆十五年南召县云阳镇的褚方昌(1750年生)引进改编的。褚方昌曾在汝宁府任训导,回乡后结合他熟悉的宫廷舞编出了云彩灯舞,在元宵节走上街头为乡邻献艺,深得乡人喜爱。从此,云彩灯舞便在云阳扎下了根。
 
    “1958年,剧团解散,云彩灯舞面临失传。”闪凤莲说,现在云彩灯舞只剩大关社区一班人,2009年能取得省级“非遗”,全凭张轩这一群艺人对云彩灯的热爱。现在他们又将表演时的4男4女16盏灯,扩展到8男8女32盏灯,使舞蹈阵容更强大。对云彩灯也进行改进,用白绸子饰面,内装电池和灯泡,乐曲也由原来的箫和笛,增加了锣、鼓、二胡、唢呐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傍晚,马道街口,60岁的张轩收拾完卖油茶的家什,向社区活动中心走去,那里有十几个学云彩灯的乡亲正等着他去指导……  记者:王蕾 (原标题:58年前,人民大会堂里的云彩灯)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南阳晚报 时间:2013年7月1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